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發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廣西 柳州 545616)
個人“小夢”與中國“大夢”融合路徑探索
——轉型發展高校理想信念與“中國夢”教育
宋中發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廣西 柳州 545616)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和豐富的實踐價值。當今在轉型發展高校,與網絡結伴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往往學習動機不強,個性表現突出,理想信念意志淡化。為進一步推動“中國夢”視域下理想信念教育在這類群體中進一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他們將來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念,必須要對他們及時地進行遠大理想信念的理性教育和實踐提升。本文對實現個人目標“小夢”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夢”的融合路徑進行分析,著重從認識信念、堅定意志、升華情感等三個維度探索如何在這類大學生中進行遠大理想信念教育和實踐,進而不斷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中國夢;轉型發展高校;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是全國人民共同追求的“大夢”。2013年5月4日,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進一步指出:“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贏得青年就能贏得未來。轉型發展高校在堅持錯位發展過程中著力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己任,在時代發展潮流中更應該堅定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人才為目標,多開展一些健康、積極的遠大理想信念教育和實踐,讓大學生們在學校中逐漸養成良好心態,不斷增強自己將來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信心,在不斷的實踐中增強實力,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價值感,在不斷追求遠大理想信念中將“個人小夢”與“中國大夢”進行有機融合。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適應社會發展和競爭需要,轉型發展高校紛紛提出與名校錯位發展,以尋找自己的生存之地,把培養目前社會上急需的應用技術型人才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如何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專業技能好”加“理想信念強”的接班人,成為轉型發展高校中的黨建研究者和思政工作者必須探究的課題。經了解研究,發現部分轉型發展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忽視學生遠大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實踐,在理想信念和“中國夢”教育與實踐上存在一些的問題。
(一)學生追求實用主義,理想信念軟化
這些學校招收的學生,中學時大多成績一般,自信心不強。來到轉型發展高校后,學費高漲,而學校各種設施一般,與學生認為的高投入需取得高回報相矛盾,心理落差大;他們對學校轉型發展的認識也不明朗,不知道學校發展將走向何方,課程設置及管理比中學輕松許多,大多還遠離父母,開啟獨立生活時代。再加上用人單位對轉型發展高校也有一些偏見,這些都極易使他們來到這樣的學校后混日子,出現浮躁傾向,追求“快餐式”的實用主義。他們認為成績及格就好,不愿靜下心來學習專業課和公共課,應多參加一些社團鍛煉社交能力,至于理想信念側重于個人理想實現途徑的實用化、多樣化,更多關注近期理想,傾向于個人理想,如能否如愿以償地找到滿意的工作、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等;目前,一些學生的理想信念軟化,也與外界環境有著一定的聯系:經濟全球化、時代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也不斷地沖擊著這些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的樹立和堅持。他們由于生活閱歷少,思維方式較為單一,極其容易軟化他們的理想信念,甚至還不時出現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及共產主義“渺茫論”的聲音。這些都無疑會對他們遠大理想信念的樹立和弘揚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轉型發展高校自身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誤區
這些學校近幾年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忙于擴大專業課程建設和提高知名度,對人文教育特別是理想信念教育往往疏于重視、投資和管理,對學生的常規教育也流于形式,極易造成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識和對現實的認識出現“兩張皮”而茫然,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很容易造成學生個人主義傾向滋生、發展;一些學校還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考試及格,專業實踐好,將來就業就可以了。遠大理想信念、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對他們來說不實用,并且培養那些遠大理想信念的社會精英應該是重點高校應注重考慮的問題。這種錯誤的現狀認識甚至也在部分老師、家長的頭腦中客觀存在。其實轉型發展高校是搭起精英人才和普通勞動大眾的橋梁樞紐,是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間力量,如果這部分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實踐淡化,勢必會嚴重影響社會發展正能量的傳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三)不當言論的負面影響
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同時,社會上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不當言論,認為遠大理想信念教育宣傳和實踐是他們治國理政的需要,是社會精英們的事,對我們一般平民來說是唱高調的體現,關系不大。甚至有急功近利、少勞多獲、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僥幸浮躁心理,這些不良言論的傳播和發展勢必會對高校特別是轉型發展高校的學生造成負面影響。有些網站為迎合部分受眾追逐低級趣味和獵奇心理而熱衷于制造噱頭、制造質疑,肆意宣揚丑陋和陰暗面,有意無意地放任“審丑”、情色、炫富以及“惡搞”等元素的傳播。這些學校的大學生本來就學習勁頭不足,在這樣的社會氛圍和網絡環境下更難以靜下心來學知識,而樂于以各種形式掙錢,積極參加各種實習、實訓和社團活動,對自己“小夢”的目標理解過于狹窄,消極對待遠大理想信念的教育和追求,個別學生甚至還不惜走在了違法犯罪的邊緣。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始終圍繞轉型發展高校、大學生的實際和社會需求,探索具體的實踐途徑,堅定他們的理性信念。在不斷實現“小夢”的同時,逐漸匯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夢”,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給社會帶來可見的成果。
(一)結合黨團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推進他們遠大理想信念認同
轉型發展高校應該切實結合自身實際,在進行理想信念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時,積極幫助學生找好自身的落腳點,幫助學生認真梳理、規劃個人職業發展的“小夢”,使他們看到自己在社會發展中的用武之地,增強他們對理想信念的認同感和接受度。可以利用入學教育,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不失時機地夯實他們的理想信念,鼓勵學生放開眼界、積極進取,努力開拓屬于自己的人生發展規劃;大學生個人也應該充分認識和理解黨和國家過去、現在發展的不易,清醒地把個人追求同社會需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將來在實現個人發展目標追求的同時積極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中。同時也要積極鼓勵一批覺悟較高的學生盡快向黨組織靠攏,用合格的共產黨員標準要求和帶動他們,有效地推動理想信念教育能夠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在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實踐教育活動中,緊密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際,積極引導他們深入生活,深入農村,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鍛煉中予以及時引導,在具體社會實踐中增強理想信念,踐行“中國夢”,成為“中國夢”的宣傳者。
(二)結合課程實踐和網絡交流,不斷堅定他們遠大理想信念追求
首先,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發揮黨員學生的先進模范作用,帶動其他同學積極參與課程實踐。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部分,應結合具體課程和學生實際,精心準備,采取演講、情景劇、觀看視頻、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和感知社會的發展與變化,不斷累積正能量,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為將來積極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洪流中而奮斗。
再次,要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新型工具。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無處不在,大學生更是成為網絡的主力軍,在堅定他們遠大理想信念的過程中,必須要與時俱進地充分利用好學生使用的QQ、微信等媒體工具,及時做好網絡輿情監測,運用這些學生受歡迎的軟件跟學生溝通,做到以情感人,號召學生學習正能量、傳播正能量,對社會和國家發展樹立信心,不斷堅定遠大理想信念,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綻放出“個人夢”。
(三)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升華他們遠大理想信念的責任擔當
“中國夢”以系統的理論創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為探索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在當前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離“中國夢”都近的時代,積極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職責。轉型發展高校的大學生應該積極了解國內外形勢,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充分地認識和了解社會發展需要,深刻認識到我們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社會還存在大量復雜問題,我們的任務還比較繁重、艱巨,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前進道路上的崎嶇,逐步樹立起擔當意識、憂患意識,樹立大視野眼光,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性信念,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情懷,不斷升華對遠大理想信念的責任擔當。不僅要有建設社會主義的技能本領,更要有服務人民的決心和信心,始終以民族擔當和社會擔當為己任,扎根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洪流之中。
總之,轉型發展高校應該探索屬于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實踐,使他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今后真正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積極、樂觀、向上的理想信念追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1]習近平.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29.
[2]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3]劉云山.推動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N].人民日報,2013-04-09.
[4]徐徐.“中國夢”背景下當代青年大學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7):15-16.
[5]王易,宋友文.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4):57-60.
2016-09-22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2015年學校黨建宣傳課題“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理性信念教育研究”(DJ2015007)。
宋中發(1972-),男,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7)03-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