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永斌①
【摘要】 目的:探討推拿結合針刺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的有效性。方法: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8例中風后偏癱肩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入選病例均分為兩組。對照組24例,患者以刺針聯合電針治療肩痛;試驗組24例,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推拿治療。治療前后,以VAS量表評估患者肩痛情況。結果:試驗組治愈23例,好轉1例,治愈率95.8%,總有效率100%;對照組治愈20例,好轉4例,治愈率83.3%,總有效率100%。組間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5例好轉未治愈患者中,肩關節半脫位2例,肩手綜合征3例,這5例患者雖未治愈,但VAS評分從治療前的(6.3±2.2)分明顯下降至(2.1±0.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針刺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具備良好臨床效果。聯合推拿治療能有效提高疼痛治愈率,臨床療效更為顯著,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早期康復、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推拿; 針刺; 中風; 偏癱; 肩痛
doi:10.14033/j.cnki.cfmr.2017.6.08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6-0153-03
腦中風又稱腦卒中,是以腦出血性、缺血性損傷癥狀為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常見有腦梗死、腦出血、腦血栓形成等,本病起病急、變化快,致殘致死率和復發率均很高,為世界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1]。肩痛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伴隨癥狀,尤其在偏癱患者中多見,關節疼痛腫脹會導致患者活動上肢肌肉的主動性降低,許多患者限制體位甚至拒絕活動,這不僅會使患者錯過最佳治療康復時機內的有效鍛煉,也會使已經回流異常的患側靜脈網血液流動更加受阻,形成惡性循環,加重功能喪失[2]。對此,積極探索中風后偏癱肩痛的有效治療途徑對降低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加速患者早期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所在醫院近年來以推拿聯合針刺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患者臨床效果顯著,文章現對此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筆者所在醫院腦科病房住院的48例中風后偏癱肩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病癥西醫診斷符合《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4年)相關標準[3],中醫診斷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分標準》(二代標準)[4]。病例納入標準:(1)影像學診斷為腦梗死或出血;(2)中風恢復期(發病2周~6個月);(3)明確為腦卒中所致肩痛者;(4)意識清醒,無交流障礙,能配合治療;(5)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等嚴重臟器疾病者;(2)腫瘤患者;(3)合并頸椎病、肩周炎等可能引發肩痛疾病者;(4)既往精神疾病史;(5)暈針者。隨機將入選病例均分為兩組。試驗組24例:男12例,女12例;患者年齡52~71歲,平均(65.1±5.8)歲。對照組24例:男11例,女13例;患者年齡55~72歲,平均(64.8±5.7)歲。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以針刺聯合電針治療肩痛。刺針治療部位:依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以局部取穴與遠端取穴結合的方式,選擇疼痛局部及循行所過經脈上的相關腧穴,包括患側肩髃穴、臂臑穴、肩髎穴、肩貞穴、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根據交叉取穴原則,取患側對側腓骨小頭與外踝連接上1/3處的肩痛穴。針刺方法:選用華佗牌一次性針灸針,規格為直徑0.3 mm×40 mm。針刺前,目標穴位常規消毒。頸肩部及上肢穴位常規進針至患者局部有酸脹感為止,留針30 min,期間輔以電針治療,針上通人體生物電連續微量電流波。肩痛穴為平衡穴位,直刺法進針,可行上下提插針刺手法,針感以觸電似針感向足背、足趾和踝關節傳導出現麻脹感為宜,部分患者可傳至肩部。出現針感后即可出針,進、出針時間控制在3 s內,病癥較重者可適當留針。出針后棉球按壓針孔,防止出血。1次/d,連續治療10~20次。
試驗組患者以推拿聯合針刺治療肩痛。推拿要根據患者癥狀、耐受情況等因人施治,可通過詢問或溝通來掌握患者耐受度作為調整推拿手法及力度的依據。操作時,患者端坐位,醫者以捏、拿、滾、揉等手法對患者頸肩背部肌群進行推拿,手法治療重點部位為岡下肌、大圓肌、下圓肌等肩胛骨背面肌群及斜方肌、后斜角肌、三角肌等,以酸脹為宜,同時指導患者被動活動,包括上肢旋轉、屈伸等。推拿治療結束后,給予患者針刺治療。本組患者針刺的穴位選擇、操作方法及療程等均與對照組一致。1次/d,連續治療10~20次。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前及末次治療后,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肩痛情況進行評估,該量表評分標準0~10分,由患者主訴或獨立評分,0分表無痛,10分表劇痛,評分越高,痛感越強。本研究擬定療效判定標準如下:患者肩痛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VAS評分0分為治愈;患者肩痛癥狀有所改善,VAS評分減少≥30%為好轉;患者肩痛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VAS評分減少<30%為無效。總有效=治愈+好轉。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3.816,P=0.032);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好轉未治愈的5例患者中,2例肩關節半脫位,3例肩手綜合征。這5例患者雖未治愈,但VAS評分從治療前的(6.3±2.2)分明顯下降至(2.1±0.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332,P=0.019),疼痛改善效果明顯。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組別 治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
試驗組(n=24) 23(95.8) 1(4.2) 0 24(100)
對照組(n=24) 20(83.3) 4(16.7) 0 24(100)
3 討論
肩痛是中風后常見并發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風預后效果及患者生存質量。有學者對中風后恢復期患者進行長期隨訪發現,超過80%的患者會出現肩痛、攣縮、骨挫傷等癥,其中以肩痛發病率最高,占45%[5]。目前臨床尚未完全明確中風后肩痛發病過程,但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中風發病早期至幾個月內,患者均有可能出現肩痛癥狀,其主要致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患肢遠端不正確運動或不科學功能鍛煉導致肩胛骨軟組織受壓;(2)不正確抱起或移動患者使患者自身重量壓迫肩關節外展;(3)肩胛骨控制尚不充分情況下反復或過于劇烈的抬舉手臂導致骨平面結構受壓;(4)日?;顒又?,患肢移位時肩關節長期缺乏支撐等[6]。
肩周軟組織疼痛、肩關節半脫位和肩手綜合征是中風后肩痛主要癥狀,其中以前者最為常見,而后兩者則較為嚴重,治愈也相對困難。近年臨床實踐發現,以中醫治療中風后肩痛獨具優勢,它遵循辨證論治原則,不僅療效顯著,且毒副作用少,故備受臨床關注。針刺和推拿是現階段臨床常用中風后肩痛中醫療法。針刺進行止痛治療的原理如下:(1)致病因子影響經氣運行導致機能失調引起疼痛,即“不通則痛”,以針刺頸肩部及上肢等處神經支配穴位,可有效疏通經絡,調節機能,緩解疼痛,即“通則不痛”;(2)針刺可對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產生刺激作用,從而激發神經誘導作用,反射性的使疼痛癥狀得到改善[7]。推拿屬中醫外治法范疇,它以中醫經絡腧學理論為指導,能以特定手法作用于人體表面特定部位來調節機理,進行疾病治療?,F代臨床試驗證明,推拿可幫助解除肌肉痙攣,改善肌肉營養代謝和局部生物受力結構,從而促進損傷修復、突出物回納和移位,具有疏經通絡、滑利關節、通暢氣血、調節臟腑之功效[8]。
本次臨床研究分別以刺針和刺針聯合推拿對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兩組總有效率均為100%,提示治療有效性。但聯合治療治愈率(95.8%)高于單純針刺治療(83.3%),提示推拿和針刺聯合治療更能有效促進患者肩痛的早期康復。本研究中,好轉未治愈的5例患者中,2例肩關節半脫位,3例肩手綜合征,均為嚴重肩痛癥狀,其中肩手綜合征是致殘主要原因,臨床數據統計,完全治愈率不足20%。經推拿針刺治療,這5例患者雖未治愈,但VAS評分從治療前的(6.3±2.2)分明顯下降至(2.1±0.7)分,疼痛改善效果明顯,進一步肯定了推拿、針刺治療中風后肩痛具備良好臨床效果。此外,為降低肩痛給患者康復訓練及生活質量帶來的不利影響,臨床在積極治療的同時也要主動進行預防,日常注意良肢位擺放、正確體位轉移,適當主動或輔助運動,避免患肢輸液、負重練習或關節過度牽拉等,以降低肩手部損傷和水腫發生率,減少或消除肩痛誘因。
參考文獻
[1]陳錦宇,陳苗苗.推拿結合針刺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20例[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98):106,127.
[2]廖琦,謝安樹.中風偏癱的針灸推拿治療[J].醫藥前沿,2014,30(28):281-282.
[3]李揚帆.針刺合雷火灸對中風后偏癱肩痛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6):26-27.
[4]陳麗華,金遠林,周鵬,等.溫針結合益損液涂擦治療中風偏癱后肩痛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5):252-253.
[5]端木香鳳.針刺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中風偏癱后肩痛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5,35(1):67-69.
[6]唐秀梅,高燕,鐘陶,等.運動療法合用拔罐、針刺治療中風偏癱后肩痛的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15(9):31-32.
[7]劉聲,石志勇.頭針、體針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療效觀察[J].世界針灸雜志(英文版),2013,23(1):21-26.
[8]曾雨飛.探析推拿結合康復治療中風偏癱肩痛的安全性觀察[J].光明中醫,2016,31(6):835-836.
(收稿日期: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