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杉
(西藏民族大學 文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多媒體輔助大學普通話教學發展新探
李 杉
(西藏民族大學 文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大學普通話教學在國家提倡“說普通話”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但多媒體技術在高校得到發展之前,傳統的普通話教學多以黑板講解為主。充分利用多媒體,可以有效地實現大學普通話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發展,改變傳統單一僵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學好普通話提供積極的方法支持。本文在探究原有普通話教學方式缺陷的基礎上,分析多媒體在大學普通話教學中的輔助優勢作用,旨在為多媒體在大學普通話教學中的應用提供發展思路。
多媒體;普通話教學;輔助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就是將多媒體設備與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相互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種展示媒介,將文字、聲音、圖片、圖像等直觀、生動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設備直觀化地了解教學內容。普通話教學作為大學教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未來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學好普通話不僅對學生的未來交際有幫助,還能促進學生就業。普通話教學作為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一個學科,更應該發揮多媒體的輔助優勢作用。
1.課堂氣氛沉悶
傳統的普通話教學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中心,沒有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和知識基礎出發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中直接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教學內容缺乏新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師之間缺乏良性互動。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即使一些教師意識到此問題,會讓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或進行發聲練習,但受制于教學形式的缺陷,依然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單調
傳統的普通話教學主要以書本知識開展教學,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內容[1]121。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對普通話學習的深入了解,也很難讓學生在課外進行普通話學習。此外,傳統教學內容的單調性還表現在教學形式上,學生對普通話理論知識的學習大多照本宣讀,不能真正運用于現實語境中,難以形成普通話應用思維。
3.教學輔助信息量較少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文字信息大多是孤立無主的,不能通過其他信息進行補充和展示說明,也不能以多種形式、多種角度、多維化的教學手段深入講述書本中的知識內容。普通話作為一個實用性較強的課程,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而調整教學內容。而傳統課堂教學無法實現教學內容的補充說明和實時更新,不利于教師的理論講授,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4.缺乏實踐性的語言交際環境
普通話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在規范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未來工作中運用標準的普通話與人進行溝通。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科學、規范地開展普通話教學。語言的實踐性不容忽視,但是當前許多高校對普通話的教學停留在課堂講授上,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難以調動學生說普通話的積極性,學生用普通話進行言語交流的能力也就無從培養[2]149。
1.多樣的教學課件支撐
在普通話課堂中,學生需要不斷地練習普通話發音,既要掌握聲母、韻母的發聲,還要掌握音節讀音變化、詞語結合發聲流量,同時還要了解普通話的句型結構。簡單的幾個課時難以讓學生深入掌握如此復雜的學習內容,而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字、詞、句的發音準確地展示在教學課件上,學生可以對其進行直觀化了解,避免口語講授一瞬即逝的缺陷;也可以對課件進行拷貝,以便課后溫習。
2.增強課堂教學實用性,延伸教學內容
傳統普通話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很難在課堂中真正了解普通話知識,即使通過課堂學習也很難將其進行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但在多媒體輔助下,課堂的實用性將大大加強。教學課件制作完成之后,省去了教師寫板書的時間,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展示課件內容。利用音頻播放可以使學生準確掌握發音口型,糾正和規范學生的發音。此外,利用多媒體可以將原有的課本知識進行延伸,學生可以對較難的普通話知識進行理解。所以說,利用多媒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3.活躍教學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輔助普通話教學,可以將聲音、圖片、動畫等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加深自己對普通話的學習。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把聲母、韻母等發聲的口型展示給學生,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怎么進行發聲。發聲練習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語句朗誦。朗誦之前教師可以找一些相關音頻和視頻讓學生聽或看,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為了促進學生對普通話語法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個圖片或幾個詞語,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規定時間內用普通話對圖片內容進行講解或將幾個詞語連接成相互關聯的句子。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普通話學習的興趣。處于方言區的學生平時很少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缺少豐富的語言資料和良好的語言環境,而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發音素材和資料,也可以將枯燥抽象的理論變成生動具體的實際運用,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3]118。
4.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普通話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說”,將普通話應用到日常交際中。傳統普通話教學模式過于注重教師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中缺乏交流和互動。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過去課堂互動不強的缺陷,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多樣教學信息的支持下擴展思維,促進了普通話教學的實用性發展。
1.建立多媒體語音教室
基于普通話學習的實踐性和實用性,普通話課堂教學應建立多媒體語音教室,給學生聽音、模擬錄音。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示音,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可以利用多媒體語音設備的全通話功能,讓學生通過耳機和電腦屏幕掌握普通話發聲規則和發音方法,增強普通話語感。此外,在多媒體語音教室可以實現小組之間的互動學習。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方言習慣設立不同的方言發聲小組,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學。每組可以分配一名普通話基礎較好的學生帶領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監聽功能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強化普通話教學效果。
2.開展普通話網絡課堂
網絡課堂最大的優勢就是突破了實體課堂教學的時間和地點限制。在實體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輔助網絡課堂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不分時間和地點地學習課程知識。普通話網絡課堂的開展應該注重普通話知識的實踐性,課堂信息可以包括教師課件內容、教學備案、電子教材、語音示范、實體課堂教學短視頻等多種。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課堂建立專門的口語實訓小組,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交流學習方式掌握普通話基本理論知識。學生利用網絡課堂不僅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還可以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以更好地掌握實體課堂知識。網絡課堂也可以設置分層模式,根據不同地域學生的方言習慣進行針對性指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言習慣找到針對性的教學資源,這種方式無疑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現代移動設備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4G手機時代的到來,當今大學生幾乎每人一臺智能手機。智能手機除了具備日常通話功能之外,還集合了計算、通信、無線上網等功能,可以進行視頻、圖片、語音存儲。學生在學習普通話時,可以將普通話教學課件下載到手機中,利用手機視頻和圖片觀看功能,觀看教學課件和相關微課視頻。這種隨時隨地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普通話發音技巧,并能夠在頭腦中形成記憶風暴,從而在交際中自覺地用普通話和對方進行溝通。
多媒體的發展改變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形式,尤其對與社會發展銜接較密切的教育領域更是具有重要的影響。普通話的學習要注意實踐性和應用性,利用多媒體可以改變傳統教學僵化、應用性不強的問題,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1]侯營.多媒體輔助大學普通話教學新探[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120-121.
[2]張建強.論多媒體技術在普通話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2006(20):149-150.
[3]鄧梅.普通話教學中的多媒體運用[J].語文學刊,2013(7):117-118.
2017-01-12
國家語委“十二五”科研規劃2014年度科研項目“西藏雙語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YB125-114)。
李杉(1979- ),男,講師,碩士,從事普通話教學與研究。
G642.0
A
2095-7602(2017)05-01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