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金彬
摘 要: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廣,初中化學教學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層出不窮。然而在教學中,發現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之后,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雖多,但是真正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比較少。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分析教師對于初中基礎薄弱生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以求更好地開展化學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基礎薄弱生;課堂教學;教學方法;有效性
化學是九年級學生學習的一門啟蒙和中心學科,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掌握了這門知識,不僅能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基礎薄弱生,在教學中只有做好基礎薄弱生的教學,才能真正提升整體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是筆者在課題研究中總結出來的幾點建議,意與同行共同探討:
一、有效的教學導入設計,激發學生探究知識欲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知識時,如果在一節課的開始,知識講解就非常枯燥無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會很高。對于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也更容易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對教學導入的設計,盡可能將教學導入設計的新穎別致,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例如,在教學《燃燒與滅火》時,許多學生可能在看到章節題目的時候,就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一節講解的內容自己都知道,過于簡單,學習的激情不大。如果教師在教學之前,適當運用一些教學手段,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給班上學生播放一些消防隊員滅火的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觀察在面對不同物質燃燒引發的火災時,分別是用什么方法撲滅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這樣班上的基礎薄弱的學生也都能夠很快融入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二、知識有效呈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化學知識雖然看起來高深莫測,但是在學習的時候,可能大部分學生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觸,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好像都與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這其實也是化學教學的一大特點,化學知識都來自于實踐,并為實踐服務。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講解化學知識的時候,也可以從生活入手,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講解成學生能夠聽懂的知識,這樣更有利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例如,在教學《鋼鐵的銹蝕和保護》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習的化學知識,將自己家里一些被銹蝕了的鋼鐵用具上的銹清理干凈,這種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體驗,對于不少學生來說都極為新奇有趣,既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也能鍛煉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的參與度也會有所提高。
三、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是近幾年來在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有效的合作能夠加深學生之間的聯系,學好化學知識,調節課堂教學氛圍。在化學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嘗試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將班上學生按照具體的學習情況、性格等分為若干小組,小組內的學生可以互相幫助,探討化學知識。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酸和堿》這一節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酸和堿的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探索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酸和堿,這種小組合作的模式,相比于學生單獨行動,探索的效率更高,而且對于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問題時,也能夠彼此交流討論,共同解決。教師在開展分組學習的時候,也必須注意不能盲目分組,如將學習好的學生分到一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分到一組,這樣的話,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而定,一個小組里既要有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也要有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這樣可以照顧基礎薄弱的學生,優劣互補,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促進教學的發展。
四、合理設計課堂作業,培養學生能力
教學時,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必要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而練習大部分都是以課堂作業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的教學作業設計也必須要合理,作業過多或者是難度過大,都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尤其是基礎薄弱的學生,使得他們逐漸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合理設計課堂作業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設計課堂作業的時候,要認識到“兵不貴多而貴精”。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減少題量,根據化學教學的特點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意義和趣味性的題目。此外,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安排課堂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也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不能搞“一刀切”,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如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可以嘗試做拓展題目,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他們只能做基礎題目,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有明確的認識,做好作業設計。
總之,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的時候,要想實現化學教學的有效性,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好的事情,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從教學的導入和知識的呈現等角度開展化學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照顧到基礎薄弱的學生,促進教學的全面發展,這樣才有可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白峰.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5).
[2]丁鵬.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2(4).
[3]周文云.多角度關注學生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2).
注:本文是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初中化學基礎薄弱生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立項編號:2015C088)的研究成果。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