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端
摘 要:語文教學是所有學科中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文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學科,也才能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因此,要想形成牢固的語文知識功底,小學語文學習將成為重點和關鍵,這其中又以語文閱讀教學為核心。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出了文本細讀的方式,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新知,提高語文素養。將對文本細讀的意義進行簡單闡述,并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細讀;策略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通過閱讀課文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內涵、感受人物形象、品味文章語言特色,讓學生能夠更清晰地感受文章中心思想。因此,通過文本細讀可以有效地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實現新課標的目的,同時,由于小學語文學習是基礎,且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強,所以用文本細讀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打牢語文基礎、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語文素養。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文本細讀的意義
1.幫助教師明確教學內容
現如今,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會忽略語文的本質內容,而將目光放在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中以保證課堂教學能夠按著預設的固定模式順利開展下去。一節課上得很順利,可是學生就是不清楚這節課到底學了什么,教師也不清楚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語文知識。而采用文本細讀的方式,教師在授課前必然會仔細、認真地將教材內容讀懂、讀透,全方位地了解課文內容后才會明白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同時,教師通過對文章的細致閱讀和體會,就更能準確把握住重難點、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以便設計出更合理的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更加多角度、多層次。
2.文本細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內容
小學生由于理解、概括、思考的能力還有很大不足,所以在課堂教學時若是采用快速閱讀、提問閱讀等方式,容易使小學語文閱讀變得走馬觀花,學生只是大概了解了文章內容,但并沒有深入細讀品味,頭腦里只有一個宏觀概念而缺少詳細的內容,長此以往必然造成基礎不牢的現狀。
3.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通過文本細讀可以使學生對文章進行更細致的分析和理解,先從整體把握文章的美感,再逐步發掘出作者對于語言文字的遣詞造句,感受每一句、每一語、每一詞里蘊含的美。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上,長期通過對文章的逐字逐句的精細研讀,品味其中的內涵和精彩之處,能夠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化的感悟,體會語言的魅力,并形成有效的積累,在將來的寫作中運用出來。
二、開展文本細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結合多媒體進行文本細讀教學
對于小學階段來說,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就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基礎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采取一蹴而就的方式,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意愿,通過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地進行深入閱讀和思考?,F如今,課本中的很多內容都有相關的視頻資料,這些視頻生動有趣,涵蓋語言、聲音、圖像,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所描寫的內容,便于加深理解。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會有《三顧茅廬》《嫦娥奔月》《成語故事》《林沖棒打洪教頭》《三打白骨精》等內容,這些課文都是從中國的經典名著小說、成語故事中節選出來的,文章語言表達與現今白話文有一定差距,且蘊含的知識點和文化背景較難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播放和本節課程相關的視頻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文本細讀,通過圖像畫面理解文章中每句話的含義,既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增強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更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2.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文本細讀
當學生認真、仔細研讀課文后,不論是什么樣水平的學生,對課文都會產生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但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領會到的東西,這時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讓每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抒己見,通過交流可以進行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使學生對文本的內容理解更進一步;也可以對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尋找出合適的答案。如,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天游峰的掃路人》時,就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完后討論“這位掃路人和其他的掃路人有何不同;這樣的年紀還應不應該繼續掃下去,你的建議是什么”這樣的問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通過交流讓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框架,也對文章的層次更加清晰,理解得更透徹。
總之,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采用文本細讀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質量。教師要不斷開闊創新,將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文本細讀相結合,研究出最適合小學學生學習的方式,為其今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黃艷靖.細讀文本深入淺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6.
[2]徐紅霞.“無中生有”亦精彩:芻議文本細讀與語文意識的培養[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1(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