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現階段的小學美術課程,培養學生感悟美進而創造美的綜合能力,是小學階段的美術與所有的藝術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豐富兒童想像力,喚醒和激發兒童對美術的創作熱情,培養他們創造性的思維,這就需要小學美術老師重視多種藝術方式對學生想像力的培養。
【關鍵詞】音樂;文學;美術;想象力
或輕快明麗,或暗淡柔和;或恢宏壯闊,或小橋流水;或陽春白雪,亦或下里巴人;從通俗到經典音樂用它獨特的藝術語言感染著每個人,溝通著世界的每個角落。沒有國界,不分種族,人們可能礙于語言的交流,卻可以從同一首樂曲中達到心靈的共鳴,有誰不愛音樂呢?
在這個多元的社會里,美術也不再高居象牙塔,它不僅存在于巴黎的盧浮宮,各種專業展覽會,而且融合了多種表現形式:舞蹈、影視、廣告宣傳、公益活動、文學作品等,美術都以豐富多彩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在新課標的理念下,完全可以讓小學美術課以恰當的形式與其它的藝術進行整合教學。既可以更好的詮釋美術的藝術魅力,也可以很好的組織小學美術課的教學,使藝術相互融會貫通。
一、運用音樂的力量,在小學美術課上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讓音樂走進美術,音樂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夠改變美術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美術課中運用音樂來創設情境,可以充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播放一些歌曲旋律,讓學生在音樂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術形象。通過音樂與美術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受不同的藝術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例如美術課《圖畫里的聲音》這一課,通過讓學生聽各種不同節奏不同氣氛的曲子,來感悟音樂里的故事,把自己的感覺大膽的畫下來。有的孩子畫的色彩熱烈,有的孩子畫的沉靜,把對音樂的感悟進行了充分的想象并且通過色彩或線條大膽畫出來。再如《小小的船》這節課,學生閉著眼傾聽歌曲旋律,在寧靜之中展開想象。在上《小鳥的家》這節課時,我給孩子們播放的音樂是《苗嶺的早晨》,學生們根據自身感受到的音樂節奏韻律表演各種各樣高興歡快的小鳥。激發學生想為鳥設計家園的欲望和熱情,為能更好的進行藝術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快樂,是創造的火種;而音樂,則是快樂的源泉”。
二、用文學作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文學名著,都能給學生一定的審美想象,《白雪公主》、《小紅帽》、《灰姑娘》、《阿里巴巴》等等都帶給孩子們豐富的想象,激發他們的靈感。如在上《小蝌蚪的故事》時,我給學生講故事的前半部,讓學生續故事的后半部,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編故事的結尾。學生們被帶入到故事情境中,急切的想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四年級美術課《周末日記》是將日記用圖畫配合文字,記錄一天生活中經歷的有意義和有趣的事情,表達對事物理解和感受,它融寫生、記憶、想象、創作為一體,主觀地、藝術化地反映現實生活,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我在上《草葉中》這節課時給孩子們講了童話故事《格列佛游記》,將他們的思緒帶入大人國和小人國,再配以多媒體動畫,激發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畫出富有個性的作品來。
三、美術與多學科共融的趨向性
美術與多學科共融,不僅體現在美術以輔助教學的形式出現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而且這種共融是相互的。我們大可以根據新課標下美術教材內容的需要,用其他學科的優勢來演繹美術,目的就是使美術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
美術的想像力要求夸張與變形,線條流暢。所包含的形式要比通常意義上的美術作品還要廣泛,強調機智和夸張變形。真正活動起來,教師會發現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與表現力是意料之外的。兒童的一些想法初聽起來十分可笑又很不合理,但細細品味卻又意味無窮,因為在不合理中往往包含了樸素的真理,體現了他們想象的火種。如果我們忽視了這些想象,無疑是對他們天才的扼殺。我們常在兒童畫中看到一些似乎很荒唐的畫面。比如萬花樹,會潛水的鳥,“大眼娃娃”等,這些部分看似啼笑皆非,可是我們帶著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卻不難發現這些畫充滿了生命力。在音樂與文學作品中,夸張變形比比皆是。例如對歌曲與詩歌的理解,使得學生奇特的想象力在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造型簡單,不合常規卻十分生動、神氣。兒童的想象在繪畫中表現出幾多的閃光點,做教師的一定要及時捕捉。如果教師能適時給于他們肯定和贊賞,鼓勵他們用線條和色彩八所看到和聽到、想象得到的事物表現出來,想象一定會點燃學生的創作激情,從而達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美術與多學科的共融在新課標理念下,已有很大程度的體現。在新課標理念下的教材要求,多學科共融已是大勢所趨。在很多學校為了加強相關學科的聯系,已經把課程進行了重新調整。在學科縱向分區的同時也注意了它們的橫向聯系。如把內容相關的美術音樂課合為音美課。教育資源很廣泛,就美術與多學科的共融而言,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素質,熟悉教材,一專多能,厚積薄發,靈活的運用教學方式,不能“隔行如隔山”。
綜上所述,我認為想象力在繪畫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就不會有好的繪畫作品。而小學階段,音樂與文學對繪畫過程培養了想象力,創造更多的思維空間。在兒童畫中,音樂與文學對畫面想象力的推動,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配上璀璨的金冠,使整個畫面頓然生色。知識的海洋是相容共濟的,教師也不只局限于“傳道授業”,而是應該把“教學工作”上升到“教學藝術”,讓學生把美術、音樂、文學結合起來,擁有更多、更廣闊的思維天地,通過多種藝術疊加的想像力,在美術學習的瀚海中自由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