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姍
【摘要】隨著宏觀經濟環境和內部治理結構的巨變,市場經濟規律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體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強化財務風險管理,有利于提高公立醫院財務分析能力,為財務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有利于優化醫院財務管理結構,從內部環境上提升醫院綜合競爭力;有利于完善公立醫院運營體系,保障其健康平穩發展,從而更好地致力于國民健康服務。
【關鍵詞】公立醫院 財務風險 優化措施
一、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發展現狀
新醫改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對現行的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產生著重大影響。首先,外部競爭壓力加劇。2009年政府舉辦醫療機構數為113624所,社會和個人舉辦醫療機構總數分別為466498所和327127所,多元化辦醫格局下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時刻敦促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人員致力于財務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健全。
其次,政府補償渠道收縮。當前,一方面,在取消“藥品加成”的影響下,公立醫院的補償渠道受到嚴重限制;另一方面,醫院出于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的考慮,在科學研究、設備購置、人才引進等方面大量投入成本,這就使很多公立醫院的運營處于收小于支的危險狀態,從而使其面臨資金短缺的財務風險。
第三,負債經營方式盛行。為了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同時求得自身的穩定發展,公立醫院通常會在此時選擇大規模信貸的方式實現融資,形成負債經營。
二、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的優化措施
(一)開展全成本核算
醫院成本控制的前提和基礎是把醫院發生的各類成本合理地分攤到各個核算對象中,因此,成本分攤理論至關重要。將醫院的醫療消耗、管理費用和工資成本等全成本項目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則,逐級分攤至直接醫療科室,才能有效反映醫院的成本控制效果和真實經營成果。
(1)明確業務流程,收集作業信息。作業成本核算的材料信息來源于醫院財務會計系統中的核算資料,由于醫院的各項作業都是由不同的職能部門合作完成。成本核算要深入到醫院作業層面則必須先行明確整個業務流程來收集各項作業信息。
(2)確認資源耗費,建立資源成本庫。資源是與醫療作業有關的成本或費用,是執行作業所必須花費的代價。按照一定的分類條件將己消耗的資源進行歸集匯總,有助于詳細了解醫院的實際運營和業務操作流程,明確各職能部門對醫院成本所應承擔的責任。在確認資源成本之后,需結合實情建立資源成本庫,將一定會計期問內的資源耗費歸集到各個資源庫中。
(3)劃分作業項目,建立作業成本庫。在劃分作業項目過程中,需要兼顧醫院組織機構的劃分和經營流程的特點,充分考慮到實際可操作性,從而減少問接費用分配率的數量,提高作業成本分配的準確度。然后就要實現將成本分類歸集到作業:將資源成本從會計記錄中辨別提取并將其分類歸集到各作業成本中,如此按照作業項目逐一分配,各項目金額累加就形成了作業成本庫。
(4)分析成本動因,分配相關成本。成本動因表現為特定資源與特定作業、特定作業與特定成本之間的因果聯系,它由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構成:資源動因引起作業成本的變動,是用來計量作業對資源耗費的依據;作業動因引起產品成本變動,是用來計量產品對作業耗費的基礎。由于不同的資源進行二次分配的動因各不相同,需要在經過上一步驟的分析和建庫之后,按照相關性和易取得性原則選擇適當的成本動因,進而確定成本分配率。
(二)加強內部控制
(1)強化財務預算控制。財務預算的目標在于通過對過程實施全面控制以實現業績評價,發現、處理并預防財務風險的發生:強化財務預算控制,需要加強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預算分析和評價三方面環節的工作,從而實現以現金流量的角度將財務風險分解到公立醫院日常運營的具體業務的各個環節和崗位之中,再通過系統完善的醫院內部財務治理的制衡機制來實現部門和崗位間的相互制約,以達到降低風險的目標。
(2)加強內部審計建設。內部審計的目標在于通過對可能影響組織的風險進行評估,向管理層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以減少在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過程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內部審計過程與公立醫院的風險管理存在著內在一致性,內審活動的準確執行能夠反映醫院的風險戰略,使此兩項工作產生協同增效的效果。
(3)貫徹落實規章制度。積極貫徹衛生部頒發的《醫療機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規定》(衛規財發[2006]227號),分別從藥品、固定資產、工程項目以及對外投資等十一個方面對公立醫院的運行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監督管理,進而促進各醫療機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提高醫療機構整體財務管理水平。
(三)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1)強化風險意識。全面提高公立醫院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關鍵步驟在于增強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只有站在統一框架的高度上做好系統全面的規劃,合理預測風險、科學評估風險,才能實現有效應對風險。
(2)重視繼續教育。公立醫院財務人員需要提升專業技術水平以應對復雜多變的財務環境,包括他們的政治素質、道德水平和諸如電子信息技術等其他方面內容的學習亦需要不斷加強,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實現專業水平、職業道德和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進而更好地勝任工作,服務于本部門。
(3)完善激勵機制。完善激勵機制是公立醫院改革所涉問題之一。第一,要在理順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以藥補醫”機制的基礎上,規范醫療服務人員的收入渠道,按照服務績效考核工資福利水平,以體現其勞務價值。第二,在提高收入水平之外,還應重視人才的合理選拔和培養,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幫助財務人員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汪洋.淺議醫院財務風險的監測與防范[J].當代經濟,2011.
[2]邵菲,鄧濤.醫院潛在財務風險的分析和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