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青

摘要:湘西鄉話是一種分布于湘西地區的歸屬未明的瀕危漢語方言。古丈鄉話處于西南官話、苗語、土家語等語言(方言)的多重包圍之中,尤其在西南官話長期滲透之下,古丈鄉話的語言活力正在逐步衰退,日趨瀕危。本文從古丈鄉話的語言活力、語言態度對古丈鄉話的瀕危情況進行研究。
關鍵詞:古丈鄉話;語言活力;語言態度
第一節 古丈鄉話的語言活力研究
“古丈,是湖南省湘西武陵山區中的一個小縣。境內山清水秀,林木茂密,資源豐富,氣象萬千?!雹贃|接沅陵,西抵保靖,南鄰瀘溪、吉首,北近永順。境內山巒疊嶂,由西向東、向南、向北方向延伸。交通比較落后,直到近代隨著枝柳鐵路的修建,交通狀況有所改善。古丈縣內居住著漢族、苗族、土家族,語言復雜,他們均有自己語言:民籍方言(即西南官話)、客籍方言(即瓦鄉話)、苗籍方言(苗語)、章籍方言(章語或仡佬語)以及土籍方言(即土家族的語言)。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瀕危語言特別專家組《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2003)指出語言活力評估主要有六項指標,本文將采取其中的三項指標來考察古丈高峰鄉話的語言活力,分別是:①代際語言傳承;②語言使用者占總人口比例;③現存語言使用域。②
一、代際語言傳承
評價語言活力最常用的指標是代際間的語言傳承。代際間的語言傳承,可以從不同年齡層次的古丈高峰人掌握鄉話的比例來考察。我們在古丈高峰地區隨機調查了100位群眾,根據我們調查訪問的情況,鄉話的使用在年齡層次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當被問到“你會不會講鄉話”時,這100位受訪者中,20歲以下會講鄉話的人最少,占所有年齡段會講鄉話的10%,20歲年齡段中會講鄉話者占45%,不會講鄉話的人最多,占所有年齡段不會講鄉話的12%;而 65歲以上會講鄉話占所有年齡段會講鄉話的10%,占65歲以上年齡段的83%,不會講鄉話的人最少,占所有年齡段不會講鄉話的2%。可見,古丈高峰鄉話代際傳承出現斷層情況,父子輩(20歲以下和20-65歲)傳承斷層,爺孫輩(20歲以下和65歲以上)傳承斷層,鄉話傳承出現危機,鄉話語言活力逐漸減弱。
二、鄉話的使用領域
Fishman的語域理論指出,一個多語的人,會依照不同的情境及活動范圍選擇某一種語言、方言或語體,語域通常可區分為家庭、學校、工作地點、朋友之間和宗教集會等,而每個語域都包括身份關系、地點和話題三部分。③
依據Fishman的語域理論,我們將古丈高峰的語言使用語域區分為內部語域與外部語域。內部語域指身份關系多為家庭內部的親族,地點多為家庭等私有場合;外部語域指身份關系多為家庭外部的老師、同學、陌生人等,地點多為學校、商場、集市等公共場合。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把鄉話使用情況分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偶爾使用、經常使用。
(一)高峰鄉話交往域使用情況
當被問及“你與本村和村外人員交流使用何種語言”時,高峰地區不管與本村人還是與村外人員交往大部分很少使用或從不使用鄉話,經常使用鄉話一般不超過10%,有小部分人會偶爾使用鄉話。高峰地區鄉話在交往域中的使用頻率逐漸減少,鄉話傳承出現交往域的斷層危機,加劇了鄉話語言活力下降的速度。
(二)高峰鄉話教育域使用情況
高峰地區在教育域絕大部分很少使用或從不使用鄉話,經常使用鄉話不超過10%,有小部分人會偶爾使用鄉話。對于“在學校使用的語言是?”時,高峰地區教育域中老師與學生交流很少使用或從不使用鄉話的比例超過85%,而經常使用鄉話的比例為0%;學生之間交流很少使用或從不使用鄉話的比例超過75%,而經常使用鄉話的比例在教育域中最高,為5.1%;老師與老師交流使用鄉話比例算是教育域中使用鄉話比例最高的了,這是因為有大部分教師是本地人,他們會說鄉話,來自外縣的老師比較少,雖然剛開始不會說鄉話,但因為受周圍老師的影響及交流的需要,他們開始學著說鄉話,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與老師用鄉話交流的頻率就增加了。
(三)高峰鄉話內部語域情況
高峰地區在家庭域中,大部分人對長輩、平輩和晚輩很少使用或從不使用鄉話,有小部分人會偶爾使用鄉話。當被到“你在家里使用的語言是?”時,高峰地區在對子女交談中很少使用或從不使用鄉話超過80%,是因為隨著社會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父母語言傳承意識的轉變,鄉話的傳承自然受到阻礙,鄉話的語言活力越來越弱;與配偶和兄弟姐妹交談很少使用或從不使用鄉話高達68.5%,是因為被調查者中有許多是外來兒媳,她們從周邊非鄉話村落搬遷過來,甚至是從外省嫁過來,不懂鄉話,自然也不能用鄉話交流;父輩和祖父輩會講鄉話的人比較多,為了表示親切,更好地溝通,他們會選擇鄉話,因此經常使用鄉話的情況超過27%。
從高峰鄉話使用域的總體情況來看,鄉話的使用范圍逐漸由外部語域萎縮到內部語域,外部語域經常使用鄉話的比例絕大部分低于內部語域經常使用鄉話的比例。鄉話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小,使用率逐漸降低,語言活力越來越弱。
三、鄉話使用者的相對人口
語言使用人口占群體總人口比例是衡量語言活力的一項重要指標。④由于高峰人口數量大,為了方便起見,我們調查鄉話使用的相對人口。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共調查高峰地區100人,其中被調查者中會說鄉話的71人,不會說鄉話的有29人,會說鄉話的占被調查者71%,不會說鄉話的占被調查者的29%。從高峰鄉話使用的相對人口來看,說鄉話的人口數大于不會說鄉話的人口數。 古丈高峰鄉話使用者的相對人口具體情況如下表:
總結
高峰雖然目前尚保留有鄉話,但由于社會的進步、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大,鄉話的使用功能正處于逐步衰退之中。從代際傳承方面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增加,老年群體會說鄉話的越來越少,而年輕群體會說鄉話的也越來越少,代際傳承出現斷層情況。從現存語言使用域來看,鄉話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小,使用率逐漸降低,語言活力越來越弱。從語言使用者占總人口的比例來看,高峰鄉話調查受訪者母語能力弱化,普通話和客話能力強化。
第二節 古丈鄉話的語言態度研究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思維功能和社會功能,在交際過程中,各種社會變項會對語言產生一定的影響,語言使用者對自己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的社會價值會形成一定的認識和評價,這種認識和評價就是語言態度。
“語言態度會影響人們的語言行為與語言能力,是造成語言瀕危的一個重要因素?!雹荼狙芯繉恼Z言態度的情感、認知、行為傾向三個方面以古丈高峰為例從整體上分析湘西鄉話地區的語言態度,并通過分析尋找出情感、認知、行為傾向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探討社會變項對語言態度的影響,尋找影響語言態度的因素,有針對性的對湘西鄉話地區的鄉話瀕?,F象提出相應的措施。
一、語言態度及其三因素測量結果分析
調查問卷從語言態度的三個因素:情感、認知、行為傾向來設計,為均衡三個因素,準確分析每個因素對語言態度的影響,每個因素設置了6個問題。并采用李克特五級語義區分量表來進行語言態度的測量。每道題都有“非常同意”、“同意”、“無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種回答,分別記為5、4、3、2、1,每個被調查者的態度總分就是他對各道題的回答所得分數的加總,這一總分可說明他的態度強弱或他在這一量表上的不同狀態,得分越高,表明態度越積極。本問卷最高分90分,最低分18分。經研究發現湘西鄉話地區100名受訪者中,語言態度整體測量結果最高是62分,最低分是29分,均值只有46.44分,顯示了湘西鄉話地區鄉話語言態度整體上偏向負面消極,對鄉話的認可度及積極性不高。
二、湘西鄉話地區鄉話語言態度三因素測量結果分析
(一)湘西鄉話地區鄉話語言態度情感因素測量結果分析
湘西鄉話地區鄉話的情感態度均值為14.44分,低于15分,說明湘西鄉話地區鄉話的情感態度偏向消極負面?!班l話不好聽,寧愿說其他語”得分最高,“鄉話有保存價值”得分最低,“希望鄉話一代代傳下去”得分較低,可以看出在鄉話逐漸消失的今天,湘西鄉話地區人似乎并沒有因為它的消失而加深對鄉話的情感。
(二)湘西鄉話地區鄉話語言態度認知因素測量結果
湘西鄉話地區鄉話認知態度,均值為17.08,標準方差為3.79。在測試的6個問題中,“鄉話跟不上時代”得分較高,說明隨著國家推廣普通話的政策的推行,普通話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在訪談中,了解到,湘西鄉話地區的人,能夠認識到普通話已成為大趨勢,無法阻擋,成為全國通用語,鄉話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
(三)湘西鄉話地區鄉話語言態度行為傾向因素測量結果
湘西鄉話地區鄉話行為傾向態度均值為14.92,標準差為3.66。在測試的6個問題中,“更愿意學習普通話”與“更愿意學習西南官話(客話)”得分均較高,可以看出,湘西鄉話地區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湘西鄉話地區越來越主動的接受新事物,積極盡量與外界接軌。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大部分人表示,鄉話并不需要學習,是自然而然學會的。從總體分析來看,湘西鄉話地區語言態度在行為傾向方面應偏向消極負面。
從本次對湘西鄉話地區鄉話語言態度調查結果分析可知,湘西鄉話地區受訪者在滿分90分的語言態度的測試中,平均得分46.44,從整體來看,湘西鄉話地區鄉話受訪者的語言態度偏向消極負面,對自己的鄉話忠誠度并不高。在情感因素上,湘西鄉話地區受訪者多數人認為鄉話并不好聽,并沒有覺得有很大的親切感,更愿意說其他語言,對鄉話的情感并不高。但在說鄉話的人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會感覺很遺憾,并覺得說鄉話很重要。由分析可得,鄉話的功用性并不會影響湘西鄉話地區受訪者對鄉話的情感。在認知因素上,湘西鄉話地區受訪者出于對自己文化的保護認為鄉話傳承下去,但是在全國推行普通話的當代社會,他們能夠理性的認識到鄉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并認為鄉話不容易學會,認為會講鄉話的人一定要講鄉話的人也不多,反映出湘西鄉話地區受訪者對鄉話的認同感不高。在行為傾向因素上,更愿意學習普通話和學習西南官話的得分最高,且并不會主動和別人用鄉話交流,而是依對方而定,整體看來,行為傾向并不高。這可以反映出湘西鄉話地區受訪者在現實生活中對語言的學習根據需求來選擇,會選擇使用域廣的其他語言。湘西鄉話地區受訪者在三個因素上,情感與行為傾向呈顯著正相關,情感與認知呈不顯著負相關,認知與行為傾向呈不顯著正相關,顯示出情感與行為傾向之間、認知與行為傾向之間的相互影響是正面的,情感與認知之間的影響是負面的,但并不明顯。以情感與行為傾向之間的相關性最強,說明湘西鄉話地區人們對于鄉話的喜愛與認同的情感因素對于他們選擇怎樣的語言及對鄉話的保護的行為有著深刻影響。
第三節 古丈鄉話瀕?,F象產生的原因及保護措施
一、古丈鄉話瀕危現象產生的原因
“語言瀕危即可為外部力量所致,如軍事、經濟、宗教、文化和教育的逼迫等;也可由外部因素引發,如語言族群對母語的消極態度。內部壓力往往有其外部根源,二者都阻礙了語言和文化傳統的代際傳承?!雹拚缏摵蠂炭莆慕M織所說的那樣,古丈鄉話的瀕危原因也有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內部原因主要是語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鄉話本身難學。外部原因包括強勢語言的入侵,經濟發展,學校教育,家庭婚姻關系。
(一)語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
經過調查分析,古丈地區對鄉話的語言態度偏向消極負面。消極的語言態度不僅會影響語言主體的語言選擇,同時也會影響對下一代的語言傳承。在訪談中我們發現,語言使用者對鄉話的情感并不高,他們覺得鄉話不好聽,不好學,很拗口,不喜歡說鄉話。他們在交談時更愿意使用客話,并覺得鄉話沒有保存的價值,并表現出對客話的高度認同,使得鄉話出現代際傳承斷層的情況。
(二)鄉話難學
鄉話很難懂,語音、詞匯、語法都與客話有很大的區別,當講鄉人講鄉話時,外人基本不懂他們的聊天內容,就連母語為鄉話的人也認為鄉話比較難懂,難以學會。由于鄉話的難以理解,不懂鄉話者大多不愿意主動學習鄉話,就算是家里長輩母語是鄉話,子女也不愿意主動學習鄉話。長此以往,鄉話的語言功能慢慢衰退,直至達到瀕危的狀態。
(三)強勢語言的沖擊
客話的強勢入侵,使得很多講其他語言的地方都被客話代替或是客話與其他語言并用,鄉話的使用域慢慢萎縮,無論外部語域還是內部語域,鄉話的使用頻率都不高,并且由外部語域向內部語域萎縮,在內部語域出現了代際傳承斷層的現象,鄉話的使用范圍已急劇收縮,在存活這條路上舉步維艱。
(四)經濟的發展
為了生存和發展的青年人群,紛紛走出大山外出求學、工作、打工。他們中許多人的母語是鄉話,由于在外缺少相應的交流群體,再加上普通話的介入,因而很少使用鄉話,從而使鄉話的語言活力受到影響。況且由于語言環境的改變,家庭內部就很少講鄉話,小孩習得是當地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鄉話語言活力的弱化,阻礙了鄉話的傳承。
二、古丈鄉話的保護措施
(一)語言族群積極參與
“瀕危方言研究是搶救和保護瀕危民間文化遺產和資源的組成部分,民間群體的主導參與必不可少?!雹呦嫖鬣l話地區對鄉話的語言態度消極負面,且鄉話的語言認可度低,直接或間接導致鄉話瀕危,因此,語言群體的積極參與,對于鄉話的保護具有重大作用。
(二)語言學專家協助
當地政府應該督促專業人員,對歸入普查檔案的鄉話數據進行有效、科學的分析。深入研究鄉話語言,做好鄉話有聲數據記錄,及時對本地鄉話語言活力做出評價。古丈高峰鄉話的語言活力越來越弱,保存記錄鄉話,建立鄉話有聲數據庫十分必要。
(三)非政府組織支持
爭取非政府組織的支持與幫助,能給研究工作提供資金支持,給鄉話保護和保存工作帶來很多方便,幫助言語社區的語言族群提高語言情感,延緩鄉話的瀕危速度。通過設立語言保護基金會,保障語言研究工作能夠不間斷地進行。
(四)政府部門宏觀調控
政府的宏觀把控力是語言專業人員和非政府組織無法達到的,政府的威信和權威性可以讓鄉話使用地區語言使用者增加對鄉話的認同,意識到鄉話的重要和價值,可以增加人力、無力的投入,可以大范圍的宣傳等等,在鄉話保護和保存方面起到無可比擬的作用。
注釋:
①古丈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古丈縣志[M].成都:巴蜀書社, 1989,第1頁
②范俊軍,宮齊,胡鴻雁譯.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J].民族語文 2006(3)
③范俊軍.關于瀕危語言研究的幾點思考[J].語言學研究,2006(4)
④戴慶廈,田靜.瀕危語言的語言活力——仙仁土家語個案研究之二[J].思想戰線,2003(5)
⑤瞿繼勇.湘西少數民族語言態度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陜西:陜西師范大學, 2014
⑥范俊軍,宮齊,胡鴻雁譯.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J].民族語文, 2006(3)
⑦范俊軍.嶺南瀕危漢語方言研究芻議[J].學術研究, 2008(11)
參考文獻:
[1]戴慶廈,田靜.瀕危語言的語言活力——仙仁土家語個案研究之二[J].思想戰線,2003(5).
[2]范俊軍,宮齊,胡鴻雁譯.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J].民族語文 2006(3).
[3]范俊軍.關于瀕危語言研究的幾點思考[J].語言學研究,2006(4).
[4]范俊軍.嶺南瀕危漢語方言研究芻議[J].學術研究, 2008(11).
[5]古丈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古丈縣志[M].成都:巴蜀書社, 1989:1
[6]瞿繼勇.湘西少數民族語言態度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陜西:陜西師范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