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
摘 要:文章從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評價方法、模型構建等不同的角度探討了應用于醫院設備采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通過實例進行驗證,以期論證LCC法可以用于醫院設備采購工作,有助于避免低價格高運行成本的設備采購,為醫院設備管理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全生命周期成本 醫院 設備采購
中圖分類號:F2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254-02
醫院設備采購是醫院設備管理的最重要環節之一,盡管當前醫院已經普遍采取了招投標,但由于大批醫院在近幾年才實行招投標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在采購決策中注重初始報價,對設備實際運行維護費用估計不足,甚至故意忽視運行維護成本,導致醫院在醫療設備成本支出上出現“冰山效應”,即購置成本僅占醫療設備支出成本的很少部分,設備日常運行維修維護費用數額很大。本文擬對全生命周期成本(LCC)應用于醫院設備采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初步探討。
一、LCC的概念
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ost Cycle,LCC)于20世紀初發起于瑞典的鐵路系統,是指在設備的生命周期內,為設備論證、研制、生產、運行、維護、保障、退役后處理所支付的所有費用總和。20世紀60年代,美國軍方調查發現,軍隊武器裝備后期維修保養費用開支巨大,國防預算中超過25%用于武器的維修保養,隨即開始引入LCC體系,創立了價值分析法,認為把武器全部生命周期內的全部費用壓減到最少才是武器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隨著設備運行維護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考核中所占的重要地位,LCC理論在軍事、航空航天、建筑等領域已經被廣泛應用。在設備招標評標中,購置用戶不僅僅考慮購置費用,還會認真比較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需要支付的運行費和維修費的高低,在招標采購文件中都對LCC指標提出明確的要求,紀檢部門可以此作為以后追究領導經濟責任的依據。
二、LCC評價方法
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評價方法包括現值法、年成本法和凈現值法。
現值法(Present Worth),又稱PW法,是將不同設備全生命周期內所需要的全部成本費用都折算成當期的現值,比較不同設備的現值總和,以找出最佳方案的方法,又稱做現值成本比較法。
當兩種擬比較的設備使用年限相同時,可用現值法直接比較其優劣,當兩種設備使用年限不同時,為使總現值之間具有可比性,常常用兩種設備使用年限的最小公倍數來作為統一的計算周期,再把它們在計算周期內的總費用折算成現值,求其總和再進行比較。如果所要比較的設備的使用年限不同,用現值法來比較就很麻煩,并且很容易出錯,這時,通常用年成本法來比較使用年限不同的設備。
年成本法(Annual cost),又稱AC法,使用年成本法進行比較的優勢在于,對比較使用壽命期不同的設備時,在相同的年數間不需要進行比較,只需要求出各方案投資總額、年運行維護費和最終殘值的年費用(EUAC)之總和,最優方案是總值最低的投資方案。
凈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又稱NPV法,是表示擬考察的設備在使用年限內每年收入的總現值和每年所需消耗運行維護費用的總現值之間的差額,也就是每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的和。凈現值法是根據在使用年限內凈現值NPV的高低來評價其經濟效益,凈現值越大的設備可以確定為優勝設備。
三、LCC模型構建
在設備管理中,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論進行分析的關鍵是能夠準確、科學、合理地測算設備的LCC。為了準確測算LCC,就需要依據全生命周期費用的組成來構建全生命周期費用的分解結構,LCC分解結構是指按按照軟件、硬件和全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的各個工作項目,逐級分解全生命周期的各種費用,將其分解至基本單元,構建成的按序排列分類的費用基本單元體系,稱為費用分解結構(Cost Breakdown Structure)。依據費用分解結構把設備的LCC分解細化,只有把各項費用分解到各個基本費用單元,才能準確地核算和運用整個生命周期所發生的費用,各項費用劃分的階段可以有所不同,但不能遺漏可能產生成本的每一個環節,最后依據費用分解結構來構建設備LCC的測算模型,如果測算時不考慮資金的時間成本,所構建的成本模型稱之為靜態成本模型,如果測算時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的影響,這樣的模型便稱之為動態模型。
依據費用分解結構,設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兩部分:一是購置費用,包括設備價格、采購費用、檢驗費用、物流費用、安裝調試等費用。二是維持費用,包括維護成本、運行成本、故障成本、環境成本及殘值退役成本。
維持成本是LCC估算中需要特別注意的部分:運行成本是指設備自身能源消耗、輔助設備能源消耗費用;維護成本是指定期保養檢測、日常維修維護費用;故障成本包括直接故障成本和間接故障成本;設備退役成本是指設備退役報廢、殘值處理費用;環境成本包括環境改造成本和環境防護成本。
四、LCC用于醫院設備采購評估的示例
某醫院計劃購置一套檢驗設備,有日本和歐洲的兩家代理商參與競爭報價,日本設備(以下簡稱:J)的采購報價700萬元人民幣,歐洲設備(以下簡稱:E)報價860萬元人民幣,通常,醫院設備采購決策主要考慮采購成本,所以J設備有一定的優勢。經過進一步了解,J設備維護成本需要75萬元/年,E設備的易損件更換成本需要35萬元/年,由于兩種設備制造商的行業品牌口碑都比較好,選購決策顯得較為困難。
從技術性對比來看,兩種設備使用性都比較可靠,性能較好,故障率不高,業界知名度較好,兩家都有核心的專利技術,銷售商負責免費安裝調試和人員培訓,提供完整的使用手冊,自動化程度都很高,原廠都有專業的人員負責售后服務。因此,很難從技術性對比得出哪個更優。
從經濟性對比分析來看。比較設備的購置費用,J設備較E設備有一定的優勢,但從維護成本來看,E設備又較J設備有優勢,所以,很難單純確定哪個更有優勢,此時,我們可以運用LCC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醫院規定此設備折舊年限是12年,資金的年利率10%,則J與E設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用公式計算如下:
經計算,J設備的P值:2088.738,E設備的P值:1458.85。從最初的報價來看,兩種設備的技術性和經濟性難分伯仲,J設備的報價有優勢但維修保養等后續費用較高,E設備報價較高但后續費用較低,經過用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結果顯示,E設備的成本比J少629.89萬元,E更顯經濟化,最后決策用E設備是科學的。
目前醫院的設備采購普遍采取招投標方式,而傳統的招投標則比較側重采購價格,后期運行和維護費用往往不被重視,供應商也通常會壓低設備的初始報價而使更易于中標,而醫院則可能出現成本支出上的“冰山效應”。醫院在設備采購管理中如果對設備的運行和維護費用不能通盤考慮,會導致那些價格偏高,但質量、性能較好的設備往往被排除在外,使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科學測算,可以有效地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工業設備管理中應用較多,在醫院設備管理中還很少涉及,但其客觀性科學性不容置疑,將這一方法引入到醫院的設備采購工作中,顯得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 陳曉川,方明倫.制造業中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概況綜述[J].機械工程學報,2002(11)
[2] 曹楊.基于LCC理論的電力設備采購評標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8
[3] 高永麗.如何做好大型設備的規范化管理[J].中國醫學裝備,2006(3)
[4] 何金圣,徐立平.中小醫院醫療設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療設備,2011(3)
[5] 徐羽中.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在電力設備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電力,2010(3)
(作者單位: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醫學裝備處 江蘇南通 226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