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寧
摘 要: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有效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絡的飛速發展,傳統教學中的心理危機干預途徑已經逐漸不能夠適應當前大學生實際的心理狀況和實際的生活狀態。大學生的心理危機主要源于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心理危機具有較強的危險性、易察性、突發性以及無助性等特征。移動互聯網絡的發展成為了當前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關鍵途徑。因此,可以將移動互聯網絡發展成為高校干預和識別大學生心理危機語境和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新途徑,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教學工作的形式,而且可以彌補傳統心理干預教育方法中的不足。基于此,針對移動互聯網絡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心理危機干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2008903
引言
移動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和快捷,并且大學生對移動互聯網絡的使用頻率、范圍以及時間都在逐漸地增加,在大學生日常生活當中移動互聯網絡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能夠為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提供方便,另一方面由于移動互聯網絡本身具有信息內容豐富、信息容量龐大等特點,在慢慢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給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心理應激。近些年,大學生由于各種不同的原因產生心理危機導致自殺、自殘的新聞逐漸增多。由此看來,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發展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應該構建相應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機制。
一、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現狀及特點
近幾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移動終端相關技術以及無線網絡的飛速發展,很多人希望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獲取到移動互聯網絡的服務和信息,滿足人們的需求。很多人都樂于通過移動互聯網絡獲得更多的信息和服務,并且還能夠進行更多的社交活動。移動互聯網絡具有資源共享、超越時空以及實時交互性的優勢。移動互聯網絡能夠讓全世界的信息進行共享,節省成本,還有效地提升了效率。同時,人們在看電影、網上聊天或者是接受遠程教育時都不會受到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另外,移動互聯網絡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能夠實現和選擇實時交互。由此看來,移動互聯網絡已經成為了現代生活的先進流行理念。
移動互聯網絡已經逐漸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人際社交當中,移動互聯網絡社交又被稱作虛擬社交,其主要特點就是具有移動性、隱私性以及現實性。在傳統的社交方式當中,需要將社交設備固定之后才能夠進行對話,并且受到了空間、地域、時間的限制,但是智能手機所具有的攜帶便捷性為社交帶來了無限擴張的虛擬空間,能夠隨時隨地進行社交。同時,傳統的社交方式不能夠有效保護隱私,使用電腦或者是固定電話都有可能會被監聽,但是智能手機的使用能夠有效保障人們的隱私。
二、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的重要性 相關的互聯網絡信息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5年8月底,我國的網民總數已經達到了6.84億,其中移動智能手機用戶的規模達到了5.62億。在這其中,職場白領和在校大學生占主要的比例,大約為60%以上,移動互聯網絡已經成為了很多高校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交流、溝通的重要途徑。同時,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現在,大學生的發展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要求現代大學生不僅應該處理好自身學業方面帶來的壓力,還應該能夠承受住來自于就業、經濟、情感以及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的壓力。如果處理不適當就非常容易造成大學生產生心理危機問題,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健康發展。
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但是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難點和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均衡,造成了不同地域的大學生心理輔導能力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大學生心理教育起步比較晚,并且發展不均衡,能夠真正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教師的數量以及質量等方面都不是很理想,在大學生的心理輔導方面很難滿足當前大學生的心理需求[1]。由此可以看出,在當前移動互聯網絡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環境還是比較復雜的。因此,加強預警和干預工作顯得更加重要。
三、 移動互聯時代給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帶來的影響 在當前移動互聯的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鮮事物的不斷出現不僅擴大了大學生的視野,同時也帶來了多元化的社會價值體系,移動互聯網絡平臺所具有的特殊性質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開辟了新途徑
移動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開辟了新途徑。很多研究結果顯示,當前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方法相對都比較傳統,通常都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心理干預。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時間以及地點的限制。而移動互聯網絡正好打破了這個限制,形式多變、豐富新穎的信息和知識傳播形式促使心理危機在發生之前能夠更加靈活、準確以及及時地對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調節。
2完善和健全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機制
移動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有效地完善和健全了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機制。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個體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會產生一個主要的危機,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成功地越過心理社會性的發展階段。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需要在搖擺不定以及混亂中找到自己的角色,能夠充分了解自己,并且能夠欣賞自己。移動互聯網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非常便捷的知識和信息,這些信息能夠開闊大學生的視野,加強大學生探索、思考、感知世界的深度和廣度,并且能夠有效地將大學生的注意力進行轉移,促進其身心健康平衡全面的發展。
3加強預警功能,增加心理危機的識別途徑
移動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有效地加強了預警功能,增加了心理危機的識別途徑。移動互聯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全新的虛擬社交渠道,更加符合大學生內心閉鎖、渴望交往等一些矛盾心理,為大學生提供了敞開心扉的交往平臺,使教師能夠無時無刻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準確性、針對性以及靈敏性。
4促使教師能夠靈活地轉變自己的角色
移動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有效促使教師能夠靈活地轉變自己的角色。在移動互聯網絡平臺當中,形成了比較平等的溝通和交流的空間,能夠打破傳統線下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的過程中由于教師與學生的身份問題帶來的溝通障礙。在移動互聯網絡平臺自身所具有的虛擬性背景下,心理教育教師能夠與學生相處得更加融洽,在身份與話語發言等方面都能夠做到靈活的轉變。從大學生的角度上來看,在移動互聯網絡平臺與教師的溝通,能夠讓其自身放松,逐漸地就會增加交流內容等[2]。
5使大學生心理狀況變得更加復雜,引發多樣失衡因素
移動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變得更加復雜,引發多樣失衡因素。對于心理狀態處于相對活躍時期的大學生來說,社會環境和多變化與價值體系的多元化,很容易讓大學生的思想受到較大的沖擊,導致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變得更加復雜,很有可能會出現人際交往能力逐漸下降以及認知失去平衡等問題。
四、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研究
1構建移動互聯網絡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平臺
在當前移動互聯網絡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應該以移動互聯網絡為基礎構建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平臺。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實際上就是指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下的大學生采用準確有效的方法幫助大學生能夠戰勝危機,然后重新面對新的生活。解決心理危機的成功意義在于能夠在心理危機中掌握大學生的現狀,對大學生所經歷過的心理危機事件進行一個重新的認識,讓學生能夠掌握在未來的危機中自行解決和應付的手段和策略等。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的重要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實際的高校教育當中,應該將移動互聯網絡作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最重要的宣傳手段和途徑,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平臺[3]。
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的三個不同層次可以將平臺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人人都可以介入的層次,即構建心理健康指導信息平臺。可以由學生或者是教師自發地將良好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心理調節方法等相關信息發布到平臺中,以便于大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進行良好的自我調節。第二部分就是專業介入層次,高校可以邀請校外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或者是心理輔導醫師等在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平臺上進行在線講座等,播放心理輔導的視頻或者是講義等,對大學生能夠進行專業的、高效的心理健康輔導,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第三部分就是技術協助半專業層次,校輔導員可以接受相應的心理健康培訓,然后開設移動網絡問詢頁面,讓學生能夠自我講述其自身的心理問題,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提升自我認知能力,然后進行規范、科學、合理的心理調節。通過這樣一個高效、綜合的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平臺的構建,有助于高校大學生預警機制以及各方面之間的通力合作,并且能夠在學生實際的工作實踐中得到更好的完善。
2充分發揮學生在構建先進網絡文化當中的作用
在當前移動互聯網絡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應該以移動互聯網絡為基礎,充分發揮學生在構建先進網絡文化當中的作用。高校的大學生組織是高校學生工作中的重要承擔者,在高校各項學生工作事務當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高校的學生組織具有極為特殊的特點:首先,具有非常強大的宣傳技能以及非常專業的宣傳團隊,是每一個學生組織都必須具備的能力,是大學生開展活動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擴大學生組織吸引力、號召力以及影響力的重要保障。其次,學生組織當中,主要包括各級層的學生會、學生社團、學校指導和發展的特長團隊等,其涉及的范圍比較廣、職能的種類比較多,學校主辦或者是參與自發的學生組織學生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最后,就是無論是學校主辦還是學生自發的學生組織都不能夠離開學校統一的管理和指導,在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溝通過程當中,有助于學生形成堅定的政治信仰以及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同時,學生組織具有較強的感染傳播性質,有利于不斷傳播正能量,進行相互感染,加強思想道德修養[4]。
因此,根據以上大學生學生組織的不同特點,高校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構建先進網絡文化當中的作用,利用學生組織宣傳力度大、組織范圍廣等特點,鼓勵大學生能夠通過移動互聯網傳播正能量、宣傳優秀事跡,打造先進的網絡文化;應該引導學生組織內部之間加強規范和督促,有效提升學生的自律性,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園移動互聯網絡環境;充分利用學生組織所具備的執行力和領導力,引導學生能夠自行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指導活動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等,讓大學生能夠在開展和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有效降低心理危機產生的可能性。
3利用移動互聯網絡建立高校心理危機預警系統
在當前移動互聯網絡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應該以移動互聯網絡為基礎,利用移動互聯網絡建立高校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警和干預應該從以下的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方面,應該消除或者是解決應激源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對應激的事件進行相對比較理性的分析,并且能夠找出關鍵的問題。第二方面,就是完善高校心理危機意外事件發生的預警處理機制。在移動互聯網絡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傳遞具有同步交流、信息傳遞點對點交流、結構豐富可切換的交流模式等特點能夠促使學生交流更加趨向扁平化,有效地提升信息溝通和傳遞的效率。第三方面就是應該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評估和檢測應激反應情況。借此能夠及時發現已經進入或者是可能進入心理危機狀態的學生,并給予相應的心理治療以及心理咨詢等比較專業性的心理干預[5]。
因此,高校可以運用移動互聯網絡構建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就以微信為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平臺化以及虛擬性等特點,構建一個包含微社團、微宿舍、微班級、微專業、微年級、微學院以及微學校的虛擬性的微校園體系,在各個團隊中都應該有負責的教師,還必須以心理狀況良好、思想素質過硬的學生干部為主要力量,然后組建網絡心理監測隊伍,形成一個比較強大的高校大學生心理監測網絡。通過這種方法能夠監測大學生在移動互聯網絡平臺上對心理應激的狀態表達,強化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的監測作用,對心理危機做出有效的預防、預判以及規避。運用微校園體系能夠充分調動各領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絡平臺上的技術支持,提供高效的信息內容,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監測,針對出現的問題做出及時的預防和干預,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的實時性以及高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移動互聯網絡是當前大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表達情感和心理干預的關鍵渠道,將移動互聯網絡發展成為預警與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新途徑,能夠有效地豐富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工作方式,增加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發生之前的預警和干預途徑,有效地緩解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的滯后性,通過雙向平等開放式的溝通和交流,有效地補充了傳統心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因此,應該構建移動互聯網絡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平臺,充分發揮學生在構建先進網絡文化當中的作用,利用移動互聯網絡建立高校心理危機預警系統,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景,閆翔.構建農業院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實證研究——以某農業大學為例[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968—972.
[2]石兵營,張健,李炎.構建“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干預機制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35):39—40+53.
[3]張本鈺,林麗華.大學生失戀心理危機干預:基于失戀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易感性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93—96.
[4]程明蓮,王麗芳.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5]章明明,饒東方.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特點及預警機制的構建[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
(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