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華
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贛州 34100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表現與對策
鐘文華
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贛州 34100
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對幼兒發展產生了阻礙。研究發現小學化現象表現在過早灌輸文化知識與技能、過度重視結果、過度要求幼兒的靜和過度強調統一性。并從兒童觀與兒童發展觀、加強政府的監管、宣傳科學的育兒知識和加大政策的貫徹落實力度等方面來改變小學化現象。
幼兒園;小學化;表現;對策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由來已久,已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又正如盧梭所言:“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1]
(一)過早灌輸科學文化知識與技能
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僅要讓孩子會說普通話、懂禮貌,而且要讓能說簡單的英語,還要讓孩子會做兩位數加減法,再加上社會媒體的大勢宣揚各種口號,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習××從娃娃抓起”,很多幼兒園開辦各種興趣班,供孩子學奧數,學珠心算、學寫漢字、學拼音等,使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
(二)過度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家長只強調文化(或教育)目標(的實現)而忽視兒童成長的客觀規律,對幼兒進行評價更多是重結果。“某某小朋友雖然在動來動去,卻把老師講的故事用自己的話說了一遍,而且說的真不錯;而某某啊,剛才一動不動地聽卻才講了那么一點點,不知道他帶耳朵沒?”為什么不想想他付出的努力,而是拋于腦后。毫無疑問,老師只關注了結果,忽視學習過程中的情況。
(三)過分強調幼兒的“靜”,忽略幼兒的天性“動”
在幼兒園的室內活動中,經常可以聽得到“一二三,坐端正”、“小小手放哪里?小小手放膝蓋”、“音樂停止看誰在吵”等,這是要幼兒安安靜靜的,不講話;在課間自由活動或戶外游戲時,不準追逐打鬧和大聲喊叫。這讓我想起李文馥教授的一句話:“這是在訓練一群不需要腦子,不需要思想,不需要靈氣的小木頭人。”[2]過于強調教學常規,對幼兒來說它不過是老師規定的、要求的、必須做到的,違反了得受懲罰,而更多是為方便老師罷了,不是幼兒本身所需要的。這是缺乏人性關懷的表現。
(四)過于要求幼兒的統一性,漠視幼兒的獨特性
幼兒園教學常規的“小學化”會造成幼兒們的“靜”,抹殺幼兒的天性,也就是可能造成幼兒的統一性,包括行為、語言、認知等。如“我現在要表揚某某小朋友真是個好孩子,坐得端正,活動時認真聽講,大家要向他學習……”。“沒有兩個兒童長的是相像的,也沒有兩個兒童是以相同的方式成長的。每個兒童都有一個獨特的成長風格和方式。”幼兒園小學化的做法是與兒童發展需要相背的。
(一)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與兒童發展觀
科學的幼兒教育是建立在科學的兒童觀基礎之上,因此,教育者首先就要樹立起科學的兒童觀與兒童發展觀。“當前學校最大的需要是……把兒童當作人來看待,而不是把兒童當作一個必須去適應某個預定模式的物體,這種模式對于個體通常是不合適的。幼兒是一個幼稚的個體,卻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而且還是自己學習發展的主體。不僅每個幼兒是獨特的,而且每個年齡也是獨特的。所以,還要認識到幼兒年齡的差異性。幼兒是“按照自己的大綱學習”,只有當幼兒達到某一能力水平后,進行下個內容的學習才能完成。作為幼兒教師及相關人員應該好好學習兒童發展的相關理論知識,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與發展觀是關鍵與核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園教育朝著科學方向發展。
(二)強化政府對幼兒園的監管,貫徹落實評估制度
幼兒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一項具有社會福利性的事業,還需要政府參與管理。各級政府要明確分工、清晰責任,加強對幼兒園工作的監管,尤其是對幼兒升入小學工作做好管理,嚴禁升小考試。從政策上為幼兒園發展提供支持,杜絕小學化的教學傾向。教育部門要對辦園標準進行嚴格要求,對申請辦園的機構或個人進行嚴格審查;加強對幼兒園的評估,落實“小學化”一票否決制,規范化幼兒園的教育行為。
(三)積極宣傳科學的幼兒保教知識
社會公眾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不僅是造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重要因素,也是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重要參與者。所以,需要提高社會公眾對幼兒園科學保教的了解。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婦聯等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通訊信息等方式向社會廣泛宣傳科學的幼兒教育知識,并適時開展各種形式教育信息咨詢活動,向公眾提供咨詢與指導,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幼兒教育,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長遠的眼光。
(四)加強相關法規文件的貫徹落實力度
從2011年12月發布《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以來,各地積極嘗試各種措施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相關文件的出臺一定程度上防止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進一步的加重,但仍需加大貫徹落實的力度。
[1](法)盧梭著:《愛彌爾》(上),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101頁
[2]《教育僅僅是塑造嗎——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李文馥教授》,父母必讀,1999年第11期
鐘文華,1988-,男,江西贛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