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溪匯
摘 要:教育是要講究時機的。擇機而教,事半功倍。時機不當,事與愿違。我國最早的教育學論著《學記》提出“學其可之謂時”,就是強調把握教育時機的重要。教育孩子有方法的問題,還有時機的把握問題。所謂把握教育的時機,就是教育者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規律,針對孩子的性格特征,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對孩子實施合適的教育。
關鍵詞:教育時機;順勢教育;愛心感化
每一個學生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教師的任務就是“長善而救其失”。教師發揮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結果,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過程。發揮積極因素,就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注意啟發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充分調動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成長進步的信心和力量。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把學生的積極因素發掘出來。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夠機智地、敏銳地看到孩子那種要求上進的心理,給予信任,加以適當的引導。”
2013年元旦前的一天,我收到南海前哨寄來的一張賀年卡,打開賀年卡,一張青年海軍軍官的照片掉了出來。賀年卡寫道:
尊敬的李老師:
我衷心地感謝您,感謝您把我從一個年幼無知的學生培養成一名解放軍戰士。在我身上,您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不知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
您的學生:趙××
我一口氣讀完了學生的賀年卡,我反復端詳著隨賀年卡寄來的穿戴整齊的軍官照片,一股暖流激蕩在我全身。
在我擔任班主任的時候。一個夏天的早晨,上課預備鈴響了,我拿著教案走到教室門口,我發現前面的學生表情有些異樣,有的在竊竊私語,有的在暗自發笑。顯然班上發生了什么事,我走進教室。隨著“立、禮、坐”之后,我發現黑板未擦,就問:“今天誰值日?”只見一個學生突地從座位上彈起來,“啪”地一個立正,向我行了個軍禮說:“報告老師,今天我值日。”仔細一看,原來是專門喜歡搞怪的趙××。他穿著在網上買來的軍衣、軍帽、領章、肩章,腰里扎著皮帶,扮成解放軍軍官的模樣。他的這番表演引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在笑聲中,他不慌不忙擦好黑板,走到位子上坐下。此時我熱血上沖,準備發作。就在這一剎那間,我腦里閃現出很多問號,趙××為什么這身打扮?他真是故意搞怪嗎?我訓他一通能解決問題嗎?我突然想起他和我說過他的理想是當一名解放軍軍官。這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啊!作為老師,我應該鼓勵他、支持他、引導他。想到這里,我說:“同學們看,今天趙××這樣打扮,像不像真正的解放軍?”“像。”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你們知道,他為什么這樣打扮嗎?他說他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解放軍軍官,今天這樣做就是表示他對軍人的愛慕。”這時我的目光又落到趙××身上,看到他的臉上出現了羞愧的神情。我滿懷希望地說:“趙××,我希望你好好努力,若干年后,能真正成為一名軍人,實現你的理想。”“同學們,現在開始上課……”我開始講我的課,好像什么也沒發生。
這節課后,他主動來到辦公室找我,低著頭對我說:“老師,今天我錯了。”我笑著說:“這身衣服真好!”這時他用懇切的目光看著我說:“老師,我將來能成為一名解放軍嗎?”我從未感到我們之間是這樣的親切和接近,我意識到這情感交融時刻正是教育的最佳時機,于是我肯定地說:“能!只要你努力學習,一定能!”我停頓一下接著說:“軍人擔負著保衛祖國的神圣職責,你要成為一名解放軍,就必須認真學習,從嚴格遵守紀律做起,因為解放軍是最遵守紀律的人,希望你在這方面要努力,管好自己。”這次談話雖不長,但看得出來,我的話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之后的日子,趙××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在學習和紀律方面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當他小學畢業時,他已經是班上的三好學生了。
這個成功的教育案例給了我深刻的啟示:最佳教育時機產生于師生情感交融的時刻,而師生情感交融的情境只有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愛才能體現出來。師生的情感渠道通了,教師理解了學生,學生理解了教師,老師的每一句話才能如甘露般滋潤孩子的心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通則理達”,這也是我與趙××的談話,產生教育效果的原因所在。
把握時機要洞察學生心靈,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只有深入了解了學生,才知道應該在什么時機教育哪個學生,教育才有針對性,才會有效果。把握時機更需要的是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有了責任感和事業心,不僅能把握時機,還能創造時機;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大好的時機也不能發現,不善把握。把握時機最需要的是對學生的深愛和呵護。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就會隨時擇機而教,順勢而為,而且方法運用得恰到好處,游刃有余,潤物無聲,這是每一個名師共有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馬鼎鑫.高校“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研究[D].中北大學,2014.
[2]王志超.和諧社會建設下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