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葉
摘 要:現階段我國已經初步進入信息化社會,基于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教育教學領域也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促進教學模式創新。多模態教學模式是目前教學領域內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主要利用網絡與多媒體技術對教學主體進行有效教學。將多模態教學模式應用于商務英語函電教學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彌補傳統商務英語函電教學的不足,促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充分結合多模態教學理論,對信息技術環境下商務英語函電教學展開詳細分析,以期促進商務英語函電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商務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2013003
商務英語函電教學是一門專業性強、涉及領域廣泛的教學課程,是側重針對外貿互動的專業學科服務用途英語。該課程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難度性,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傳統商務英語函電教學中,以理論教學為主,無法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效性較低。在信息技術環境以及日益提高的教學要求的背景下,商務函電英語應積極引進多模態教學模式,通過計算機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國際貿易情況,對所涉及到的信函撰寫以及英語句型更有效地把握,通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需求及多模態教學的引入
現階段我國已初步進入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各行業、各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積極引進信息技術促進了教學的創新發展,為提高教學水平與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做出了積極貢獻。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以及新時期人才教育培養需求,因此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多模態教學模式就是信息技術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有效教學形式,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充分結合多媒體教學設施,構建相對完善的教學體系。這種創新教學模式的引進打破了傳統教學的限制,除了教師語言教學與板書教學外,更多通過多媒體展開教學,促進動態教學的實現。
多模態教學模式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發展的產物,這種教學模式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檢驗中充分證明:基于多模態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提升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有著重要作用。開展多模態教學是現階段我國教育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在豐富教師教學方法的同時,更直觀地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理解,提高技能培養質量。另外,多模態教學模式的應用要充分結合教學的實際需求,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以有效達到教學模式輔助課堂教學的目的,達成教學目標。
二、多模態教學模式分析
1理論系統研究
多模態教學屬于當前階段產生的新興教學研究內容,具有深度研究與開發的價值。多模態教學相關理論建設則在發展過程中有待進一步提升。本研究中提出了幾個方面的理論方向:
結合信息技術條件開展多模態的理論研究中,教師以及學生都應當充分利用此模式,借助這種模式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相關研究就已經開始興起,且多模態的理論被廣泛應用其他學科之中。多模態的教學方式被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等結合起來,從學生的感知方面著手,全方位、綜合性地對學生素養資源進行整合,實現了頭腦學習到身體學習的一種屬性轉換。影響最為深刻的理論包括多模態理論與生理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有效結合[1]。
2模態對比研究
傳統教學模式與多模態研究彼此存在較大的差異。差異性表現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模態屬于當前的主流模態結構,即是指班級之中采取教師授課方式,信息與知識傳遞的來源是教師,學生為學習者。
(2)信息與知識傳遞模式存在差異性。教師通過借助語言等要素形成符號對知識與信息完成有效傳遞。
(3)多模態條件下可以更好地節約資源,創造更加有力的集體學習氛圍,對有效培養集體主義觀念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傳統教學方面的缺陷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開始顯現。一方面,教師主導課堂模式下無法充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模式會比較容易造成學生學習欲望下降,因此,無法更好地引導和培養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采取統一授課的方式也將會造成教學活動無法滿足各類型學生的特點,無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不利于引導學生開發自身創造性。當然,在對教材使用以及更新方面同樣也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多模態教學則能夠更好地發揮出教師以及學生的優勢。一方面,教師能有效利用延伸素材,滿足自身對教授符號方面的使用。學生也可以采用更加多樣的途徑進行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出此模態的功能性。如在進行古詩文方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解詩句意境時,傳統教學方式主要是使用語言符號完成對內容的描繪,但是利用多媒體方式則能夠通過圖像與視頻等形式將學生帶入到一種真實的情景之中。學生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身臨其境地感受關于詩人的情感[2]。除此之外,這種多模態教學方式更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造性,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實現個性發展。
三、商務英語函電教學現狀
作為對外貿易工作中的工作人員,掌握函電屬于基本技能,更是完成對外貿易工作的有效溝通方式。因為有效的商務函電可以完成大份額的國際貿易實單。商務函電的質量十分關鍵,標準函電之中是集商務英語、專業術語以及函電格式于一體的綜合體,其中的主要特點就是基于英語作為語言傳遞的載體,結合多種表現形式,更加應當充分掌握并能夠合理運用專業術語,同時還要兼顧到不同國家與文化的差異性,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等。所有這些特征還需要加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基本內容,才能夠形成優秀的函電。現階段在函電教學方面,專業學生對實際知識點的掌握與運用能力較差,無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工作中。畢業生在商務交際方面也并不具有一定的適應性,造成的崗位專業人才不匹配的情況十分嚴重[3]。為此,加強對此類專業的開發與研究十分必要。
傳統商務英語函電專業教學模式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基于商務英語特征采取的教學模式中,在對教材以及教學板書知識點傳遞的主要是函電基本寫作要點及格式等。教師采用單輸出形式,重點分析的是語言以及商務專業基礎知識。學生在進行實際聯系的過程中,針對商務英語聽說讀寫等幾個板塊進行學習。
二是商務英語函電中片面看重的是教材以及師資水平,使得思想固化,商務英語表現出日常化特點,學習思維以及視角也在這個過程中相對狹窄。
四、多模態教學模式在商務英語函電中的應用分析
1多模態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的應用
將多模態教學模式應用于商務英語函電教學,是該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材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在于教材內容陳舊和單一,其商務知識所涉及的領域不夠廣泛,同時與實際情況之間存在脫軌的現象,這種情況不利于商務英語函電教學的有效開展。
而多模態教學內容,是基于教材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以及影音圖像等多模態資源,進一步豐富學生課堂學習資源,更真實地感受商務英語函電的需求和時代特征。基于多模態教學內容,一方面能夠有效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例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商務英語函電教學,發揮其內容豐富性及更新的及時性,為學生更直觀展示教學內容及所需學習的函電知識。教師通過課前網絡資源的查找,為學生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例如“We are pleased to place an order with you for the following items on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y can be supplied from stock at the peices quoted.我們愿意你們訂購下列貨物,并根據協議按你們的報價現貨供應。”在這樣的函電撰寫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句型:“place an order with 向某人訂購;on the understanding根據,按照;be supplied from stock 現貨供應”。通過這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函電教學更加具有說服力[4]。
2多模態教學在教學手段方面的應用
在傳統的商務英語函電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教材、板書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很難發揮其主體作用。這種單一模態下的教學模式較為枯燥,很難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實現。
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通過對網絡、多媒體的利用,能夠模擬出商務英語交際情境,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下進行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發言權,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有效提高課堂互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例如,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模擬商務交際,以“貨物無法再讓利,無法再降價”為例進行練習。學生之間通過溝通和交流會嘗試撰寫這樣的內容:“We are sorry that we cant reduce the price any more as there is little profit in the market for such goods now”;“We regret to say that we cant come to terms unless you reduce your price by 4% because of the declining market.”在特定的環境氛圍中,學生通過主動進行思考的學習效果比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效果更好。
3實訓環節中多模態化的體現
函電課程本身實踐性相對較強。課程教學之外也需要進行各種途徑的實訓。借助多模態教學理念,需要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完成校企之間的合作,建設多種結構的實訓基地。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函電寫作實踐技巧水平。
課堂實訓過程中也需要充分設計各種類型的商務情景以及實踐任務,通過小組劃分討論等形式對實訓的結果進行展示。
除此之外,也需要設計模擬軟件幫助實訓開展。通過借助軟件模擬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真實的商務英語函電的流程,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進入到一種真實的情景之中。借助這種模擬與交流,可以最終完成交易。在這樣的實訓環節,學生的函電知識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校外實訓同樣也是重要環節,也就是通過安排學生在企業中進行實習與鍛煉,可以切身了解相關工作的實際情況,實訓環節有助于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加能夠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工作熱情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4多模態應用的作業環節分析
教學活動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環節就是課外作業。商務英語函電中的課外作業在傳統模式下表現單一,學生也往往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但是,采用多模態方式設計課外作業,就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在此方面的積極性,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形成創造性與學習熱情。
多模態作業一般情況下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個人作業以及小組合作方式作業。作業形式可以借助小組PPT以及書面函電等完成。學生借助網絡途徑完成對課外作業的上傳,教師則在完成修改與評價的基礎上反饋給學生。借助電子郵件的方式,學生也能夠對其他同學或者是優秀作業進行閱讀,同時借鑒學習到更多的技巧或者方法。學生彼此可以提升學習互動性與學習熱情,更加能夠增強參與作業的意識。除此之外,教師利用網絡途徑可以建立論壇,并幫助學生進行討論,這樣就能夠快速有效解答問題[5]。
例如某教師通過建立論壇的方式,對學生課外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與評價,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加能夠分享教師的專業知識,完成知識傳遞。
教師:我看過了大家的作業,并對課堂筆記進行了總結,其中有部分內容具有借鑒作用,現在分享給大家:
(1)As we are in the market for gardon tools,we should pleased to have your catalogue with pricelist for our consideration.
求購栽植花木工具,希望能寄送帶有價目表內容的產品木來。
(2)Please quote us the lowest price of CFR Canada for 800boxes of Long Hair Cat Article No.KC2048.
請報800箱貨號KC2048的長毛貓成本加運費至加拿大的最低價。
五、總結與反思
1在商務英語函電方面使用多模態教學方式具有重要價值,且當前階段已經取得了良好成效。當然現階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師生在對此方面的思考能力與主動性不強。教師在使用多模態教學方式時,利用多媒體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減少工作量,講課也存在不認真的情況,甚至存在抄襲課件的問題。學生基本喪失了對此類教學形式的興趣,通過借助互聯網完成自己的作業。因此,也就形成了對學習內容不求甚解的情況。除此之外,在學習內容方面也失去了深度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學生與教師都成為了信息時代的跟隨者,在深度學習方面失去了專門性研究的意識與能力,這種現狀十分不利于形成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
2在函電多模態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堅持其他學科方面的規律,切勿忽視傳統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多模態教學的長處。關注國際貿易商務互動性,也應當強化寫作方面的能力,且應當著重培養學生能夠面向實踐性人才的方向發展。就當前商務英語畢業生無法真正參與實際工作的情況而言,需要在多模態教學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術應用能力,包括函電寫作以及傳遞相關技術,組織學生參加到商務活動之中,能夠創造更多機會進行互動。增加學生在實際考慮方面的機會,隨后通過借助多媒體方式,對實踐知識面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拓展,不應當局限于當前已有的教材,而是應當關注時效性,分析商務函電在實際工作中的變化情況。
六、結束語
在全球化經濟發展背景下,商務英語函電作為專業用途英語,有效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專業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商務英語函電與普通外貿商務英語不同,其涉及領域眾多,其進出口業務涉及到國際金融、運輸等等諸多方面,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其實踐性。多模態教學模式綜合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多媒體信息技術,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課堂互動與實踐,對提高商務英語函電教學效果有著積極作用。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多模態模式開展商務英語函電教學能夠更加有效地突出學生技能的培養,促進理論知識教育與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有效推動專業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霞,王云.多模態教學模式下“商務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為指導[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5(5):89—92.
[2]白晶.淺析多模態理論指導下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以商務英語閱讀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6(14):71—72.
[3]楊麗.多模態信息認知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探索[G]//創新與探索:外語教學科研文集,2016:7.
[4]張喆.商務英語函電在電子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模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2).
[5]欒明.高職高專國際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河南農業,2015(12).
(責任編輯:劉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