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傳媒作為國內首家以衛星網絡為主的全媒體數字發行運營商,我們有信心為‘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提供安全的內容發行傳輸平臺。”2017年3月2日,航天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鑄東介紹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我們提供平臺,提供成熟技術,提供運營服務保障,他們提供規范,基地怎么建?教學內容是什么?大概分工是這樣。”
鄭鑄東所稱的“他們”,是教育部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大興基地的建設者和實際運營者。擁有3個博士、5個碩士的管理團隊在法治教育領域深耕細作已逾5年,致力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設計、研發、推廣等工作。
成熟的技術,成熟的產品絕非夸大其詞。全國衛星數字農家書屋項目、全國健康傳播衛星網項目、國家安監總局安宣衛星傳播網項目,這些都是航天數字傳媒“拿得出手的作品”,在這三個項目中,航天數字傳媒利用衛星廣覆蓋、高保密性、傳輸快捷等優勢,提供了優質的數字出版物(影視、書、報、刊等)投遞及信息服務。
據了解,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位于北京市大興區外研社國際會議中心,由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建設、運營的面向全國青少年的首個法治實踐教育示范基地,將于2017年正式開館試運營。
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建筑面積4000多平米,共有18個場館,分為“智能法治學習區、互動法治游戲區、綜合體驗區”三大主題區域,將現代多媒體技術、智能技術、實踐教育與法治教育相結合,并融入場館主題教育等。場館內設有“全國聯網的直播系統、VR體驗游戲、聯網對戰游戲、全機械密室”等體驗內容,用高科技的體驗帶給學生前所未有的觀感,用新穎有趣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法律學習的魅力。
2016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門發文“關于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意見”,目標是,到2020年,在各地統籌建成60所左右的國家級實踐基地,各地爭取在中等以上城市建立至少1所符合標準的實踐基地。
文件稱,加強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是適應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標要求變化,創新、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的重要舉措;是整合社會法治教育資源,推進法治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和有效載體。
全國中小學學校數量有28萬所,這么多終端如何實現統一管理、安全傳輸、方便快捷的應用?更何況,很多偏遠山區的學校還沒有網絡條件,法治教育的內容傳輸根本無法解決。
“我們的優勢是又快、又便宜、又安全。”鄭鑄東告訴記者,“一個轉發器一天時間傳輸容量是100G,管理成本、帶寬成本、終端成本可大大降低,而且可以輕松傳輸1080p、4K的視頻內容,傳輸速率可達60Mbps/秒。”
“基地、法治教室、法治教師的培訓,我們都是頂層設計者與研發者。”參與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建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將與航天傳媒一道,資源互補,共同推動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的建設與運營工作。”
據悉,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項目首先會在廣東、河北、甘肅等省份進行基地建設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