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云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以讀為本。在朗讀感悟中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是語文教學中最有效的方式。讀中感悟,悟中激情,情中引言,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語文的基本技能,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語言智能;朗讀感悟;角色移位;合作交流
語文閱讀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質。要培養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就必須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智能。所謂語言智能是指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靈活掌握語言、語義、語法,具備用言語思維、用言語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語言是人們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工具。人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積累各種精神財富都主要用語言來完成,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信息載體。那么,如何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呢?
一、朗讀感悟是培養學生語言智能的重要途徑
感悟,就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對文本的語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物整理,有感觸和體驗,從而達到領悟理解的目的。朗讀感悟的基本特征有三點:
一是通過清晰響亮的讀來刺激語言的直覺;二是有讀者的情感參與和情感體驗;三是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生的感悟具有個性特點,同一件事情,每一個學生的感悟不同。張志公先生曾說過:“我們在研究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時,就要首先研究語文教學的規律,而語文教學的規律源于語言的規律、教學的規律、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敝挥屑訌娎首x感悟,才能抓住閱讀教學的規律,抓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從教學規律看,閱讀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倍鴮W生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方式當然是朗讀感悟。從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看,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而語言智能與人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朗讀能夠更為有效地刺激學生的語言直覺。因此,朗讀感悟是發展學生語言智能的有效方式。
二、構建以朗讀感悟為主線的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
1.以讀為主縱向深入
悟作為一篇課文或一堂課的主線來推進閱讀教學的進程。無論是全篇課文還是某一個段落,均從讀入手,以讀為主來組織教學。課前預習是閱讀教學過程的第一步,也是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階段,它能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自學習慣。就像葉老所說的那樣“非教他們預習不可”。因此,教師指導預習,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給學生導方法、示步驟,讓學生有路可循。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充分強調了讀的作用,預習時讓學生讀一讀、劃一劃、想一想。教學時,教師以導讀代講代問,學生以讀書代聽代答,以讀書促思促悟,朗讀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言語的活動。學生通過準確到位的朗讀來感悟作家的語言美、結構美,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感悟人物的情感美,感悟事物的事理美。課后讓學生有選擇的誦讀,使學生的智力活動保持活躍,從中體驗教師的授之以漁,得益無窮。
2.細讀悟情橫向互動
學生要做到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方面必須對課文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朗讀知識,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不能為讀而讀。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兼顧多項教育目標,橫向互動,并做到相機識字、釋詞、析句、悟文,相機滲透寫作因素等,引導學生運用已知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演繹等思維活動,培養認識能力,發展創新思維,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等等,顯而易見,學生的朗讀感悟與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3.整體觀照重點研讀
諸多的語文教學任務都應該在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完成,依靠朗讀感悟本身來一一落實,而不是游離于朗讀感悟之外。這就需要在讀上做文章、下功夫。將一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活動、教學手段等置于讀中,堅持讀中識、讀中悟、讀中背、讀中問、讀中說、讀中議、讀中學、讀中練、讀中用。變瑣碎分析為熟練精思,以讀為本,實現以讀促思、以讀促記、以讀促說、以讀促寫的目的。朗讀感悟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而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和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在朗讀感悟過程中的互動合作、交流與溝通,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自我發現,“自求得之”。
三、朗讀感悟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以情促言
要想使學生通過朗讀達到有效的感悟,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十分重要。語文教材所選入的文章大多是充滿童真童趣、情感真摯、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學時只有將學生的情感完全地投入文中,與作者和文中的主人會在思想感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他們的朗讀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透徹。由此,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一個輕松、愉悅的平臺。用自己的真情打開學生的心扉。以情激情,以情導情、以情促情,如果教師本身無動于衷或無病呻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還必須千方百計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很自然地進入情境。除了利用情態語言,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講激情故事、設置懸念、安排表演、動手操作等,盡快地讓學生入文入畫、入情入境。調動情感參與最關鍵的還是學生的角色移位。即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當成課文的主人或所描述的對象去感受事物,自悟情感,體驗生活,完全進入文中的天地,這樣,他們的朗讀都十分準確到位,感悟得以深化,情感也得到升華。
四、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在朗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小學生主動積極閱讀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小學生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在實際的引導中,首先根據兒童愛看電視的特點,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兒童節目,并告訴他們:這些內容書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書,書中的故事無窮無盡,從而把學生從愛看電視引向愛看課外書,并適時地向他們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課外書要根據學生的文化基礎、認知水平、年齡和心理特點,因人而異。為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奔馳在這塊魅力無窮的樂土上,盡量減少家庭作業,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效果,有話想說、有話能說,享受進步、收獲的喜悅,提高學生選擇、歸納、概括、組織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語言能力。
五、朗讀感悟中教師的定位有利于學生語言智能的發展
學生的朗讀若完全離開教師的指導,那將是盲目的,流于形式的。那么,學生在朗讀感悟時,教師是什么角色呢?
1.服務員——鋪路搭橋,解答疑難
在學生朗讀感悟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配合和有效地幫助,當好服務員,其職能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與學生共同確定閱讀的目標和方向。(2)根據每篇課文不同的內容和特點,幫助學生選擇相關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包括怎樣讀、如何悟,還包括何時個動,何時互動,怎么個動法等。(3)相機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提出的疑點,解答疑難當然不是由教師來“答記者問”,而應該更多地依靠學生,發揮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
2.聯絡員——了解學情,溝通學路
學生自主閱讀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無所事事。應該深入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學習動態,并當好聯絡員,及時有效地組織學生相互傳遞學習信息,彼此溝通學路。如,讓部分學生展示他們對某一段課文朗讀的水平和感悟的思維過程。這樣,優等生的展示會讓更多的學生豁然明白,中下等生不成熟的展示,也可以及時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3.檢驗員——檢視效果,糾正偏誤
朗讀感悟更多的是學生的個體性學習,屬異步式的。由于學生學法選擇的不同和學習水平的差異,學習效果往往參差不齊。因此,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的教學,在學生充分的朗讀感悟之后,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手段來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包括朗讀是不是到位、動情,感悟是不是準確、深刻、有獨創性,還包括閱讀的重點、難點是否突破,多維目標是否達到。檢視效果更應該關注那些中等生,多讓他們匯報交流,通過客觀評價和進一步的引導,揚長避短,讓更多的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長。
總而言之,在學生的朗讀感悟中,促進學生語言智能的發展,兩者是有機的統一。教師善于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領學生暢所欲言,滿足學生表達的愿望。學生才能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參考文獻:
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