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簡述博雅教育內涵基礎上,論述了專業教學融入博雅教育的必要性及意義,以財經專業為例,探討了在專業教學中融合博雅教育的策略以及一些具體做法,以期為當前專業教學改革,拓寬人才培養路徑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財經專業教學 博雅教育 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F230;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187-02
自高校擴招以來,學校規模愈加龐大,學生人數劇增,人才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現代化進程中,專業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地位愈發凸顯,致使諸多高校形成“千人一面”,培養的人才像工業品的“標準件”毫無特色和生氣,且普遍缺乏對社會、人類和文化整體價值的認同,更缺乏反思、適應和創新的品格。據此緣由,高校迫切需要實施博雅教育,培養專業知識和通識教育融合的全面人才。本文研究的問題側重于在財經專業教學中滲透融合博雅教育,為實現培養完善人格、品行高雅、知識全面、職業能力出眾的復合型應用人才目標做些嘗試。
一、博雅教育的內涵
博雅教育是以知識為基礎,通過求知發展主體精神,培育學生科學的態度和致知的能力,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才智,促使學生的自我能力得到拓展的教育模式。博雅教育涵蓋了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內容。科學教育提供專門的知識和職業技能,培養理性思維能力。人文教育所要培養的并不是一種專門化的特殊能力,而是對社會實踐的總體勝任能力,如自我實現的能力、選擇能力、合作能力、應對挑戰的能力、敬業樂業善業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責任心等等。不能把博雅教育單純理解為人文素質教育,如前所述,它也含有科技和職業技能教育,所以,探究專業教學與博雅教育融合既有理論基礎,又很必要。
二、專業教學融合博雅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育本質決定了在專業教學中必須融合博雅教育
科技進步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促使高校專業教育不斷得到強化。在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世界經濟處于調整期,我國經濟出現新常態形勢下,重視技術創新,產品、服務與市場的深度拓展和專業人才的質量提高,理所應當的要加強專業教育和專業能力的培養。但專業教育屬于教育的一個領域,也要體現教育本義。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認為的人生教育三步曲就是“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種教育理念所培育的古代博雅傳統,成就了古人追求智慧、崇尚價值、執著理想的理智型生活方式。唐代大文豪韓愈認為:教育本意在于傳道、授業、解惑也。今天我們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既要重視授業,也不能淡漠傳道、解惑;傳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美化其心靈,陶冶其情操,豐富其頭腦,崇高其精神,倘若偏離了教育本義,那人才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就會扭曲。
(二)科技與管理創新、經濟社會轉型使然
科技飛速發展,計算機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使得許多專業邊界變的模糊,專業之間的融合和交叉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還生成出許多復合型新專業,比如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網絡金融等,這就需要高校不能囿于以往教學模式,要打破專業界限,或者淡化專業劃分,培養適應新技術和新型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市場、經濟的需要,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實施博雅教育是最有效手段。隨著技術進步,敏捷制造帶來了管理層次的扁平化,需要管理人員掌握更多復合型知識和技能,以往單純專業管理變得不能適應需要。這對高校財經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出挑戰,迫切需要在專業教學中融合和實施博雅教育,培養管理復合型人才。我國經濟呈現新常態,經濟社會處于轉型階段。轉型會使一些企業和單位摒棄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實施轉型升級。比如東莞實施的“機器換人”計劃,將勞動密集型和外貿加工型企業轉型為技術研發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和產品的企業,這就必然使大量簡單勞動者下崗和轉崗。技術含量低的工種和人員會被淘汰,市場需要技術創新研發人員、新業態人員、機器人程序設計人員和操作人員。要適應新的崗位和要求,勞動者必須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復合專業知識技能。這給培養人才的高校提出了挑戰,仍然囿于傳統的專業教學是無法適應要求的,必須實施博雅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崗位遷移能力、復合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人才。
(三)教育教學改革使然
高校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平臺,在當前我國開展的“雙創”活動中大有可為。財經專業教育和教學也不能囿于“象牙塔”內,要積極投入到“雙創”活動中。因此,改革傳統專業教育和教學勢在必行。創新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博雅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由此,在專業教育教學中實行博雅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以往的專業教育和教學培養的人才像工業品的“標準件”一樣,毫無生氣和特色,沒有個性,也缺少創造性,同時也加大了人才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和就業難度,帶來人才的“假性過剩”,不改革這種狀況,我們的教育將會貽誤一代甚至幾代人,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所以,專業教育教學要積極探索特色教學、特色課程,個性化教學定制等形式,構建復合型專業、設計復合人才培養課程和考核評價體系,這正是博雅教育的主要內容。在就業或實際工作中,存在專業不對口的情況,在目前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情勢下,這種現象表現更甚。教會學生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跨專業跨領域的工作遷移能力。這就要求專業教育教學要融合博雅教育,拓寬專業界限,打通相近或相關專業學習渠道,加強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增加公選課和專業選修課程門類,改革以往各專業系部“老死不相往來”狀況,構建不同專業和系部相互聯絡機制,共同培養寬口徑、適應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三、財經專業教學實施博雅教育的策略方法
(一)實施多元化目標定位,體現教育本性的博雅
現行高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側重于培養財經領域各類專業人才和專門人才。突出了“專”而忽視了“博”。而企業單位和人才市場對人才要求更高,更多需要知識廣博,能力多樣的跨專業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原來設定的培養目標就難以適應這種需求,亟待改革,重新定位。原華中科大校長楊叔子先生提出:“大學的主旋律應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養高級人才,而非制造高檔器材。”華中科大教育科學研究院郭明順認為:大學要將“培養具有鮮明道德意識、人格健全的社會人,培養具有持續學習和發展能力的學習人,培養具有專業寬厚背景的技術人”作為目標。該目標定位很好地體現了專業教育和博雅教育的融合。人才培養目標屬于頂層設計,通過確定多元化培養目標,來實施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制定教學計劃、課程標準,開展具體的融專業教學和博雅教育為一體的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的考核與評價等。財經類專業培養目標多元化具體表現為:將本專業與工商、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融合,不僅培養CFO,還要培養CEO;將單一專業培養目標與復合專業培養目標融合,不僅培養專家,還要培養“多面手”;將本專業與文史哲類專業培養目標融合,不僅培養職場人,還要培養“社會人”;將本專業與外語類專業培養目標融合,培養既能適應我國本土人才,還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二)教學課程和計劃的特殊化,體現特色教育和個性教育的博雅
課程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和重要內容。有什么樣的目標定位,就應當構建與之相應的課程體系,設置相關課程;財經類專業培養目標的多元化,需要構建動態課程體系模塊,以“基本專業課程+目標方向性課程”,形成不同培養目標下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和特色課程。
培養管理復合型人才,除了設置必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外,應增設“管理學基礎”、“行政管理”、“工商管理”、“電子商務管理”、“文秘”、“汽車駕駛”等課程,以適應企業單位“專業+行政”、“專業+文秘”、“專業+文秘+司機”等復合崗位人才的需要,為打通“CFO”到“CEO”的人才成長路徑奠定基礎。培養外向型復合人才,應設置“外貿英語”、“外貿會計”、“國際貿易實務”、“跨境電商”等課程及課程體系。培養社會管理型復合人才,必須設置“社會學”、“倫理學”、“道德與法律”、“管理心理學”、“社會組織與管理”、“組織行為學”等課程及課程體系。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需設置“創新創業基礎”、“專業與創新創業”、“大學生職業規劃”、“創新創業實踐與應用”等課程。重視選修課教學,擴大選修課課程門類,組建“課程超市”,由學生按照自身興趣或需要選擇課程,實施個性化教學。這種課程模式可概括為“大專業課程+任意選修課程”。
探索不同專業合作共同培養復合創新型人才,財經類專業與計算機應用專業合作培養“會計軟件開發與應用”、“金融投資軟件開發與應用”、“ERP軟件設計與應用”人才。這要求改革以往專業院系或系科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打通文科與理工科專業壁壘,構建不同專業院系合作培養人才的長效機制。與之相關的課程有:“會計電算化”、“EXCEL在財務管理的應用”、“財經軟件設計與開發”、“ERP設計與應用”等。財經類專業與人文藝術專業合作培養“有作為的、懂管理藝術的管理者”,相關課程有“管理藝術”、“管理倫理學”、“管理心理學”等。財經類專業與基礎部結合,開設“財會數學”、“數理統計”、“運籌學”等課程。
(三)教學實踐活動的綜合化,體現人才內涵的博雅
1.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是開展專業教學融合博雅教育的關鍵,教材又是教學內容的載體。要實施二者的融合教學,必須編撰相關課程的教材。一是編撰融合博雅教育的課程教材;二是編撰融合博雅教育的專業教材。前類教材如:《會計美學》、《投資倫理學》、《財經軟件開發與應用》、《專業與創新》、《創新實踐技能與應用》、《創造經濟學》、《創造與個體差異》等。該類教材涉及幾個專業領域的交叉融合,要組織不同專業的教師協作完成,且編撰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后一類專業教材編撰時有意融入博雅教育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訓練,開闊視野,拓展專業范圍和領域。比如在《會計學》教材中融入會計法規和制度方面知識;在《投資學》中融入倫理學方面知識;在《財務管理學》中融入社會關系學方面知識。由此,不僅會拓展專業知識面,還會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錘煉其人格,增強其技能。
2.在專業教學活動中,有意識融入博雅教育理念和內容。比如在講授《假賬甄別與防范策略》課程時,融入職業道德和會計法律法規知識,告誡學生從審計和稅務稽查高度去看待假帳,防范假賬,千萬不要在實際工作中主動違法做假賬;在講授《會計學》時,融入社會學的相關知識,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怎樣避免不必要的企業、單位借貸麻煩,不要替老板承諾和借貸簽字,以規避風險;在講授《財務管理學》時,融入社會關系學知識,在職場人脈關系也是一種資源,使學生清醒認識到,掌握好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應當注意社會關系資源的培育和應用;在上課時發現學生遲到或不守時,結合職場紀律和工作規范,培養學生時間觀念和紀律觀念;遇到學生學習觀念淡薄,昏昏噩噩混日子時,結合投資學觀念,引導學生對父母家庭投資效益的重視;當學生專業學習不得法時,引導學生注意自學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全面素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或行為,做到“博愛雅念”、“博思雅行”、“博才雅風”。
3.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體現教學過程的博雅。教學方法多樣化和現代化也是融合博雅教育的體現。教師思想行為是否博雅,直接影響專業教學融合博雅教育的效果。所以,專業教師要具備博雅教育觀念和素質及能力。簡單粗暴的教學方法,會傷害學生,不雅;墨守陳規陋習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被動接受成為書呆子,不雅;“滿堂灌”的方法,使學生成為接受機器,不雅;不能很好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結合,學生很難接受和有所得,不雅。所以,有經驗的教師特別重視教育方法的博雅和運用。在講授深奧的專業理論知識時,要善于采用啟發誘導方法,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經濟實踐講授,通俗易懂地表達,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講授技能操作方法時,要講授方法要領,具體步驟和操作過程,手把手教學生,直到其掌握為止。教師還要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微信、網絡平臺組織實施博雅教育活動,這類教學手段體現了現代教育先進理念和技術,教師不僅自身要學習和掌握好,還要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從而豐富專業教學活動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在專業實踐教學活動中,也要融合博雅教育。比如,要求學生正確處理好與帶教老師、實習單位領導、員工之間關系,正確對待領導分配的工作任務,遵守實訓實習基地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在工作中怎樣開展有創造性和建設性的勞動,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為企業單位創造價值。
總之,專業教學中應重視融合博雅教育,才能使專業教育教學不至于迷失方向和喪失教育本意;要實施專業教學與博雅教育融合,必須改革現有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多元化專業培養目標體系,重構體現二者融合的動態模塊式課程體系,強化博雅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在專業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融合博雅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展融合博雅教育的內容,為培養具有完善人格、雅正行為、廣博知識和出眾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志強.重道、尚器、道器合一——關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思路與模式的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6(1)
[2] 張家勇.密切博雅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哈佛大學普通教育課程改革最終報告評介[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3] 從北大元培到中山博雅通識教育“通”向共“識”[N.中國教育報,2016
[4] 梁國英.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核的博雅教育實踐與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5(7)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財經系 廣東東莞 523083)
(作者簡介:張志華,廣東科技學院副教授,會計碩士,中國注冊會計師,主要從事財經會計類專業教學和研究)(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