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山
太極拳已傳播到世界各地,練習的人成萬上億,但真正能進入功態練功的人卻很少,擁有太極功夫的人就更少了。
前輩曾講:三五年一小成,十年大成。為何楊家三代威震武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那么多太極前輩威名遠揚,反觀如今卻有那么多練了數十年太極拳的人在門外徘徊?筆者認為是練習方法有誤所致。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名為內家拳,就是要內練一口氣。前輩傳授太極拳以站樁為主,以練呼吸為主,強調練靜功、練樁功,這是太極入門的不二法門。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從站樁開始,通過站樁達到太極拳內在的要求,心靜、神聚、氣斂、體松,而后進入功態,使身體內部產生變化,一舉動即“以氣運身”,使人的心情愉悅、精神及勁力飽滿,有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愉悅。進入功態練功,練拳就是享受,而不是吃苦。
一、盤練拳架的體會
靜功、樁功是基礎。開始盤拳架前,要先練無極樁。無極樁要求:雙手下垂,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立身中正,閉目展眉,面帶微笑,達到松心、松腦,同時調理呼吸,使呼吸達到深、緩、細、長、勻,進而入定。待靜極生動時,將動意引入太極拳架,使開合動作合于呼吸一氣的運轉。如此行拳即為功態,其效果與空練拳架之感覺截然不同,在此情況下練功,練一次即有一次明顯的功效,練一日有一日的功效,至此則欲罷不能。只有這樣太極功夫才能上身,各種勁力在此基礎上才能逐步顯現出來。
前輩的傳授方法就是通過練氣、練功,調動人體潛能,改善增強人的體質,達到健體強身的功效的。此所謂“知己”功夫。“知己”功夫上身,則太極拳已成功一半,進而練習“知人”功夫以求大成。
二、練懂勁的體會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瑰寶,練之不僅可以祛病延年,在技擊方面尤其奧妙。但近年來筆者所見的太極推手卻令人失望,究其根源是訓練方法違背了太極拳的拳理原則滑入歧途,以至形成硬打硬碰、丟頂扁抗、撕拉、摟抱的現象。“知人”功夫即是“懂勁”,能“懂勁”即能制人而不為人制。練“懂勁”需有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要由真正受過太極拳真傳的人悉心傳授真正的太極拳功法,而非所謂名人權威憑想象臆斷胡亂編造一些花架子以誤傳誤、誤人子弟。
其次,知人功夫要通過太極推手訓練來完成,要嚴格按照太極拳拳理、拳法進行訓練。應由師傅喂引以體會肌膚的感覺,練就肌膚聽勁的靈敏,逐步進入“沾、連、黏、隨,不丟不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懂勁”階段。“懂勁”后即可“愈練愈精”,至此方謂入門,方可進入太極拳殿堂圣境。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