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玲
摘 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利用簡單的圖案、教具的獨具匠心,創設情境和續寫故事,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圖案;提示;情境;續寫;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類創新的源泉。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想象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趙鑫珊也曾經說過:“想象力是能動的知識,是創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說明想象力對創造力的重要作用,而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學生往往在寫起話來思維活躍,文思泉涌,下筆有神。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呢?通過五、六年的探索,我歸納出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利用簡單的圖案,引發學生的想象
具體、形象的圖形容易引發低年級學生進行想象。它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看得真切,想象有了來源,通過不斷累積生活經驗,學生的思維才會活躍,才有了想象,再也不用憑空想象了。如畫一個橢圓形容易讓學生聯想到橄欖、運動場、鴨蛋,甚至讓學生聯想到哈密瓜等一切橢圓形的東西。諸如此類的想象還有很多:畫一條曲線讓學生聯想到水上的波紋,一條小河……畫一個三角形讓學生聯想到數學老師上課時用來畫圖的三角板,少先隊員每天佩戴的紅領巾……甚至還可以讓這些東西動起來,讓它發生一段故事,給學生帶來快樂,讓學生從想象中得到美的享受。班上有一個叫××的學生,是個有點自閉的孩子,各科老師都十分頭痛,他的父母也是萬般無奈,對他的各種惡習頗感棘手,但我發現他喜愛畫畫,他畫起畫來,特別認真、投入,當我畫了一幅天空朵云彩時,他脫口而出,說:天空像五彩畫。而當我再畫一架飛機時,他竟然說:飛機的翼把天空撕破了。多美的想象!多經典的童言啊!而××這孩子在我的引發下,越來越注意力集中,學習積極性也得到提高,成績也一點一滴地進步。老師、家長都驚詫不已。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二、材料提示,引導學生想象
從教以來的經驗告訴我,學生之所以對很多東西缺乏想象,主要是缺乏生活經驗和可以想象的材料。如果能夠在教學中向學生提供一些材料,那學生就不用憑空想象,這樣做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生就有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平時生活經驗較好的學生,也可以繼續積累經驗。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材料,讓那些材料來引起他們無限的聯想,就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太陽、小鳥、鬧鐘,由這一組材料讓學生展開聯想寫話,要求想象合理,內容具體,中心明確。從表面上看,這三個詞似乎聯系不大,風馬牛不相及,可細細推敲,這三個詞都可以與學生有關,與生活有關,其間有一定的聯系,于是經過學生想象后,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也就形象地展現在老師面前。如,一個學生寫道:鬧鐘響了,我睜開眼睛往窗外一看,外面陽光燦爛,小鳥在樹上唧唧喳喳地唱歌。
再如:出示一句話“他今天真倒霉!”,要學生想象“倒霉”的情景,怎樣才算倒霉。心情怎么樣。學生的看法怎么樣。就這樣,提供一個簡單的材料,就讓學生有了想象源,再把它想象得更具體、更精彩。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象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到一個形象、具體、生動的環境當中,利用音樂、舞蹈圖片,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情境中學會領悟,體驗情感,激發說話的熱情,加深對生活的理解,誘發對寫話對象的熱愛,然后寫話。
如,我在想象說話課《小烏龜找朋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個情境:一天,太陽出來了,有一只小烏龜在草地上爬呀,爬呀。它要找背上有硬殼,爬得很慢的動物做朋友呢。小烏龜爬了好半天,鼻尖碰到一個尖尖的硬東西,它連忙問:“你是誰?”……在一片繁花似錦的圖畫中,在池塘邊,在沙灘上,那只可愛的小烏龜太吸引我們的學生,還有那迷人的音樂,把孩子的興趣提起來了,一雙雙靈氣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一雙雙小手舉得高高的。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依據原有情節的發展邏輯,進行合情合理的推斷,想象出以后的故事。經過想象后,學生有的想到蝸牛,有的想到螺螄,他們之間又發生些什么事……這就是情境給學生帶來的豐富想象。
四、續寫故事,誘發想象
對于故事結局有想象空間的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推測可能產生的新結局。如教《坐井觀天》最后一自然段時,教師提出:如果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會說什么呢?請以《青蛙離開井以后》為題續寫故事。這樣,打開了學生的想象之門,學生思維也頓時活躍起來,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寫出自己的種種設想,這樣既深化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了創造想象能力,又鍛煉了表達能力。我先讓他們在小組里互相說說,再選一個說得最好的,到講臺上說一說,都說完了,再讓全班同學評一評,然后讓全班同學寫一寫這后面的故事。
又如《烏鴉喝水》一課,講完課后,我讓學生好好想象,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它又是如何克服的。讓學生充分想象后,展開討論,再將討論的結果寫下來,又是一篇很好的想象文,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說話想象力。
學生天真無邪,無功利,無約束,當誘發引導出他們的想象力之后,學生的智力也不斷開發,他們的聰明才智逐步得以挖掘培養,就像一顆顆小苗在吮吸著雨露,沐浴著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