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煒
大荔縣兩宜初中 陜西渭南 715100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指出:“課外閱讀屬于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要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語文教學中的“讀”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古語說:“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這句話就說的是閱讀的重要性。讀能使人身臨其境,讀能傳遞感情,讀能明理,只有讀得文通字順,才能深刻的去理解所學的內容,才能夠較深入的去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本人認為,學生平時就要多讀書,并且我倡導要個性化的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的獨特閱讀感受和體驗老師要持尊重的態(tài)度。老師要不斷鼓勵中學生在學好課內知識的同時,還應該自覺地進行一定的課外閱讀,以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怎樣獲得課外閱讀的最高效益呢?筆者以為,中學生課外閱讀首先要“三忌”。
一忌濫
不少中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抓到什么書就讀什么書,根本不考慮這些書是否適宜自己讀。結果花了許多時間,也讀了不少書,但對自己增長知識幫助并不大。更有甚者,有些同學看了一些不該看的書,結果弄得神情恍惚,影響到學習,危害了身心健康。
書有好壞之分,正如人有好壞一樣。讀了壞書猶如交了不好的朋友,對自己是十分有害的。因此中學生一定要向師長請教,請他們給自己推薦適合的書籍來讀,以避開陷阱,少走彎路。
二忌深
有些中學生喜歡讀一些內容很深的書,如西方哲學著作等。這些同學愛思考、好求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中學生學習任務較重,知識儲備不夠,社會生活閱歷又淺,讀來必然費力多而收益少,所以不宜這樣做。
中學生要讀理論方面的書,最好先讀一些評價性的有關著作,這些著作一般深入淺出,不但能使我們了解到原著的要義,而且能給我們進行閱讀指導,利于進一步學習,取得較大的成效。同時,由于中學生思想活躍,并且開始較多地接觸社會,所以還應讀一些人生修養(yǎng)方面的理論書,幫助自己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忌偏
中學生課外閱讀應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兼顧,內容要多樣,搭配要合理。即使讀文學作品,也應古今中外作家、各種風格體裁都看看,不能只盯一處。所謂采百花方能釀好蜜。
很多中學生讀書是跟著感覺走,讀詩歌,就讀得如癡如醉,眼里除了詩什么也沒有;讀小說就讀得廢寢忘食,不分晝夜。這樣且不說收獲不大,單就浪費時間和精力來說,也很不合算。
善讀書的人多數(shù)都有過強迫自己讀“不喜歡”讀的書的經歷。好書不一定都好讀。雖然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然而由“知”到“好”再到“樂”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刻苦自勵才能完成。同學們讀書要達到“樂”的境界,在開始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合理調配所讀內容,切不可由著性子盲目去讀[1]。
讀書只有合理安排時間才會更有收效,筆者現(xiàn)結合自己的閱讀實踐,再談談課外閱讀的時間運籌問題。
對于一些內容較為淺易,而閱讀量卻較大的讀物,例如:長篇小說之類,宜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集中閱讀。這樣有利于快速把握作品全貌,獲得完整深刻的印象。在這里要注意的是,要有一種讀書特別重要的意識,要有耐心,不怕寂寞。不少同學看長篇老是看不完,常常是由于“坐不住”而放棄了讀書計劃。
中學生課業(yè)繁重,可供集中利用的時間畢竟有限。那么,對于那些篇幅較短的文章,像中短篇作品集和一些美文雜志期刊等,我們便可采取零碎敲打的方式來讀。一有時間,就隨手拿起來看一點。這樣日積月累下來,收獲也是很可觀的。另外,對那些思想內容較深的讀物,因為需要邊讀邊思考,不宜一味求快,也可零碎敲打去讀。這樣因有較多的時間去思考消化,閱讀效果比較好。
為了鞏固閱讀過的內容,防止?jié)u漸遺忘,應對讀過的內容做隨機查閱。隨機查閱可由談話、觀看影視引起,也可由靜思、寫作或閱讀引起。隨機查閱將閱讀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更能強化閱讀意識,提高閱讀興趣。有些同學,書一讀過就扔得不見,不再去想它們了,這樣不好。
總之,要使語文課外閱讀教學達到有效性,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作為老師,要依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實際的教學內容,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不斷的提升課堂的學習效果,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因此而提升,教學效果也能達到最佳[2]。
[1]馬阿麗.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教學參考,2013,09(11):108.
[2]王建奎.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小學,2013(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