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美娘
田東縣朔良鎮那加小學 廣西百色 531500
打磨細節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歐陽美娘
田東縣朔良鎮那加小學 廣西百色 531500
現代數學教育的發展,已經從單純的以數學知識技能為目標導向轉成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一體為目標導向,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現代數學教育的這種深層發展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打磨細節。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切實打磨數學教育中的細節,已經成為我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
《新課程》指出:“數學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說明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在未來社會中,人們在數學方面應具備更高的要求。”的確,人民要提高生活質量,就需要在均衡營養、選擇服裝、利用時空等方面未雨綢繆,這就涉及到數學。在面對變化越來越快的就學、就業、住房、醫療、退休、養老等生存方式的選擇時,需要運用自己的頭腦冷靜分析,作出決策,這也涉及到數學。學生的數學素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從每天的一點一滴做起,需要教師的關注和引導。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由語文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技能、人際技能、內省技能、自然觀察技能和存在技能等九種智能組成的。每一種技能代表著一種不同與其他智能的獨特思考模式。然而它們卻非獨立運作的,而是同時存在、相互補充、綜合運作的,并且九種智能模式是暫時性的;除九項智能之外,仍可能有其他智能存在。新課程倡導“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勢必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要為每個學生的發展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調節教學程序,賞識激勵每個學生,讓他們天天獲得成功的體驗。
打磨細節不是探求理論的創新,而是對實踐方法的一種更完善更完美的追求。對數學教學來說,就是要在日常平凡的教學實踐中,從備課到上課到課后輔導等等環節中,都能精雕細琢。
先說說備課。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心甘情愿去做與學習相關的活動,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此基礎上增加外在激勵因素,就會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這個好心情怎么來?就是要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與學生心值預期一學生內心對學習活動的心理期望相吻合的教學實踐活動。我們在安排任何學習活動的時候,都必須考慮以下四個問題:(1)學生目前的數學學習能力狀態可以做什么,可以解決怎么樣的問題?(2)學習活動設計是不是適合學生的天性與內在需求?(3)大部分學生能接受所創設的求知環境的激勵和挑戰嗎?(4)是否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并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成功?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注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其他目標的達成。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和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是新時期數學教師必須重視的細節。
其次說課堂教學。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直覺思維能力很強的學生。他們由于長期不斷地數學思考積累,往往會突然產生一些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和標新立異的構思,教師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不能確定而加以否定。例如,有這樣一道題:圓柱體的側面積是301.44平方分米,底面半徑為2分米,求圓柱的體積。按常規思路先求出高:301.44÷(2×3.14×2)=24(分米),再求體積:3.14×22×24=301.44(立方分米)。而有一個學生卻列式為:301.44÷2×2=301.44(立方分米)。我起先愣了一下但馬上請那位學生說說理由。盡管學生沒怎么說清楚,但老師卻聽懂了。
再說課后輔導。教師批改作業習慣于打“√”于“×”,然后給個等級就算已批完。我覺得這樣做不夠細。通過多年教學摸索,我覺得采用文字點評作業的批改方式,對學生的幫助更大。例如有這樣一道題:長江全長6300千米,比珠江的2倍還多1900千米。長江比珠江長多少千米?有的學生解答錯誤了。我就在作業本上寫上:(1)“求長江比珠江多多少米,要用( )的長度減去( )的長度”?(2)題目告訴我們長江的全長了嗎?是( )千米。(3)題目告訴我們珠江的全長了嗎?如果沒有告訴應該怎么算出來?學生看了我的點評后,馬上就能做出來了。從實際效果看,細節點評比直接的對錯判斷要好得多。
細節決定成敗。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從大出入眼,小處入手,注重打磨細節,那么就會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更精致,更和諧,更有成效,也更具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