王麗
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程紅:
“政府管理要與企業經營同步創新,大力發展‘互聯網+和分享經濟。同時,擴大開放,穩定政策,切實優化投資環境,牢牢抓住改革機遇。”
3月7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進入第五天,工商聯界別21組委員圍繞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進行小組討論,并就經濟社會發展有關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委員們對兩個報告表示一致擁護和贊同。認為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2016年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用數據說話,與《政府工作報告》互為補充,滿足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需要,講求實效,貼近實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
會上,圍繞政府管理模式創新,推動政府工作報告各項任務分解落實。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建議,政府管理要與企業經營同步創新,大力發展“互聯網+”和分享經濟。同時,擴大開放,穩定政策,切實優化投資環境,牢牢抓住改革機遇。
2017年,北京商務工作將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重點,全面推動京津冀商務協同發展。那么,就政府管理與企業經營協同創新方面,北京市政府都開展了哪些工作?為加快構建首都高精尖經濟結構,北京商事制度改革在“放管服”方面的進展如何?就上述問題,《民生周刊》記者對程紅進行了專訪。
民生周刊:據了解,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北京市政府做了不少工作,而且取得良好成效。比如,城六區常住人口調控拐點出現,這是否意味著北京市人口總量會隨之下降?
程紅: 北京城六區常住人口的拐點是指絕對數量增量和增速在“雙下降”。這兩個增量的雙下降代表一種趨勢,即人口快速增長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
民生周刊:2017年,為堅持和強化首都功能定位,北京要完成提升市場120個、物流中心38個,完成動物園地區、大紅門地區、天意等批發市場的撤并升級和外遷。然而,這些生活性服務行業在北京經濟發展中占比頗高,該如何看待疏解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程紅:對目前階段的北京來說,疏解、提升、發展是辯證統一的。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對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指明了方向。我們要積極和辯證地理解疏解和提升的關系。緊緊依靠改革和開放,在疏解中促提升、謀發展,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城市。
民生周刊:隨著“互聯網﹢”對各行業的滲透,共享單車、網絡訂餐等新業態的發展在改變經濟發展和生活模式的同時,單車亂停亂放和食品安全隱患等亂象也給政府管理提出挑戰。該如何破題創新與監管助力企業投入?
程紅:“互聯網+”的發展是一種先進生產力,在重構經濟結構的過程中,我們高度重視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市場總是走在監管前列,新興業態的創新也總是快于政府的管理,這符合經濟發展一般規律。統籌創新與監管的關系,成為這個時代政府需要重點考量的因素。
面對老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在公共汽車無法延伸,政府配置的公共自行車推廣不盡理想的情況下,共享單車提供供給,為老百姓出行提供便利。這就是模式創新,用市場的辦法解決了政府多年想解決而未解決好的問題。對共享經濟等新興模式創新,政府應該積極擁抱,不能因為一些小的問題就因噎廢食。
網絡訂餐剛活躍起來時,一些無證店鋪進入平臺,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我們嘗試把行政許可信息、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與網絡訂餐平臺共享,幾大網絡平臺亮證,亮證率很快從0上升至98%以上。有一家企業在數據共享后,下半年較之上半年,其投訴量減少了60%。我們通過這種“共治模式”,既發揮了共享經濟優勢,又維護了消費者權益。
因此,當發現問題時,政府不能簡單處罰了事,必須同步創新,讓政府管理模式跟上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步伐。企業創新+政府創新=新經濟。過去,提及優化創新環境就是給企業優惠,實則不然。實體企業一旦投入,考慮的是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發展。要讓企業真正安心投資,必須要把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作為最為重要的事情來做。
民生周刊:無論是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還是實施“先照后證”商事制度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構建市場監管新格局,北京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其中,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您在分管該項工作過程中有哪些體會?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程紅:隨著商事制度改革深化,社會誠信體系將會在規范市場秩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市場機制有效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推動北京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我的體會有三點。
一是信用建設需要政府統籌推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信用體系建設。在分管這項工作的過程中,意識到信用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有效管理市場的治本之策,從2010年起就加強總體設計、加大統籌力度,連續7年持續不斷推動,建立了全市55個部門共同參與的統一信用監管平臺。
二是信用系統建設需要完備的規則和標準。信用體系建設涉及部門多,為了有效、高效推動體系建設,市政府出臺文件時就配套了兩個技術規范,對各部門信息歸集指標、技術標準一一進行了明確而又具體的要求,使各相關部門在歸集和使用信息的過程中,工作一布置,就能馬上做起來,有效保障了信用信息系統平臺建設的穩步推進。
三是信用信息系統發揮作用的關鍵是應用。信用信息系統要發揮作用,有兩點很重要:一個是歸集,一個是應用。其中歸集是基礎,應用是關鍵。為了做好“應用”工作,對社會公眾,我們主動公示信用信息,強化社會各界對誠信的共識,引導利益相關人對失信行為形成有效市場懲戒。例如,如果一個主體一旦有失信行為,與之利益相關的銀行、供應商、顧客都避而遠之,這對于主體的懲戒效果是遠遠大于行政罰款的。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大力推進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擴大信用信息的歸集和應用。擴大信用信息共享和開放程度,最大程度地滿足企業和公眾對信用信息服務的個性化需求。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將首都建設成為市場秩序首善之區而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