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菊 崔國祿
新的《幼兒園工作指導綱要》把數學作為科學教育的一部分融入主題活動中。對于數學內容的規定很少,基本上失去了數學作為一個學科獨立存在的地位,在主題活動中怎樣引導幼兒感知數學知識,并用數學思維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實施時出現了許多困惑。那么如何搞好數學教育,已是擺在每一個幼兒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我個人認為,搞好數學教育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大力挖掘主題中各教學活動深層結構的教育內容,感知數學知識,配以非正式教學方式保持數學的科學性
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深層的潛在性或隱蔽性。主題活動的目標是通過不同的環節來完成,而其中適用率最高的是,指導幼兒使用幼兒主題活動課程操作材料。這個操作材料圖文并茂,每一個圖片的背后都隱藏著許多供幼兒探究的數學知識。教師在為完成本次活動教育目標,設計提問時應巧妙地貫穿數學的理念。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使幼兒積極思考,逐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幼兒通過老師設計的問題,主動探究,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從中體驗到數學知識。如在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我喜歡》的一節活動——《幼兒園里朋友多》的目標是根據畫面的內容,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正確點數7以內的實物。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設計了提問:(1)遠處有什么?近處有什么?(2)左圖的小朋友在玩什么?(3)左上方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有幾只“小雞”、幾只老鷹?右上方圖中有幾個小朋友?在玩什么?又來了幾個小朋友?滑梯上站了幾個小朋友?有幾個小朋友向下滑?幼兒在回答老師問題時不知不覺地感知到空間、上下、遠近、左右的概念,而且還在積極思考中得出了6添上1就是7,從中學會點數7以內的實物。
二、為幼兒提供運用數學經驗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1.應該借助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幼兒操作材料
它與主題活動中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有著密切關系。每張圖片中都蘊涵著不同程度的數學整合方面的知識。它更有利于提高幼兒自主探究數學的興趣,將幼兒停留在經驗方面的知識提升到思維層面。如大班主題活動《蔬菜》,它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幼兒了解不同的菜,不同的食用部位。通過十幾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達到了上面的目標。特設計了一個游戲“蔬菜商店”,請四名幼兒分別戴上頭飾(根、果、莖、葉)當柜臺管理員,檢查幼兒對蔬菜的分類是否準確。其余的幼兒將若干蔬菜按著食用的部位,分別送到(根柜臺、果柜臺、莖柜臺、葉柜臺)。在送的過程中不但可強化幼兒對蔬菜食用部位的認識,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兒使用數學分類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把停留在經驗上的知識,提升到思維層面。
2.借助幼兒操作材料,為幼兒創設一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提供可操作的材料,為每一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條件,數學知識的鞏固,需要借助于幼兒不斷地應用與強化。幼兒操作材料是主題教學最直接的工具,在完成表面結構的教學任務之后,附加一些其他的活動材料,幫助幼兒實現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如在《蔬菜》主題活動中,開設游戲“蔬菜商店”,老師將蔬菜上分別貼上10以內的價格標簽,每個幼兒發一張10元的復制人民幣,在數學墻上貼著若干道10以內加減法算式。幼兒去自選商店選購蔬菜,剩下多少錢,算出后到數學墻上取下算式,到老師那里說明算式的含意。算對了老師將剩下的錢拿給他。如果不正確,就積極引導幫助他找到相應的算式。(如一棵白菜3元就取10-3=7的算式)要求幼兒到數學墻上找到與自己得數相同的算式:如1+6=7、2+5=7…這樣的游戲不但能培養幼兒的計算能力,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判斷、歸納的能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幼兒在數學學習中的創造性與積極性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一方面,在數學墻上貼滿若干道完整數學算式,供幼兒創編應用題。如:7-3=4,幼兒根據算式編出自己喜歡的若干種語言情境中的應用題,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在數學墻上貼上許多道不完整的數學算式,供幼兒填空使用。幼兒在探索創編、填空的過程中,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體驗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促進幼兒數學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數學學科教學活動與主題活動教學是相互促進的
學科性教學和主題活動教學相互促進,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大班的主題活動中,有一部分數學是以一節獨立的活動出現的。它的價值是幫助幼兒系統地、高效地建立數學知識;而主題活動中的每一節活動都整合了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數學知識經驗等都可為幼兒的數學學習提供經驗準備。
參考文獻:
[1]劉凈.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劉崗.數學學習評價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