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教育教學正面臨著改革的重任,其中中學體育教學改革也日益成為改革工作的重點。在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一般會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講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嚴重束縛,整個課堂氣氛沉悶、枯燥,久而久之學生對體育鍛煉喪失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面對教學改革的時候,需要將如何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如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如何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關鍵詞:中學體育;趣味性教學;游戲;情境
新課程教育改革標準中,明確指出“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教師需要以此為基礎,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來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事物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情感會驅動著他們自發采取多種手段來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進行趣味性教學,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呢?
一、利用現有環境,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平臺
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身體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都處于急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盡管每一個學生因為興趣、愛好、身體素質、認知方式等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但是他們對新知的學習都有極強的探究欲望,他們在學習中往往會呈現出極強的好勝心理。加之,在傳統的體育活動開展中,由于體育教學與其他類型的課程并沒有極其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一般采取以“模仿、鍛煉”為主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一定程度上使教師在教學內容、器材等方面的講解顯得過于泛化,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識或者已有的知識體系來自主了解這些內容,這就使得教學無法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深入觀察與分析,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將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想方設法利用學校已有的體育鍛煉器材來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活動,以此在原有的教學環境基礎上為學生創設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具有生趣的鍛煉平臺。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我一般都先對教材內容、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深入分析,從學生的體育鍛煉欲望出發,將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的教材內容進行充分展示,在講解過程中還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認知結構對我所講解的知識進行補充,甚至學生可以代替我的說教來面向全體學生進行邊講邊練,以此在學生表現欲望的驅動下極大地調動他們體育學習的自主性。
二、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一直嚴格遵守“師道尊嚴”這一觀念,將自己的權威作為教學活動的支撐,教師要求學生必須完全遵從自己的說教,學生需要服從自己的意志,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敬畏心理。尤其是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體育教師一般以男性老師為主,加之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極大的逆反心理,他們往往會對教師的“權威”進行挑釁,這就造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體育男老師為了能夠有效地管制這些叛逆的學生,常常會采取一些非常規的手段,他們會用嚴厲的手段來開展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只要能夠完全服從教師的指揮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堂完美的教學。在這一方面,教師忽視了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由教師、學生這兩個主要因素構成的,缺一不可,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學。因此,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開展趣味性教學,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以此為基礎營造出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會有足夠的自由來進行自主學習,也才能進行有效教學。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一般會對學生的心理發展進行分析,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放下“面子”,拉低姿態,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與此同時,由于我的體育專業素養有限,我還會鼓勵學生對我的講解進行質疑,甚至鼓勵他們對教材進行質疑,在質疑中提高他們對體育知識的認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自然而然會轉變對教師的偏見,以此拉近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這樣學生就會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除此之外,我在體育鍛煉中還會給學生播放一些音樂,尤其是在中長跑訓練中,伴隨著音樂,在輕松的跑步氛圍中,學生的神經系統處于興奮狀態,他們會在愉悅的心理支配下輕松地完成跑步訓練。
三、充實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
在教育教學改革進展中,一切改革活動的開展都是以終身學習為主要目標,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中,一切改革要求的提出都要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只要改革偏離了這一中心,那么改革的結果只能是治標不治本,一切改革都是無用的。所以,中學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也需要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努力創新教學手段,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以此使其樹立終身鍛煉的意識。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一般會采取以下活動來創新教學手段:
1.引入體育游戲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與成人生活中工作、服務和活動相比,兒童生活中的游戲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以游戲中孩子的表現為參照,可推測出其在以后生活中的表現。”由此可以看出,游戲在人的成長與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在此基礎上達到愉悅身心、陶冶性情的目的。所以,在體育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放松學生的身心,還可以在開放的心理支配下,促使學生樂于接受鍛煉。針對初中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我會在教學活動中引入一些競賽性的活動,以此增添體育教學的樂趣,讓學生在趣味活動中享受體育鍛煉的樂趣。
(1)開始環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體育教學活動一開始,我就摒棄傳統的組織學生跑步熱身的活動,而是想方設法創設一些簡單的競賽小游戲來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他們的課堂參與熱情。比如,我在這一環節常常會開展“抱團”小游戲。一上課,我會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學生圍成一個圈,接著播放音樂,隨著音樂的播放,學生慢慢地圍著圈跑動,然后我會突然報出一個數字3,學生就要3個人抱在一起,沒有抱團成功的學生則被淘汰,最后勝出的一組獲得相應獎勵。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游戲中調動了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他們的心理一直處于興奮狀態,這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2)授課環節
由于體育鍛煉是一項極其消耗體力、耐力的項目,學生往往會在體育課結束后覺得筋疲力盡。針對這一情況,我會在授課環節加入一些小游戲,將游戲與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轉變傳統枯燥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對教材、教具進行創新性使用,讓學生在游戲中放松身心,在鍛煉中提高自身技能。比如,在講籃球這一內容的時候,我會將學生分成兩個組,開展“兩人三足運球”比賽。我會將兩名學生的左腿與右腿綁起來,然后兩個學生同時進行運球,以4×100接力的形式來進行比賽,用時最少的隊伍即為獲勝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籃球運球的技巧,還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默契,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創設教學情境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只會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學生只能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來被動輸入枯燥的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在長期枯燥的說教中,學生會對體育知識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針對這一情況,我會在基礎知識傳授時為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生的體育知識儲備。比如,在講“籃球的基本技能”這一內容的時候,我會為學生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籃球產生于什么時期,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可以怎樣運球,運球的時候有什么技巧,要想實現靈活運球,我們需要在練習中做哪些準備……”隨著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他們紛紛利用教材、網絡等來搜集相關資料,有些喜歡籃球的男同學甚至會找一些科比、姚明的運球視頻,對此進行一一介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不僅可以被充分調動起來,這個過程中還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3.體育教學信息化
傳統的“黑板+粉筆+模仿”的體育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發展要求,學生對先進的科學技術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將多媒體引入課堂中,實現體育教學現代化。與此同時,在體育教學中,有一些體育動作的細節、動作要領等即便教師可以通過模仿向學生進行演示,但教師的演示也是連貫性動作,很難將其一一分解。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音、像俱備的特點來向學生進行生動、形象地展示。比如,在講短跑的時候,我會利用多媒體來向學生展示我國現役100米短跑冠軍蘇炳添的比賽視頻,讓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對蘇炳添的動作進行觀察。同時,我還會利用多媒體中的快慢鍵來控制視頻播放速度,將其中的一些動作要領進行分解展示,然后再連貫播放。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動作技能,了解如何在短跑中調節自己的動作,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模仿興趣,在實踐中落實所學到的知識,以此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體育本身就是一門具有趣味性的科目,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對體育內容深入分析,不斷挖掘體育自身所蘊含的趣味性,以此為基礎創新教學手段,積極為學生構建趣味性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現代體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晉龍.中學體育趣味性教學的方法研究[J].學周刊,2016.
[2]趙世偉,王玉振.中學體育趣味性教學方式探究[J].成才之路,201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