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凱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研究生部,北京 100038)
論網警巡查執法的法律規制
趙 凱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研究生部,北京 100038)
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網絡普及度的提高,網絡違法犯罪也越來越嚴重。為了切實履行網絡監管職責,保護公眾的合法權益,及時發現并制止網絡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公安機關逐步建立網警常態化公開巡查執法機制。網警巡查執法要充分發揮作用,首先應當明確巡查執法的法律原則,嚴格行使警察職權,同時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調,及時發現、警示和制止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構建文明網絡空間。
巡查執法;警示教育;正當程序;聯動執法
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在方便公眾生活的同時,也會給社會治安帶來無窮隱患,尤其是近年來微博、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出現和發展,更是加劇了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產生。網絡詐騙、網絡賭博以及網絡淫穢色情等低俗信息嚴重擾亂網絡社會秩序,各種暴力、恐怖以及毒品犯罪借助網絡得以實現更是給網絡社會的綜合治理帶來嚴峻挑戰。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公安機關持續組織開展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專項行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是專項行動并不是一種常態化的執法機制,一些違法犯罪活動仍然在網絡上蔓延。為了塑造良好的網絡空間,切實保障公眾合法權益,維護網絡治安秩序,2015年5月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普遍建立網絡警察常態化公開巡查執法機制,以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空間。
網絡信息化的發展要求公安機關轉變網絡執法方法。“各類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可以為犯罪所用,成為提高犯罪能量的工具,也可以為偵查所用,成為強化打擊犯罪效能的利器。”[1]公安機關在網絡上公開亮相進行常態化執法,是網絡執法方法的創新,除對一些違法犯罪人進行威懾外,還可以保障更多網民的網絡信息安全。公開巡查執法機制是一項新的網絡執法機制,是一種網絡創新治理模式,我們需要在學理上掌握其執法原則,分析其各項程序及其各項子機制的內涵,不斷總結巡查執法過程中的經驗,完善網警巡查執法機制。
巡查執法原則是指網警在巡查執法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的準則。確立巡查執法原則,有助于網絡警察全面掌握巡查執法的法律意義和內涵,規范行使警察權,切實履行網絡監管職責,保護網絡健康和諧有序發展。
(一)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公安網絡巡查執法的各項職權都必須有法律的明確依據,公安機關不得創設法外職權,同時嚴格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防止警察權的濫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六條賦予了公安機關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的法律職責,這是公安機關保護網絡良好秩序、維護網絡安全的法律依據。同時,公安機關在進行網絡監管、案件查處、調查取證以及采取強制性措施等程序性活動時都需要有法律的明確依據,嚴格按照法律行使各項警察職權。
(二)合理原則
合理原則意味著公安巡查執法的執法行為必須以適度的執法手段獲取良好的法律結果,以理性的執法方法客觀處理違法犯罪行為。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種類繁多,其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處罰措施也必然不同。堅持合理原則,首先要公平公正對待各種違法犯罪情況。對于同等情況,各地公安機關應統一執法尺度,不得差別對待。其次,要充分考慮違法犯罪活動所涉及的相關因素,客觀、全面分析違法犯罪活動的原因和危害,同時要排除不相關因素對公安機關網絡巡查執法的不良影響。再次,要堅持比例原則,即網絡巡查執法在達到網絡文明有序目的的同時,減少對公民個人的不良影響,對違法犯罪行為人權益的損害不能超過巡查執法目的所追求的價值范圍。在網絡巡查的過程中所采取的具體處理措施必須符合公安機關網絡巡查制度所追求的法律目的,所取的手段要盡可能減少對當事人權益的損害。
(三)正當程序原則
正當程序原則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的準則。“之所以設定正當行政程序,并不是給行政權行使增設障礙,而是通過程序規制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而侵犯公民正當的或法定的權利,保障最低限度的公正。”[2]正當程序原則要求公安巡查執法遵守法律程序,處理結果要向當事人及社會公布。程序性原則的設立更多的是為了防止警察權肆意擴大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侵害。公安機關公布違法犯罪活動的處理結果,一方面是公安機關警務公開制度的外在體現,另一方面也會起到良好的宣傳警示作用,預防違法犯罪活動的產生。正當程序原則要求公安機關制定網絡巡查執法的細則,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網絡社會依法治理的積極性,同時尊重和保護當事人在受到治安、刑事處罰后的申訴、辯護等救濟性權利。
(四)懲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公安網絡巡查執法一方面能及時發現并制止違法犯罪活動,另一方面可以對已經造成嚴重后果的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偵查。教育原則一般適用于輕微違法活動,對構成刑事犯罪的應該按照刑事法律進行偵查處理。網絡違法犯罪中出現的不良言行情況較多,當事人的這種不良言行不足以達到治安處罰的地步。公安機關通過批評教育要求當事人改正即可達到治理的結果。懲罰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更多地體現了公安機關執法手段的人性化,體現了巡查執法的人文關懷。
根據公安部的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將普遍推開并常態化運作網警公開執法機制,以構建良好的網絡空間,維護網絡社會秩序。網警巡查執法機制系統全面涵蓋了不同網絡違法犯罪活動,主要包括四種子機制,協調處理不同的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系統、全面應對網絡多發違法犯罪事件。
(一)網上公開巡查執法
網上公開巡查執法是指網警通過搜索引擎等技術手段對網絡進行全天候巡查,及時發現網絡違法犯罪信息和其他有害信息,并分情況對其進行處理。同時接受網民的在線舉報,發現并處理相關問題。
(二)警示教育
警示教育是指網警對一些危害不大、情節輕微的網絡不良言行進行批評指正,警告其行為的違法性,并對其進行教育,制止其不良言行。現實中,仍有一些網民認為侵犯國家、社會和他人合法權益的網絡言行不會受到法律懲罰;還有一些網民認為情節顯著輕微的不良言行不構成治安、刑事處罰,因此在網絡上肆意傳播。警示教育一方面讓公眾認識到國家依法對網絡進行治理,另一方面讓其認識到情節顯著輕微的不良言行仍然有治安、刑事處罰的可能性。
(三)犯罪預防
犯罪預防是指網警對網絡犯罪案例進行整理,公布典型案件以及提供警示防范信息,逐步提高網民的防范能力,預防各種網絡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犯罪預防是一種事前防范機制,通過提高公眾的防范保護意識以減少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產生。犯罪預防機制需要公安機關總結網絡違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及時公布新形勢、新情況下突發網絡違法犯罪情況,接受公眾的網絡咨詢,開展網絡法制宣傳教育。
(四)打擊控制
網絡巡查通過打擊、制止嚴重的網絡違法犯罪言行,保護公眾的合法權益。打擊控制一般針對已經構成犯罪需要進行案件偵查或者嚴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需要進行治安處罰的違法犯罪行為。打擊控制是公安機關網絡巡查執法過程中最核心的機制,違法犯罪的網絡言行只有通過打擊控制才能得到最為徹底的解決。
(一)言論自由與巡查執法
巡查執法的執法對象之一是網絡言論。言論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借助網絡這一媒介行使這項權利也需要得到法律的保護。公安機關進行網絡巡查,應該尊重和保護公民的言論自由,協調處理言論自由與巡查執法之間的關系。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對言論的壟斷權,為網絡言論自由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與傳統的言論傳播方式相比,網絡言論表達可以進行雙方交流互動,在這種互動過程中出現的人肉搜索、侮辱誹謗、散布虛假信息等都是網警網絡巡查執法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網絡言論表達的匿名性讓部分公眾肆意發布、傳播有害違法的網絡信息,這給公安機關網絡巡查執法帶來實際挑戰。
民主國家尊重和保護公民的言論自由,網絡言論自由的多元價值取向要求國家包容少數的、非主流的意見觀點,公安機關應當將合法性作為判斷網絡信息是否應當受到處理的標準。在當前網絡形勢下,公安機關巡查執法的對象應重點放在互聯網有害信息上。有害信息“是指其內容在倫理道德、價值觀導向、真實性或合法性等方面存在嚴重錯誤,其傳播結果可能對國家安全、社會秩序以及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構成潛在的威脅或造成破壞的信息。”[3]垃圾信息、不健康信息、不良信息等違反社會主義倫理道德的信息達到一定程度轉化為有害信息時,也應成為巡查執法的對象。網絡言論自由有邊界,因此對網絡巡查執法過程中發現的有害違法信息,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處理。
(二)個人信息與巡查執法
公安機關巡查執法需要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網絡巡查執法需要擴大公眾參與,公眾參與中的個人信息需要得到公安機關的保護。公眾參與公安機關網絡巡查執法的形式和渠道非常廣泛,如幫助公安機關進行網絡法制宣傳教育、舉報違法犯罪的網絡信息、對巡查執法活動進行批評和建議等。對于舉報網絡違法犯罪言行的公民個人信息,公安機關要嚴格保密,防止舉報人受到不法傷害。公安機關做好對舉報人的信息保護工作,將會減輕公安機關業務負擔,塑造文明的網絡空間。
近年來,個人信息在網絡上泄露情況極其常見,危害程度日益加深。信息泄露對當事人造成不法損害并構成犯罪的,需要公安機關進行偵查。因此,公安機關進行網絡巡查執法,可以在第一時間接受公眾報案,及時掌握信息泄露情況,減少違法犯罪對公眾的隱私權等權益的侵害。
(一)完善網警巡查機制的基礎保障
建立網絡巡查執法機制需要公安機關設立專門的執法機構,加強對執法設備的投入,同時配備相應的警務人員。警務人員應當取得執法資格證,熟悉網絡監管的法律法規,熟練掌握計算機信息網絡專業技術,熟練運用巡查執法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公安機關應定期組織巡查執法機構的警務人員學習新的網絡執法相關法律法規,針對新出現的網絡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專門培訓,定期總結、交流網絡巡查執法經驗,同時加強與其他業務部門的聯系。
(二)細化和完善巡查執法的相關程序
細化和完善巡查執法的相關程序,不僅是正當程序的要求,也是保障執法相對人自身權益的體現。制定具有操作性、結構合理、內容完善的執法程序是網絡巡查執法的當務之急。如何啟動對違法犯罪人的追責程序,如何在網絡上進行調查取證以及通過網絡行使強制權,如何對違法犯罪信息進行認定,如何保障被追責后的多種救濟權利等,都是當前巡查執法過程中需要明確的問題。
(三)逐步擴大網警巡查執法范圍
第一批共有50個網絡巡查執法賬號。在今后的網絡巡查執法中,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巡查執法機制,逐步增加網絡巡查執法賬號。公安機關目前主要在微信、微博等平臺上進行網絡巡查,今后應不斷擴大巡查執法的平臺范圍,將網站、貼吧等其他通訊社交平臺納入巡查執法范圍。
(四)構建多部門聯動協同執法機制
網絡違法犯罪的復雜性給公安機關網絡執法帶來諸多挑戰。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管轄權并不僅僅屬于公安機關,如文化部在2012年9月頒布《網絡文化市場執法工作指引(試行)》,對網絡文化市場的執法工作進行監管;工商局對網絡市場交易進行網絡監管,依法查處網絡交易過程中網絡消費侵權現象,凈化網絡市場環境。公安機關是網絡監管執法主體中權力最大、職責最重的主體。文化、工商等執法主體和公安機關都是網絡監管的主體,應該在各自職權范圍內進行監管。對于情況復雜、涉及面廣的違法犯罪活動,各執法主體應當相互配合、協調處理。在公安機關內部,也應建立聯動協同執法機制,加強各地區公安機關之間的合作以及不同警種之間的聯系。
(五)加強與國際社會網絡執法交流
網絡信息流動性強,一些網絡服務提供者通過租用他國服務器逃避公安機關的監管,跨國的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對公安機關的巡查執法活動造成很大的困難。公安機關在巡查執法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外對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處理模式和預防經驗。對在巡查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國際違法犯罪活動,公安機關應按照國際法律和雙邊協議,加強在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方面的溝通合作,協調處理對違法信息的認定、管轄、取證、逮捕等警務活動。
網絡巡查執法是公安機關深化落實公安改革、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監管治理的具體舉措,是繼“網絡社區警務”“網格化綜合巡控”等安全監管方式后新的網絡監管舉措。公安網絡巡查執法機制通過四種子機制協調處理當前網絡社會出現的各種不良言行和違法犯罪活動。公安網絡巡查執法目前處于初始階段,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中得到改善。網絡巡查執法是全面性和系統性的網絡治理舉措,需要不斷擴大公眾的網絡互動參與度,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在互聯網監管中的職能和作用,協調處理公安部門與其他政府部門以及公安機關內部警種之間的合作關系,逐漸擴大巡查執法的范圍,不斷提高網絡監管水平,促進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維護網絡社會治安秩序。
[1]羊郁娟.信息社會中的偵查轉型[J].河南警察學院學報,2015(2).
[2]胡峻.正當程序原則對行政濫用職權的規制[J].行政與法,2015(5).
[3]張新寶,林鐘千.互聯網有害信息的依法綜合治理[J].現代法學,2015(2).
2016-11-21
趙凱(1992- ),男,碩士研究生,從事憲法與行政法研究。
D912.1
A
2095-7602(2017)05-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