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端錦
摘 要: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可以啟發(fā)學生數(shù)學的思考。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敢于交流;引導掌握步驟,讓學生學會交流;材料、時間充分,確保交流有價值;挑起爭辯,促進深層次交流;結合操作,理解透徹再交流,真正發(fā)揮交流的價值。
關鍵詞:有效交流;啟迪思考;精彩課堂
交流是小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渠道,學生只有在相互交流中有所啟迪,才能加深認知或生成新的認識。但是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為交流而交流,不要錯誤地以為形式上熱熱鬧鬧場面就是交流,更不能讓少數(shù)幾個學生在發(fā)表自己觀點,多數(shù)學生則無事可做僅僅是聽眾。真正有效的數(shù)學交流是全體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向他人表述對數(shù)學問題的認識,達到共同構建知識的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敢于交流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只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才是有用的數(shù)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有選擇地設計適合小學生特點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身邊處處都有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融入其中。如:我在教學二年級數(shù)學“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時,采用了闖關游戲的情景,把孩子們一下子帶入激烈的比賽中,每個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小手舉得高高的,小臉憋得通紅。在一輪輪比賽之后,我適時地予以點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習新課做好了鋪墊,以至于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完全不需要講解,學生就可以自己完成。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看似枯燥的數(shù)學學習,教學效果特別顯著。
二、啟發(fā)引導,掌握步驟,讓學生學會交流
一堂課學生學習的好壞關鍵取決于教師,首先是要求學生學會有序表達。學生交流是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內(nèi),誰主持,誰記錄,說的先后次序,都有明確規(guī)定,達到人人都有機會說,說得井然有序。對于說的個體,要說得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圍繞問題。當然,這需要循序漸進,逐步訓練,學生在表達不清時,可以借助手勢、圖畫或將操作過程再做一遍等手段,讓人明白想表達的意思。
其次是要求學生認真傾聽。自己說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聽別人說。交流是認知,更是構建新知的過程,只有通過這樣的交流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材料足夠,時間充分,確保交流有價值
第一要有交流的材料,即問題。問題可以是教師提出,也可以是學生提出,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進行過濾。問題應難易適中。問題難易適中的尺度應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jīng)過操作、思考,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解答的。
第二是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只有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才會形成真正的有效交流。如果沒有思考,數(shù)學交流就難以展開。如教學9+3時,3相對9是個小點的數(shù),把3分成1和2,9+1=10,10+2=12,9+3=12。教學后問:誰會說?很多學生都會說,于是教師讓學生相互說一說。學生雖然說得很熱鬧,但這不是交流,充其量是相互檢查。“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說出對某個數(shù)學問題的意見和看法,而不是讓學生重復別人已經(jīng)說過的話。
四、挑起爭辯,激起碰撞,促進深層次交流
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課程標準一直倡導的教育模式。只有師生之間平等交流,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如:在教學高年級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我讓學生自己先觀察,同桌交流,小組匯報,讓大多數(shù)同學都有發(fā)言的機會,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比一比誰的方法更簡便,同學們爭得面紅耳赤。這時,我因勢利導,讓他們爭辯,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求統(tǒng)一,在交流中得提高。通過比較,同學們掌握了如何更好地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歸納為:分割法、割補法、補缺法,可以求出圖形的面積。通過交流,學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使一些不愛說話的同學有機會跟同學交流,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合操作,引發(fā)思考,理解透徹再交流
交流前,學生必須清楚問題是什么,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路徑是什么,這樣做的依據(jù)又是什么,弄明白這些問題,再去交流。或者動手去操作,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如,學習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時,讓學生用紙片代替蛋糕,通過動手操作把3塊蛋糕(紙片)平均分給4個同學,明確有2種分法,一是每次分一塊蛋糕,重復分三次,二是把三張紙片一次性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三張紙片看成是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再細數(shù)一下,有3小張,是第一種分法的一張的三倍,在此基礎上,再去交流,當然有話可說。
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過程,思維的發(fā)展同語言的發(fā)展是緊密相關的,思維需要借助語言來表達。教師在教學中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用準確、簡練、清晰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