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爽姿
廣西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2
多元智能理論下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設計探究
覃爽姿
廣西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2
聽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能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但是,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學生在聽力學習中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英語教師應該多思考如何讓學生聽懂英語,如何在英語聽力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設計。筆者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切入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設計始終,將兩者有機結合,探索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設計的有效方案。
多元智能理論;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設計;英語核心素養
王薔教授(2015)提出高中課改的新挑戰: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程曉堂教授(2016)進一步詮釋了英語核心素養的內涵: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及學習能力,其中,語言能力是幾個核心素養的基礎。在語言能力里強調了英語聽、說、讀、寫的重要性。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對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及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至關重要。但長期以來,我國高中英語忽視聽力教學,不注重在英語聽力過程中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以及學生聽力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李志穎和閆寒冰(2002)認為學生個性千差萬別,都有與生俱來的智能,應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不斷獲取新知并全面發展的終身學習者。《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03)提到聽力是理解的技能。筆者認為英語聽力教學可借助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通過設計豐富的活動來激發學生英語聽力的興趣,培養其智能,打破只教語言知識和形式的固化模式,著重培養學生對語言意義理解的能力,從多方面深化教學內容設計,提高英語聽力教學效果。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發展心理學家、教育家加德納(2008)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關于智能發展的重要理論。其主要包含: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智能與存在智能。JackC.Richards和TheodoreS.Rodgers(2016)認為個體的智能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且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可以使每一種智能發揮到更高水平。多元智能理論拓寬了智能的范圍,強調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且都有發揮得最好的智能,體現了個體的差異性。因此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開發每個學生的多元智能的基礎上,給每個學生以多樣化的選擇,從而激發他們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他們的個性。
通常,高中英語過分強調死記硬背,缺乏對學生聽說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秦小惠,2010)。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前提,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盡管許多教師正在努力地改善英語聽力教學狀況,但仍存在一些詬病。
(一)英語聽力“教”的不足
在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方面仍有一些不足。一是聽力教學理念陳舊,教法不當。在日常的聽力訓練中,有的老師僅僅通過播放錄音、公布答案和反復操練的方式進行,沒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相應的聽力策略。長此以往,學生的聽力很難有大的突破。二是教師授課素材單一,忽略對學生英語文化素養的培養。聽力只圍繞課本或是高考真題展開,學生很少能通過聽力了解英語的文化。三是教師對聽力課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備課力度不足,上課比較隨意,沒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出符合學生智能發展需求的英語聽力教學。
(二)英語聽力“學”的問題
在英語聽力學習過程中,學生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詞匯量積累太少,語音發音不準確,這些都干擾了學生對英語聽力的理解。二是英語文化缺乏。高中階段的英語聽力,很多是為了考試只學語言不學文化和思維方式,導致漢語的表達與英語表達的沖突;忽視英語俚語的學習,導致聽力過程斷章取義。三是心理素質的干擾。聽力理解要求聽者有快速、確切地捕捉信息和記憶信息的能力,學生在聽聽力的過程中,一些學生過于緊張,很容易導致聽覺障礙、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問題,最后造成聽力理解效率十分低。四是聽力技巧和策略掌握不牢或是匱乏。有些高中生在聽力學習中只關注答案對錯,沒有分析原因并總結聽力技巧;有的高中生照搬老師講授的聽力技巧,雖然有些是可行的,但不將方法結合自身實際內化為自己的聽力策略,也會導致英語聽力成效的不理想。
托馬斯·阿姆斯特朗(2003)將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引入課堂,有利于多元智能理論與課堂教學融合。張淑燕(2013)認為多元智能理論對我國英語教學有很重要的意義,其在英語教學上的啟示有“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生觀,實施“多元化教學策略”的個性化教學觀等。一節好的英語聽力課,離不開一份優秀的英語聽力教學設計。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師在設計聽力教學前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認知能力的不同,巧妙地將多元智能理論注入聽力教學的始終,設計多元活動,激發學生的不同智能以利于他們的英語聽力學習,實現高中英語聽力的有效教學。
(一)多元智能與英語聽力教學“三備”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做到“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自己。高中英語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和外研版,但如果聽力課單單按照教材的聽力部分來教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聽力需求。教師應在單元主題的基礎上,找尋相關的聽力素材,力求教材多元,從而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與知識面并增強他們的文化素養。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都有各自的強勢智能,不能絕對地給他們劃定優劣等級。他們有的語言智能比較強,有的音樂智能比較強,有的在合作中更容易掌握新知識,有的獨立學習效果會更好等,教師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充分考慮他們的個體差異性,多設置一些不同的活動,引導他們在聽中學、在合作中學;在作業或任務上,盡可能設計可選擇性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逐步增強一些后進生的自信心,減少他們心理的負向干擾。同樣,每個教師也有自己優勢的智能,在備課時,要考慮到自身實際,用怎樣的授課方式自己最得心應手,并且能做到通俗易懂,讓學生易于接受。一節好的聽力課,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深入思考,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上,尋求契合提高英語聽力教學質量的突破口。
(二)多元智能與英語聽力教學目標
一堂好課,還需要看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可行可控。《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03)提到英語課程目標分為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多元智能理論涵蓋多種智能,對學生掌握英語聽力技能及知識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聽力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在設定英語聽力教學目標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元智能理論進行設置,使英語聽力教學既能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等核心素養。教師通過創設的多元情境不斷激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容易使英語聽力教學在教師的可控范圍內順利進行。
(三)多元智能與英語聽力教學過程
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一般包括聽前、聽中和聽后。好的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多數同學比較能接受的音樂、視頻或是圖片等形式進行導入;還有一些同學比較擅長語言智能,教師可以直接從聽力標題出發,讓學生通過發散思維由標題聯系到與之相關的知識。聽前階段還可設置預測、創設情境、聽大意等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的優勢智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聽力學習。
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在聽中階段,教師可設計符合學生智能的活動用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效果。相關的聽力技巧有邊聽邊排序、邊聽邊比劃、邊聽邊畫、邊聽邊做筆記等。在這一階段可以設置個人活動及同伴活動,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做出一定的判斷,比如邊聽邊排序、記錄有用信息等。同伴活動時可以一個人用英語陳述一個人比劃,這會給運動智能和人際智能比較高的同學一些表現機會。當然,根據學生的空間智能,也可以通過邊聽邊畫來將聽力物化為作品進行展示。聽中活動豐富多彩,但不能僅僅聽,還要將聽與說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細聽”“仿說”,抓準發音,利于以后識記單詞。根據學生的自我認知智能,還可以留一兩分鐘鼓勵學生自行歸納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及方法或提出質疑,鍛煉他們總結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教師在設計聽后階段時要考慮學生智能的多元化,構思好學生認知的“溝”,即在能夠聽懂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升華,引導學生在聽中學、在合作中學,激活他們的探究能力。學生在前面兩個階段基本已經完成聽力內容,在這一階段要對所聽材料進行加工,可設計一些選擇題及開放題、挖空或全文聽寫來強化學生的聽力知識與技巧的掌握及思維能力的培養。還可以結合一些生活情境,將該次聽力課所需掌握的詞句進行操練,比如角色扮演,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新詞、句的記憶與運用,利于詞匯與句型的積累;光學習語言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小組討論、辯論賽、演講等活動,學習語言背后的文化,或是可以做到從一種知識遷移到另一種知識、從一種文化過渡到另一種文化。英語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聽力與其他技能,在活動設置上可以結合聽說、聽寫、聽讀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而不是直接填鴨式的給予學生知識,這啟示教師在聽后階段可以用分組及“自省”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自己歸納這節課所講的內容,然后相互分享,逐步培養學生多元的評價觀與自主學習能力。最后,要設置“多元作業”。作業的設置在可以考察學生掌握聽力內容的基礎上還應具有層次性與選擇性,而不是像平時的“一刀切”,這樣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幫助聽力后進生逐步增強英語聽力學習的自信心。
在完成教學設計后,教師要針對整篇設計反思自己的每個過程是否都符合學生智能的發展、是否能達到之前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還需要改進等。在評價學生時,不僅要描述學生的學習現狀,還要分析出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從根本上為學生提出改進的意見和改進的具體措施(張曉琳,2016),要有多元的評價觀,多元的學生觀和教學觀,做個多元的教師。
在分析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后,結合多元智能理論,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聽力教學設計,逐步將問題個個擊破。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嚴格篩選聽力材料,選用真實、角度不一的聽力素材,變通使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積極性,依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高低和心理特征開展一些有選擇性的聽力訓練,指引他們克服聽力學習中的困難,不斷提升他們的聽力水平。此外,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形成多元的評價體系。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有意識地關注聽力技巧,靈活變通地選擇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在聽中學、在合作中學;在英語聽力教學設計里,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設置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活動,在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在英語聽力學習中不斷增強各項素養。
[1]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6.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05):79-86.
[3]霍德華·加德納,沈致隆(譯).智能的結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李志穎,閆寒冰.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整合初探[J].外語電化教學,2002(05):48-61.
覃爽姿,女,廣西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