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模式探究
張 磊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入學教育是學生步入大學的第一課,對新生的成長、成才十分重要。實施入學教育課程化模式,建構入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創新入學教育教學方式,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提升入學教育的實際效果。
高等學校;新生教育;課程化模式
入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是本科教育的奠基,對大一新生至關重要。目前,高校入學教育主要通過以下方式開展:以軍訓為載體,開展國防、國情、國史教育;以講座、班團會為載體,開展法制安全、網絡安全、職業生涯規劃、學業發展規劃教育;以問卷調查、單獨訪談為載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素質拓展活動為載體,開展公民意識教育;以互聯網為載體,開展生活適應教育。表面上看,入學教育載體多樣、內容豐富,但也存在教育時長不科學、教育方式枯燥、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導致入學教育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因此,建構科學的入學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入學教育教學方式,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辦法,能夠切實提升入學教育效果。
入學教育課程化指高校結合高等教育要求和自身實際,以教學大綱的形式規范整合入學教育內容,建立指導目標明確、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靈活、教學評價科學的課程教學體系,以課程的形式對大一新生開展教育,以評價教學的方式對入學教育的實施情況進行考核,以入學教育的實際效果對教育實施者給予差異化酬金。
第一,實施入學教育課程化,是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輔導員制度是我國高校特有的制度,輔導員是入學教育的直接參與者。但目前很多高校把教學和學生管理分開對待,重視教學、科研,而相對忽視學生管理,這十分不利于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實施入學教育課程化,必然整合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學生管理三方資源,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效果。
第二,實施入學教育課程化,是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1]新生入學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入學教育課程化是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需要。
第三,實施入學教育課程化,是推動入學教育理論研究的需要。目前,國內高校基本是按照經驗和傳統對入學教育進行實踐探索,入學教育沒有上升到國家層面,更沒有權威學者、專家對其討論、研究、規范。20世紀20年代,美國就開展了一場關于入學指導應包括哪些內容的辯論,使其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1943年,美國人事指導協會召集專家討論入學教育的內容。1948年,24位入學指導專家匯聚在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召開了第一次年會,建立了全國性專業組織——全國入學指導管理委員者協會,并于1974年通過了協會的功能和宗旨。1960年,美國教育委員會在年度報告中又對入學指導重新定義。1986年,全國入學指導管理者協會和標準促進會重新定義了入學教育。借鑒美國經驗,我國實施入學教育課程化模式,用教學的程序、標準來開展入學教育,把入學教育上升為教學層面,必然會使得入學教育的相關概念、理論與實踐更明確。
(一)構建科學的入學教育課程體系
入學教育內容的設定是入學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的根本。針對入學教育包含哪些內容,學者眾說紛紜。孫彥認為入學教育內容應該包括校情校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行為規范和紀律教育、專業教育。戴衛義認為應該包括校史與校情教育、角色認知與學習認知、生命意義與安全教育、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訓練。張京、邊社輝、鄭志高認為應該包括學校及專業概況、認知能力培養、軍訓、潛能開發訓練、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與服務、成才教育、職業規劃教育、新生適應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十個項目。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等文件精神,總結近年來各高校開展入學教育的實際,分析大一新生入校后的心理需求,我們認為入學教育應包含以下內容(表1):保障教育,包括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軍訓國防教育;認知教育,包括生活認知教育、紀律認知教育、校史認知教育、學業認知教育;發展教育,包括職業規劃教育、就業指導教育等。
表1 入學教育課程體系
(二)精心設計入學教育的內容體系
第一,安全教育。開展基本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防范能力,確保大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教育要點:生活安全、行為安全、學習安全、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網絡安全、社會活動安全。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以大學生的健康個性品質培養為核心,幫助大學生了解自我意識狀態,提高自信水平;了解大學生心理特征及其表現,懂得如何培養和維護健康的性心理。教育要點:大學生心理篩查、大學生異常心理問題個案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普及。
第三,軍訓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強化愛國主義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磨練意志品質,促進綜合素質提高,使學生成為國防后備力量的生力軍。教育要點:軍事理論、中國國防、國際戰略環境、信息化戰爭、軍事高技術與軍事知識簡介。
第四,生活認知教育。幫助大一新生盡快適應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增強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增強獨立面對和處理各種社會關系、人際關系的能力,順利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教育要點:生活環境的了解、生活設施的適應、大學生活方式的建構。
第五,紀律認知教育。明確學校有關規章制度和學生應遵循的原則,使大學生在高度認同校紀校規的基礎上,自覺按照規章制度指導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思想政治覺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要點:違紀處分、日常行為規范、考風考紀教育、基礎文明、公寓宿舍管理規定、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考勤管理、學業考核條例、綜合測評管理規定、基層團支部工作條例等。
第六,校史認知教育。使學生了解校史校情,增強學生的愛校護校意識。教育要點:校容校貌、發展歷程、校訓校風、校園精神、校園文化、校園名師、教風學風、發展成就、優秀校友、領導關懷、合作交流、辦學特色、發展規劃、工作亮點等。
第七,學業認知教育。通過開展專業教育,使學生盡早了解專業情況、課程情況、就業方向等問題,培養學生專業思想、提高專業認識。教育要點:專業教學計劃、課程結構、培養目標的認知;各學院專業師資力量、教學、科研成果,實驗、實習條件認知;本專業的最新科技成果及社會應用前景等。
第八,職業規劃教育。對學生的學業、職業發展進行規劃與指導,使學生掌握大學生涯設計的方法。教育要點:職業生涯、職業發展趨勢、自我評估、職業探索方法、社會就業制度的種類和人力資源市場的特點、大學生涯的主要任務和管理、自主創業。
第九,就業指導教育。初步以就業為導向介入到入學教育中,使學生對自身的發展有一個明確的設定。教育要點:就業情況介紹、就業前景分析。
(三)認真研究入學教育的教學方法
入學教育課程化是一個新事物,不同于傳統的教學科目。其內容范疇相對固定,教學方法、場所相對單一,既有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又有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引導教學;既有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的個體輔導教學,又有軍訓等實踐教學。教學部門務必按照學校的整體要求做好課程規劃。要打破思維格局,根據課程體系認真研討,哪些課程適合第一課堂教學、哪些課程適合第二課堂教學、哪些課程適合第三課堂教學。要積極創新入學教育的方式方法,應對大一新生的諸多“第一次”,實現大一新生的身份、心理良好過渡。
(四)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考核體系
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是入學教育課程化實施的重要保障,入學教育考核體系的建立應該堅持兩個原則:第一,要重視過程教育評價。很多課程是以考察課形式出現的,考核結果一目了然。入學教育課程化實施過程中,教務處、學生處要及時參與,做好過程評價。第二,要重視學生體驗評價,加大其在考核中的比重,突出教育效果。
入學教育課程化模式的考核評價體系要結合入學教育課程化教學大綱,以考核教學課程的標準來考核入學教育的實施工作。第一,要查學校入學教育登記表,即檢查入學教育課程教師的教案設計、完成情況;第二,要看學生評議,組織實施入學教育的班級對教師工作進行滿意度測評;第三,院系考核。各學院要安排專門負責人對入學教育的開展進行考核,確定考核結果,上交學校;第四,學校考核并排出等級。
(五)整合教育資源,加強教學保障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是一項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共同施加影響的教育活動。”[2]實施入學教育課程化模式,必須由學校主要領導牽頭,做好頂層設計,并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打通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的通道。首先要提升入學教育的地位。把入學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對教學指導目標、教學內容、課時、學分進行系統研究和科學規劃。其次,要整合學校內部資源,打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師和輔導員的壁壘,讓第一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推進入學教育的開展。第三,人事部門要科學預算,依據入學教育的效果給予輔導員相應的酬金。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6-12-08)[2017-01-18].http://www.china.com.cn/newphoto/news/2016-12/08/content_39878764.htm.
[2]鄭志高,邊社輝,盧育紅.高校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模塊設計[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2017-02-07
張磊(1982- ),男,講師,碩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7)05-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