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煒
【摘要】課程改革過程中,各種觀念百花齊放,音樂課堂從以前純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的傳授到加入了各種其他的因素。要表現音樂課堂的音樂性是一個非常藝術的過程,如果拿捏不當,音樂的美感就會被破壞,音樂的魅力就會被淹沒,所以,使音樂課堂具有音樂性,首先是教師的一種藝術,一種方法的藝術。在實踐課堂中,我越來越覺得要使課堂音樂性得到完美的體現,要創造這樣一種課堂的藝術是需要多方面的精心設計策劃,實在是并不容易的事情。
【關鍵詞】高中音樂 教學質量 有效策略
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而在當前音樂教育被邊緣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樂教育中,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讓45分鐘的課堂繽紛多彩,讓音樂真正的觸動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精神品質,成了高中音樂教育普遍關注的問題。而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之上,因此對高中音樂教師而言,要充分發揮運音樂的教育功能,就必須制定好的教學策略。下文將對幾個常用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從音樂技法上吸引學生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聆聽聲音始終是音樂課堂的主要內容,感動學生的,應該是音樂本身。大音樂教育的音樂課堂,學生只是音樂的嘗試者,并不是專業音樂人,教師想從音樂技法上吸引學生,學生還沒有這么專業的鑒賞力,想單從音樂的興趣上激發學生,我們的課堂音樂在流行音樂面前,完全不能使學生有更特別的興趣。所以,要想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感,首先需要的就是設置情境,加強聆聽的魅力。設置情境就是教師課堂藝術的具體體現。首先,給學生一個音樂背景,這個背景要生動,時間和空間具體,情感懸念強烈。其次,教師要設計完美的音樂聆聽環境,這個需要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盡量完美地做好準備。硬件和軟件環境對音樂課堂非常重要,良好的音響設備,是演繹音樂最好的載體,換了一個稍微差一些的設備,這些經典的音樂片段在音質不佳,斷斷續續的效果中,都會讓學生大失所望,音樂不再感人,教師的講述也會立刻變得蒼白無力,所以,教師在課堂前就應該著手準備完美的音樂資料和盡量優美的播放設備給學生。這個在最近學校配備了專業的音響到教室后,我有了非常深刻的感受,以前,學生對《喀秋莎》《游擊隊之歌》這些歌曲都沒有什么特別的興趣,但在我精心挑選了黑鴨子的合唱歌曲版本,又在新的音響設備下播放出來后,學生是從喧鬧的無所謂而轉為入神地聆聽天籟一般的不同。人聲的純凈與秀美,不需要教師的夸夸其談,是真正從聲音中傳遞到每個人心中。音樂之美,不是教師的講述能強加給學生的,只能是聆聽,只能是優美的聲音效果讓學生自己感受。精致的教師,是會利用一切機會創造最優美的聲音效果給學生,而不是尋找客觀理由,找一些湊合的聲音給學生。如果在常規教學中,學生欣賞到的都不是最優美的音樂,那長期如此,學生對音樂就開始持懷疑態度,不再認同音樂的感人魅力了。對此,我對某些出版社教材中的配套音像資料頗有意見,那就是,這些磁帶灌制質量并不高,優美的《祝酒歌》在我們課堂播放時候,不光不能讓學生感受到美,甚至讓有的學生尖聲譏笑,這樣的音樂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聽,實在是適得其反。所以,音樂的聆聽,是需要教師選取最優美的音樂資料,用好的音響效果呈現出來給學生聆聽的,并且,一定要成在常規,長年累月積累,給學生一種完美的音樂感受。最后,教師應該重視音樂課堂中音樂聆聽所占的比重。其實,在音樂面前,教師介紹多少,說多少音樂的美,那都是教師的個人感受,這種感受是不能強加給學生的,要學生認同,還不如教師提點一兩句,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聽,給學生感受。一堂音樂課,學生聽的時間應該有半堂課。
二、教師要先入境,學生才能被帶動進入情境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上所說,有的教師就想,那既然需要在課堂中加強聆聽,那教師就可以輕松地置身事外了,反正就是反復地播放音樂而已,那自己上課更輕松了。我恰恰不這么認為。教師的引導作用應該是無所不在的,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教師需要自己先進入情境。教師的表情、語言、情感,本身就是這個音樂聆聽,音樂情境中的一部分,學生在聆聽時候,不可能不受音樂以外的事物的影響,而影響最深的首先是教師。可以想象一下,課堂上,音樂在播放時候,一個專注做聆聽狀,面部表情隨音樂情緒在變化的教師,和一個漠然的教師對比,可能是前面一種更能吸引學生,有的教師,甚至能用自己聆聽時候表現出來的情感感動學生,讓學生產生聆聽的欲望。所以,教師的教態,在音樂課堂上,更多的是表現在對音樂的演繹這一方面。在學生聆聽音樂時,教師可以隨音樂指揮,手勢力度的強弱變化,就可以學生走進音樂世界的強弱,體態和身體語言,更可以讓學生感受旋律的變化。這也是課堂音樂性的體現,因為,教師的一切都是圍繞音樂,教師沉浸在音樂中,學生才能入境,這一點,有經驗的教師已經深有體會。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很不容易,我覺得一個教師首先是一個要當自己是一個樂、歌者,如果教師自己都沒有去感受過自己要教授的音樂之美,不能如一個藝術家一樣忠實于自己教授的音樂,課堂音樂性如何能夠存在?如果教師真的感受到了自己要教授的音樂之美,那課堂上,他的一言一行,他的表情和聆聽,都能將他對這段音樂的贊賞表現出來,這種贊賞和感嘆,在不知不絕中影響了學生,這也是課堂音樂性的和諧表現。
三、在音樂課堂中體現音樂的主體地位
音樂課堂中,音樂應該更多地在一些細節上運用,例如:調控課堂,可以用音樂來貫穿,表現音樂課堂和其他課堂的不同之處。在我的課堂實踐中,我發現,當我帶到一個學生特別活潑的紀律較亂的班級時,教師嚴厲的呵斥,不如播放一點音樂更有效果。由此可見,課堂中很多地方的管理與過度,都是可以用音樂來實現的。又例如:在介紹亞洲音樂時候,教師要從東南亞轉換到西亞,可以先用音樂,音樂風格明顯的轉換,學生能很快感覺到,這時候音樂基本可以替換教師的語言。讓音樂先聲奪人,在課堂上很多細節中可以運用。教師可以讓音樂使學生實現空間地點的思維轉換,而不需要干澀的語言重復。還有,在專業知識的傳授上,應該立足音樂本位,轉換教授方法,有別于其他課堂。例如:在教授歌曲時,教師除了單一的鋼琴伴奏外,還可以利用伴奏音樂,教師在學生的主旋律演唱時,用話筒同時演唱一個副旋律,給學生單一的主旋律演唱增加一個優美的和聲,這種添加,并不是要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而是要給學生另一個聲部的和聲體驗,優美的和聲效果,能很有效的促進學生對音樂之美的體驗。這些專業方法,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有心地運用,將凸現音樂之美時時放在最重要位置上。音樂課堂,音樂體驗一定是第一位的,唱譜等技能訓練,都是為完整的音樂體驗做鋪墊,唱歌課中,發聲方法的教授等等,也是為學生能優美完整地演唱為目的,教師應該設計一個有完整音樂體驗的課堂,這樣,才具有了音樂課堂的特點。
總之,課堂音樂性的體現,首先是要將之放在重要的位置來進行課堂設計,然后是細節上要用心巧妙,方法上要妥帖得當,一堂看來簡單的音樂課,要使其完美,其實需要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