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
摘 要:現代社會越來越離不開人們的相互交流,相互交流就需要說話,小學階段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現代社會需要每個人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應培養孩子想說、敢說、會說的能力。
關鍵詞:想說;敢說;會說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將會有更高要求,特別需要每個人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學說普通話的習慣。口語交際要講究文明禮貌。聽人說話能領會主要內容。堅持說普通話,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作為教育者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實踐證明,重視口語訓練,不但能促進學生口頭語言的發展,提高他們的聽話和說話能力,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于處在啟蒙階段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說話訓練更顯得尤為重要。“說”的能力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能說,二是會說。我在教學實踐中始終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重點,在課堂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一、營造氛圍,讓孩子們想說
小孩子天真活潑,愛說愛動,平時在家里在小伙伴中無所不談。剛入學后對于新的環境、接觸的同學難免有些生疏,感到害羞,甚至感到害怕,學生便不愛說話了。勇氣是成功的希望,只有鼓起學生說話的勇氣,才有希望提高學生說話的能力,在說話訓練中,要因人而異,分別對待。不要過早肯定哪個學生說得好,對于差一些的學生來說,為了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即使是所答非所問,也不能馬上給予批評,而要肯定他們能積極舉手,敢于說自己的話。然后,再逐步引導,讓他們再思考,直到說出符合要求的話。而且要通過這樣的鼓勵,使他們有話想說,有話敢說,說話的興趣越來越濃,為提高學生說話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說話訓練不能急于求成,要由簡單到復雜,訓練內容豐富多彩,教師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激發學生的說話情趣,因此,說話內容一定要與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實際緊密相連: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說說自己的愛好和理想;介紹自己的臥室;說說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小物件;夸夸自己的好朋友等。這樣學生就會言之有物,言之有趣,產生說的欲望,使每個學生“說”起來。
二、強化訓練,讓學生敢說
感興趣固然重要,但針對小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的實際,我總是有意識地進行強化訓練,如規定學生每天都要將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進行小結,第二天用精練的語言向老師匯報,每周講一件最令人難忘的事給大家聽。這樣有準備、有目的地進行說話訓練,強化了學生的意識,增強了他們敢于說話的信心。
三、傳授方法,讓孩子會說
1.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
在低年級,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要說清楚(什么)在干什么(怎么樣了),這可為中、高段的學習打好基礎。低年級在造句練習中,學生也習慣說半句話。比如,用“專心”造句,有的學生會說“專心聽講”這個短語,顯然不是一個句子。這時可引導學生:“什么時候誰要專心聽講呢?”學生很快地說:“老師講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這樣通過長期不懈地要求、指導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2.豐富學生的語言,使學生說具體生動的話
在學生能夠說完整、通順的話的基礎上,還應訓練學生說具體生動的話。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一些不同句子的比較,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具體生動的句子。如《小小的船》中“小船”和“小小的船”“月兒”和“彎彎的月兒”“我在船里坐”和“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各組句子中哪個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學生很快地說出都是第二句好。學生通過比較就已知道第二句更生動。在經常的比較句子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逐步提高,想象不斷開闊,悟出了如何使句子生動具體。
3.向看一幅圖、一種物說幾句話、一段有條理的話過渡
低年級教材有很多的說話訓練,看圖說話就是其中一種。看圖說話時教師首先要與學生進行啟發性談話,以激發學生適合于感知畫面的情感和興趣。接著指導學生觀察,教給方法,然后提出一些與圖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最后讓學生按照問題的順序說一段條理通順的話。這樣經過長期的、細致的訓練,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具有熱情、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相信,語言的訓練從小學低年級抓起,每個學生都將會是未來社會的語言天才。
參考文獻:
[1]郁存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7):10.
[2]黎春蓉.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N].宜春日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