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宇 趙仔慧
南京審計大學 江蘇南京 210000
空巢老人社區醫養融合養老新模式探微
唐思宇 趙仔慧
南京審計大學 江蘇南京 210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已經逐漸進入到老齡化時代,越來越多的適齡老人需要政府等相關職能部門為其提供更好、更完善的養老服務。但是,在實際的養老服務環節,目前傳統的醫療、養老分離的養老模式已經無法從根本上滿足空巢老人對于社會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由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探究適合時代發展的新型養老模式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空巢老人養老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探究,從而探究在醫養融合養老模式下空巢老人接受養老服務的情況,并提出相應意見,以期為我國未來的社區醫養融合模式的應用、推廣作出理論貢獻。
空巢老人;社區養老;醫養融合;模式探究
建國初期,我國針對發展速率無法滿足人口數量過多等問題實施了大規模的計劃生育政策,由此,截至目前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逐漸步入老齡化階段,“空巢”成為了計劃生育政策的必然產物。與此同時,隨著“空巢”老人數量的劇增,空巢老人的社會養老問題成為了社會所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通過政府、社會等職責部門的優化、妥善處理,最大限度上減少空巢老人現象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從而構建新型的養老服務模式成為了我國社會服務者們研究的重點。
(一)空巢老人的概述
根據家庭生命周期理念中的描述,當來自一個家庭中最小的子女長大成人并離家進行工作或學習的單獨生活,即標識著該家庭進入了空巢期,當來自這一家庭的老年夫婦當一方因病或年老死亡,則標識著該家庭進入了消亡期,而當該家庭中最后一名老人死亡后,則標識著該家庭生命體正式進入解體狀態,該家庭也正式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空巢”是一項生物化的詞匯,將兒女長大、成人后像候鳥一樣離家生活進行了本質上的剖析,是指父母與其子女在生活上的分離。其中“空巢老人”則是指空巢家庭中的老人。
(二)社區醫養融合養老模式概述
社區養老模式最開始始于西方的社區照料(home nursing),是指在實際的養老過程中以家庭養老模式為主、社區養老服務為輔的新型養老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僅能夠為需要養老服務的老人提供更加細致、體貼的照料、服務同時上門服務的方式又不會對社會養老服務造成較大的挑戰和困難,是一種有機融合了社會多方面力量的新型社會養老模式。社區醫養融合養老模式也是社區養老的一部分分支,它是區別于養老院、老年公寓等傳統養老模式的新型養老模式,它依托于現階段日益完善的小區功能,并以創造、實現小區附加價值的最大化為目標,為老人提供更加舒適、貼心、專業的養老服務。
隨著人們對空巢老人社區醫養融合理念的應用和落實,我國社區養老模式已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改觀,但是,在實際的社區養老服務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使得老人的部分需求得不到合理的滿足。下文將以南京鼓樓區為例針對其新型養老社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首先,便是來源于基礎部門有關社區養老工作認知、準備上的不充分。就目前來說,針對我國日益嚴峻的社區養老問題,無論是社會還是國家都存在著相當嚴重的認知、準備不充分問題。例如,就國家而言,國家政府等相關職責部門針對養老問題的研究仍舊停留在是否要延遲退休年齡、鼓勵民辦養老機構的建設發展等表面問題,而忽視了相對最容易產生養老效果的社區養老體系,政府對于老齡化社會到來的準備程度不足,是致使目前空巢老人社區醫養工作無法切實、有效落實的主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重視程度的缺失必然會造成資金、人力、物力等基礎項目投入的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我國社區養老機構的發展。
其次,國民對于社區養老、養老機構養老的偏見根深蒂固,很多民眾甚至愿意選擇更加不完善的家庭養老、對自身養老不重視、對養老過程不重視等問題比比皆是。
第三,目前社區醫養工作仍舊處于研究的初期階段,針對這一階段缺乏完善的管理、規范,使得我國針對社區養老問題存在嚴重的“多龍不治水”情況,進而使得在發生問題時互相推諉、從而延誤問題的處理,造成不可磨滅的后果。
第四,專業人才的匱乏也是造成我國社區醫養工程進展緩慢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社區工作人員通常由管理人員和基層服務人員兩方面組成,上述兩類人員的專業水平大都存在很大問題,并且只能給予老人基本的日常照料,無法提供更加專業的醫療、健康等深入的養老服務。這類問題的存在使得社區養老配置專業人才的費用大大提升,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社區醫養融合型養老模式的發展和推廣。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認為目前存在于我國空巢老人醫養融合養老模式應用中的問題大都來源于政府、社區以及民眾思想三個方面,所以,在后續的新型養老模式構建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逐一進行完善:
(一)政府方面
首先,針對政府等相關職責部門來說,傳統的養老模式、養老體系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我國民眾的實際養老需求,針對這一問題,一方面,政府等相關職責部門應從實際出發,建立、完善有關居民養老方面的政策及規章,構建健全的養老、衛生醫療防疫體系;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勵子女等親屬與老人同住,與國家政府共同承擔養老服務工作上的壓力,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優化空巢老人的問題,更好的照顧空巢老人的養老工作。
其次,政府等相關職責部門應增加對社區醫養融合的重視程度,增加針對社區養老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增加醫養服務資金的來源,解決社區醫養工作中迫切的資金短缺問題。
(二)社區方面
社區作為空巢老人進行醫養融合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它在整個養老體系的構成中也承擔著不可磨滅的重要職責。首先,在實際的醫養融合養老模式應用中應開放更寬闊的社會發展模式,讓更多有能力、有愛心的社會團體、組織加入到社區養老的統一戰線中來,從而為社會醫養工作建立出一支更加專業、更加科學的社區養老服務人員。與此同時,要將傳統的社區養老工作進行產業化的升級,像成功的社區醫養融合案例進行學習的同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優化社會醫養的基礎配置后進行產業模式的升級,從而最大限度內提升民眾對于社區醫養融合的認知程度和幸福度。
(三)老人思想方面
雖然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大力推廣社區醫養融合式養老模式,但是在實際的養老過程中,仍舊存在很大一部分老人認為家庭養老才能為其老年生活提供最完美的服務,而從心理上更加抵觸社區醫養融合式養老服務。所以針對這一問題,社會應增加社區養老工作的宣傳力度,從根本上扭轉老人針對社區養老工作存在的“偏見”,針對各社區內不同老人的需求構建更加人性化、特色化、信息化的綜合型社區養老模式,例如,為老人建立社區醫養融合養老平臺,實施分享老人所感興趣的信息、資料等,為社區醫養融合式養老模式的發展和推廣打下夯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發生著轉變,社區醫養融合式養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的養老體系壓力,可以看出這是未來在我國構建和諧、完善社會基礎服務體系的必經之路。
[1]王末英.保障民生的創新型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改革的探索研究[J].經貿實踐,2017(01).
[2]嚴妮.城鎮化進程中空巢老人養老模式的選擇:城市社區醫養結合[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
[3]張化楠,方金,畢紅霞.關于空巢老人社區醫養融合養老新模式的探討[J].經濟論壇,2015(08).
[4]吳丹.城市空巢老人養老模式探析[D].天津商業大學,2014.
[5]王意姝,高卓坤,寧北京.和諧社會視域下的城市空巢老人社區養老問題與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
[6]吳越.我國空巢老人社區養老問題的理性分析與解決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2(11).
【項目資助】南京審計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