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鏡
鄂溫克旗伊敏煤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第二幼兒園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134
淺談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有效開展
陳 鏡
鄂溫克旗伊敏煤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第二幼兒園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134
游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一項活動。孩子生來就愛玩游戲,戶外游戲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作為一名在祖國北方的幼教工作者,應如何保證和提高戶外游戲活動的質量呢?我認為應從幼兒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出發,給幼兒提供了更多自由活動的機會。其活動的趣味性和自由度,不僅有利于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更有利于教師進行因人施教。
開展;戶外活動;促進;健康發展
戶外游戲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室外范圍內進行的游戲活動,戶外游戲擁有廣闊、新鮮、刺激的游戲環境,能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內容。幼兒園戶外活動是幼兒整體教育活動的組成部分。戶外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增強幼兒的體質,也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團結合作的優良品質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我園身處祖國的北疆,冬季是漫長而寒冷的,常言道:“溫室里的花草經不起風霜”。我們人體也是這個道理,適應能力和抵抗能力是在體育運動鍛煉中逐漸提高的。體育運動是接觸寒冷的最好方式。所以冬季在室外鍛煉,能彌補陽光的照射不足。陽光照射對身體有好處,尤其對幼兒來說,他們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多在室外鍛煉,更為重要了。
冬季戶外體育活動可以考慮開展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雪爬犁等體育游戲,也可以組織孩子在雪地上畫畫,這個項目活動量不大,應考慮時間的控制,在零下10度的環境里應不超過15分鐘,如在零下20度的環境里應該更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身體情況和氣溫掌握冬季幼兒戶外活動時間。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一個小樂園,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這里渡過的。鑒于幼兒園戶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戶外活動的設備、器材、玩具材料必須多樣化,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而幼兒園的戶外大型玩具更是一項必備的重要設施。
其次,可以適當添置戶外體育活動的各種玩具器材,如:秋千、蹺蹺板、足球、轉椅、蹦床等……同時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的需要,利用廢舊物品自制不同功能的活動器械。
幼兒園也可以因地制宜,在走廊地上畫上各種各樣的格子、迷宮,讓幼兒自由地、三五成群地玩跳格子和迷宮游戲;在通道邊上畫上各種幾何圖形相互交叉的曲線,讓幼兒沿著每一種圖形找方向。
幼兒的發展,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新穎、獨特的活動器材是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的重要因素。我們一方面可以提供幼兒園購置的一些體育器械,如滑梯、億童體育活動包等;另一方面可以設立廢舊材料收集站,如布類、瓶類、罐類、繩類、線類、紙類、盒箱類等,引領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制作。選擇游戲材料時,要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權利,對于多數幼兒都喜歡的材料,教師在投放的數量上要適當的多一些,增強幼兒活動的興趣。
在選擇和設計活動內容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選取既適合幼兒動作發展水平、又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既具趣味性又能體現鍛煉的實效性,使幼兒在有情節有趣味多樣化的活動中得到身體上的鍛煉。戶外活動一般以體育游戲為主,但不忽略其他游戲的穿插進行,如智力游戲、娛樂游戲、民間游戲、音樂游戲等。小班幼兒各方面素質不如中大班幼兒,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有一定局限性,可適當開展音樂游戲。在民間游戲中,體育游戲又占優勢,玩這類游戲大多在戶外,而且有一定的運動量,能活躍幼兒的身心,增進幼兒體質,提高幼兒運動興趣、能力,較適應中、大班幼兒參加。再者可利用一種玩具達到多樣玩法的效果,變一種游戲為多種游戲。多種玩法交替進行,幼兒百玩不厭,既提高了玩具的使用,又培養了幼兒的創造能力。
在給孩子更多鍛煉機會的同時,還要特別強調安全教育。戶外場地活動范圍較廣,幼兒四處分散活動時,教師的視線不能顧及每個幼兒。因此,在活動前要盡可能預計到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活動前老師要向孩子交待活動的規則和有關安全事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在寒冷的冬天,兒童鍛煉時要注意什么呢?參加冬季鍛煉要有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注意預防凍傷和感冒。帶幼兒出來運動,衣服不宜穿得太多,從室內到室外鍛煉時,要先做做準備活動,等身上發暖后,再脫去厚衣服給寶寶帶一件衣服。鍛煉結束時,要做好整理活動,及時穿上衣服,注意保暖。如果出汗,要把身上的汗跡擦干,換上干燥的內衣,或事先在幼兒背部塞一塊毛巾用來吸汗,活動后再抽出來,這樣幼兒就舒服多了,也不會感冒。
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對孩子來說,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他主張給孩子游戲的機會,通過游戲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作為一位幼兒教師,我們應遵從幼兒的發展規律,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為他們創設良好的戶外活動環境、合理使用戶外活動材料、有效的指導戶外活動、從而能進一步優化戶外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讓幼兒從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1]陳鶴琴.活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6.1
[2]王文玲.陶行知論生活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