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的臨床特點,探討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骨外科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臨床資料,根據隨機抽簽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采用動靜結合方法治療)和對照組(40例,僅僅采用常規抗生素治療),總結患者臨床特點,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結果:本次多數患者是由于交通意外、高處墜落等所致,少部分患者是由于合并老年性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突發性暈厥、體位性低血壓等慢性或急性隱匿性疾病所致。治療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創傷性骨折發生原因相對復雜,臨床預防難度較大,骨折愈合質量也相對較差,采用動靜結合方法治療效果良好,可在臨床上大范圍推廣應用。
【關鍵詞】 老年創傷性骨折; 臨床特點; 臨床治療
doi:10.14033/j.cnki.cfmr.2017.6.08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6-0151-03
近年來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骨科中老年創傷性骨折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由于老年患者容易并發多種合并癥,因此臨床對于該種疾病的防控難度較大[1]。同時,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身體各項生理機能日益老化,各系統功能也逐漸減退,臨床治療風險也比較高[2]。為了探討臨床治療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案,本文回顧性分析了筆者所在醫院骨外科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了患者臨床特點以及治療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自筆者所在醫院骨外科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超過60歲,均存在運動受限、關節異常、患處水腫、患處存在創傷性炎癥等癥狀,同時排除了合并嚴重實質性器官疾病患者。現根據隨機抽簽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治療組中男31例,女9例;年齡55~80歲,平均(67.9±2.4)歲;受傷原因:內源性因素11例,外源性因素29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55~80歲,平均(67.8±2.7)歲;受傷原因:內源性因素12例,外源性因素2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受傷原因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中若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均接受手術治療,術后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采用抗感染、維持電解質平衡等治療,通常患者術后需要給藥5~7 d,其次還需要采用維生素、多酶片以及鈣片等藥物治療促進骨折愈合,若患者局部明顯腫脹,需要靜脈滴注20%甘露醇,幫助患者消除局部腫脹。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同時采用動靜結合治療方法,具體方法如下:40例患者骨折部位均采用小夾板固定,患者術后7 d內(生成新生骨早期)需靜置患者患肢,確保患肢絕對臥床休息,不然可能會導致骨骼愈合延遲或者愈合不完全。術后7 d,機體代償過程中會有大量破骨細胞生成,從而促進患肢骨質吸收形成骨細胞,該時期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適當運動,更有利于患者骨愈合。
1.3 療效評價標準
若患者屬于脛骨骨折,優:患者治療后10周內愈合。良:患者治療后10~12周內愈合。差:患者治療后12周以上才愈合。
若患者屬于肱骨近端骨折,優:患者治療后5周內愈合。良:患者治療后5~7周愈合。差:患者治療后7周以上才愈合。
若患者屬于大粗隆處骨折,優:患者治療后9周內愈合。良:患者治療后10~11周內愈合。差:患者治療11周以上愈合。有效=優+良。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所有數據錄入到SPSS 20.0軟件中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特點分析
本次多數患者是由于交通意外、高處墜落等所致,少部分患者是由于合并老年性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突發性暈厥、體位性低血壓等慢性或急性隱匿性疾病所致。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1 老年創傷性骨折臨床特點
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不僅具有一般骨折受傷原因,而且也有自身的受傷特點,主要包括外源性因素以及內源性因素。本次研究表明,多數患者是由于交通意外、高處墜落等所致,少部分患者是由于合并老年性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突發性暈厥、體位性低血壓等慢性或急性隱匿性疾病所致。這和臨床大多數學者研究報道基本相符[3]。老年患者的痛閾較低,往往很難準確定位疼痛,敘述也不清楚,若致傷力小或者沒有外傷史的話,臨床醫師沒有進行全面、細致的臨床檢查很容易漏診。比如,老年脊椎壓縮骨折患者一半都沒有表現出典型的臨床癥狀,大部分患者只是會訴說臀后疼痛,假如沒有檢查胸腰段或者沒有進行影像學檢查的話就會出現漏診。因此,老年人進行骨折檢查的過程中,一定要特別謹慎,尤其是伴有意識障礙患者或者多發性創傷患者,一定要全面、仔細的檢查,避免漏診。同時,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經合并多種疾病,這樣會大大增加臨床治療的風險性以及復雜性[4]。其次,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的骨質量差,而且骨脆性明顯增加,常常會出現粉碎性骨折,因此受傷后很難固定牢固,這也會導致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延遲,也會延遲負重時間,不管是肢體功能還是體能恢復相對于年輕人都比較慢[5]。
3.2 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的治療
老年創傷性骨折的發病率較高,可能輕微的跌傷或者扭傷可能都會導致創傷性骨折,若患者就醫比較晚,骨折后仍然行走的話可能會損傷患肢骨折部位周圍正常神經以及組織,骨移位發生風險也比較高,這樣會大大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因此對于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最好的處理方案就是發生骨折后使患者保持原地不動,取平臥位,盡快呼叫救援[6]。臨床治療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的過程中,患者骨愈合時期不同的話,應該采用相應的處理方法,目前動靜結合法應用較為普遍。應用動靜結合法的時候,選擇夾板的過程中應注意選擇合適的寬度、長度,而且應該結合患者的體型、骨折部位合理安置夾板,當然也要注意合理把握夾板松緊程度,若患者患肢局部出現明顯腫脹,應該松綁夾板。若患者存在骨質疏松癥狀,患者出現創傷性骨折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在這段期間,護理人員應加強患者的并發癥預防護理,防止患者出現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脂肪性肺炎、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7]。若患者身體狀況無法進行主動性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家屬輔助進行被動性康復訓練,幫助患者盡早恢復肢體功能。
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逐漸衰退,臨床應用化學藥物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合理選擇給藥劑量以及劑型,若非必須的話通常不用止痛藥或鎮痛藥。臨床相關學者報道[8],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若大量使用這類藥物很容易發生腦癡呆。通過本次研究,筆者總結了幾點預防措施:(1)在老年人群體中應加大關于老年創傷性骨折疾病的宣傳,使老年人能夠基本認識該種疾病,簡單了解該種疾病的臨床特點以及發病時的自救措施。(2)一定要科學、合理預防骨質疏松,若患者出現骨質疏松癥兆,一定要嚴格按照醫囑服用相應藥物治療。(3)指導老年患者日常飲食中一定要注意膳食均衡,平時適當運動,這樣可減慢患者骨關節老化速率。其次,應呼吁社會人士多關懷老年人群體,日常生活中多給予老年人一些幫助,及時清理階梯、廣場或者樓道上的障礙物,尤其是下雪天以及下雨天的時候,最好有人陪伴左右。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采用動靜結合法治療的有效率相對于對照組高出7.5%,這和周楚坤[9]的研究報道基本相符。由此可見,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采用動靜結合方法治療的臨床效果更優于常規抗生素治療。
綜上所述,老年創傷性骨折發生原因相對復雜,臨床預防難度較大,骨折愈合質量也相對較差,采用動靜結合方法治療效果良好,可在臨床上大范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凌佳.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心理護理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8(9):1145-1146.
[2]梁羽,方躍,姚相雨,等.踝關節骨折的治療現狀及進展[J].華西醫學,2014,16(1):172-178.
[3]嚴藝,肖莉.創傷性骨折患者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34(11):90-91.
[4]唐東鳴.創傷性股骨頭壞死55例臨床治療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6(7):1562-1563.
[5]郭錦明,嚴宏生,劉俊,等.牽引復位結合“雙同法”PVP治療老年創傷性椎體壓縮性骨折[J].頸腰痛雜志,2015,12(2):128-130.
[6]方智敏,王李華,程華煜,等.創傷性骨折圍手術期肺動脈血栓栓塞12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5,7(2):171-173.
[7]吳貴玲,劉春永,彭穎皓,等.D-D的不同監測方法對老年創傷性骨折圍手術期患者DVT的護理干預效果[J].中國醫學工程,2014,21(12):116-118.
[8]趙甫兵.老年患者創傷后精神障礙臨床特點及治療[J].現代醫藥衛生,2014,13(6):887-888.
[9]周楚坤.老年創傷性骨折的特點及臨床治療[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2):134-184.
(收稿日期: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