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即《政府工作報告》出爐一天之后,工信部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今年將繼續深入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工作,并擬定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國內長途和漫游費。
業內普遍認為,工信部將“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列入年內要完成的工作目標之一,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網絡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內容有關。
在強大的民意訴求背景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對公眾形成掠奪已經長達十余年的手機漫游費,是時候回歸理性與公平了。
“這是很復雜的系統工程”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兩年內,三大基礎電信企業投資超過8800億元,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固定光纖和移動4G網絡。降費方面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實施:固定寬帶提速不提價,移動流量當月不清零、免費贈送流量,綜合測算,網絡提速降費2015年和2016年惠及用戶分別超過10億人次和13億人次。
上述負責人表示,由于計費系統改造的相關準備工作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工信部擬定10月1日起,正式在全國范圍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
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問政”工信部,“取消漫游費為何一定要到10月1日?”
作為回應,工信部部長苗圩在3月11日表示,目前三家企業正在抓緊做取消手機國內長途漫游費的相關準備工作,“這是很復雜的系統工程”。
“一方面要在全國范圍內完成多個系統的改造調試和業務的驗證;另一方面,要對大量現有在使用的套餐進行調整,其中既包括已有的標準,也涉及取消漫游費后的計費?!泵幺捉榻B說。
總理親自過問“提速降費”
3月6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不僅讓用戶得到實惠,同時能促進運營商提高銷量和競爭力,這是雙贏,政府就該堅決推進!”李克強強調。
此話一出,會場內再次響起在此前一天他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所收獲的熱烈鼓掌。
李克強指出,“掌聲說明代表認可,那就堅決取消,不得玩花樣!”
據了解,“提速降費”是近兩年總理一直緊盯不放的一件民生實事。
2015年3月4日,李克強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經濟、農業界聯組討論時說,自己到一些國家訪問時發現,“有些發展中國家的網速都比北京快”。同年4月14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對與會者“流量費太高了”的反映,李克強要求有關部門負責人,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費降下來,“薄利多銷”。
一個月后,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促進提速降費。鼓勵電信企業盡快發布提速降費方案計劃,實施寬帶免費提速,使城市平均寬帶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降低資費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等服務。
“我們去年一億多人次出國旅游,結果出國漫游的增長速度卻是下降的,因為漫游費太貴了!”李克強說,“老百姓很清楚,你的網費、流量費太高,他就不用了!”
李克強指出,降低網費和流量費,這不是政府的決定,而是“不降不行”的市場選擇。
2015年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目標和舉措。
2016年1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再次要求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打通入戶“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推進提速降費。
今年2月22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有關方面進一步順應社會期盼,繼續深挖潛力,抓緊再出臺一批提速降費新措施,加大電信基礎設施投入,提高網絡服務能力和質量。
“這件事我為什么反復講?因為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ヂ摼W不僅改變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也直接影響著我國整體的經濟結構?!崩羁藦娫跁险f,“這項工作不僅僅是給老百姓‘送紅包,更對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競爭紅利”
對于工信部 “這是很復雜的系統工程”的回應,有觀點認為“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取消手機漫游費確實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需要為此進行半年多的技術調試和收費調整,只能表明三大運營商對取消收費缺乏緊迫感。
觀點指出,在電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手機跨域通話在技術上已經不是什么難事,基本上不再需要運營商消耗運營成本,正因如此,這項收費在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已不存在。
上述觀點分析認為,我國之所以能夠長期保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三大運營商都是國有企業,形成了對市場的一種分工壟斷機制,運營商之間只有市場瓜分而不必競爭。這種機制使它們感受不到來自市場的壓力,消費者再有不滿,因為無從選擇而只能忍受,而運營商則可以坐收壟斷所產生的暴利。
亦有觀點認為,運營商愿意取消手機漫游費了,對此消費者當然可以點贊。但是,此次取消漫游費的動力卻并不是來自市場,而是在政府的再三督促之下才得以實現。本來,像取消手機漫游費這樣的事,完全可以由企業自行決定,現在卻需要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以此來向企業發出“軍令狀”,這正是在壟斷體制的懷抱里發育長大的國有企業的“流行病”。如果沒有政府的三令五申,企業根本不會有所行動。這與前兩年三大電信運營商在網絡運營提速降費上拖拖拉拉的表現如出一轍,這樣一個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舉措,需要國務院常務會議幾次“喊話”之后,三大運營商才算不情不愿地提了點速,降了點費。
“我們不能想象未來任何一個有利于消費者的項目變動,都需要上級部門對企業苦口婆心地做出勸諭。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將這類企業推到市場的熔爐里去,讓市場來喚醒它們已經沉睡的競爭因子,讓消費者能夠不斷地得到通過競爭產生的市場紅利。”上述觀點發布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