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立,張 態,黃和飛,曹慧敏,張 悅,段利華
(大理大學,云南大理 671003)
基于學生滿意度評價的專業質量調查與分析
徐 立,張 態,黃和飛,曹慧敏,張 悅,段利華*
(大理大學,云南大理 671003)
利用自編的學生專業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大理大學3個不同專業的在校學生進行調查。學生對專業的總體滿意度為95.3%;四年級學生專業滿意度較高,二年級學生專業滿意度相對較低。多重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實踐環節薄弱、師生交流偏少、教學模式不合理和硬件設備不足是影響專業滿意度的因素。學生對所學專業質量滿意度總體評價較高,但在專業教育中仍面臨急需解決的人才培養問題。
大學生;專業質量;滿意度;調查
伴隨著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高等教育的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人才培養模式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模式轉變,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結構與布局、教育管理、課程設置和教學途徑都發生了變化〔1〕。如何確保學生數量擴招和專業培養質量的同步提高,成為高等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課題。專業質量評估作為高校衡量專業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已成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和評估系統中的重要保障〔2-4〕。從學生滿意度的角度來評價教學質量和檢驗人才培養效果,可以使我們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學生的反饋結果,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不斷改善教學工作,對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大意義。
(一)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為2013~2016年級大理大學建筑學、動畫和通信工程專業的在校學生。這3個專業為大理大學的新辦專業,參與學校的本科專業評估工作。采用系統抽樣的方法,從低年級(一年級)至高年級(四年級)的班級中隨機抽取了20名同學開展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抽取了不同專業在校大學生135人,發放問卷135份,回收問卷135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30份,有效率96%。
(二)調查方法
采用自編本科專業水平評估學生專業滿意度調查表,問卷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專業課程的教學計劃及課程安排、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教學及實驗設備條件、專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人才培養中最需要改善和加強的地方及學生對所學專業總體滿意度等方面。本次調查問卷已在前期的專業評估中使用,并通過了評估專家的多次修改,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三)質量控制
在調查之前,調查員向被調查者解釋調查的目的和意義,消除學生的顧慮,保證調查的真實可靠性;調查問卷由學生本人以無記名方式在專業評估學生座談會上統一填寫,會議結束后收回問卷。問卷回收后及時進行了核對,保證調查問卷的完整性。
(四)統計分析
所有調查表在輸入計算機前,先剔除未應答或不合格問卷,全部有效資料統一編號,采用Epida?ta3.02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計算機雙錄入核對,結果導入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進行了統計的描述,采用列聯表資料的χ2檢驗進行單因素比較,檢驗水準定為0.05。

表1 2013~2016年級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結果(n=130)
(一)一般情況
從專業分布上看,本次調查建筑學專業42人(32%),動畫專業48人(37%)和通信工程專業40人(31%);從年級結構上看,一年級學生40人(30.8%),二年級學生50人(38.5%),三年級學生21人(16.2%)和四年級學生19人(14.6%)。從年級來看,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的專業滿意度分別為97.5%、92.0%、95.2%和100%,各年級組間學生專業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7),詳見表1。
(二)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情況分析
從學生對專業的總體滿意程度的評價上可以看出,學生對所學專業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的構成比分別為43.8%、51.5%和4.6%,對專業的總體滿意度為95.3%。從不同評價指標體系看,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教學計劃及課程安排、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以及專業教學及實驗設備條件滿意率較高,分別為95.4%,98.5%和90.0%;相反,對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及實踐能力和學生學習氛圍滿意率偏低,結果詳見表2。

表2 2013~2016年級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結果(n=130)
(三)專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從表3不同滿意度的學生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評價結果可以看出,教師數量不足、實踐環節薄弱、課時少和專業圖書資料不能滿足需要仍然是影響學生專業學習的主要問題。專業質量評價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組學生在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問題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應該加強對學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識。
(四)專業教育中最需要改善和加強的方面
表4中學生對專業教育中需要改善和加強的項目評價結果顯示,師生交流、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硬件設備和講座、論壇、書籍等學習資源的改善是目前專業教育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專業質量評價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學生組進行多組間比較,在師生交流(P=0.03)、教學內容(P=0.01)、教學模式(P=0.01)、考核測評方式(P=0.03),實踐教學(P=0.01)和講座論壇(P=0.01)等學習資源方面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3 不同滿意度的學生對專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評價結果(n=130)

表4 不同滿意度的學生對專業教育中最需要改善和加強的項目的評價結果(n=130)
(五)影響專業滿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對學生專業滿意度影響因素的Logistic多重回歸分析顯示,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OR=0.33)、實踐環節薄弱(OR=0.44)、師生交流偏少(OR=0.41)、教學模式不合理(OR=0.31)和硬件設備不足(OR= 0.36)是影響學生對所學專業滿意度的主要因素,結果詳見表5。

表5 學生專業滿意度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一)關于調查結果的討論
通過本科專業質量的評估工作,應提升新辦各專業教育質量,加強對本科專業建設的指導與管理,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引導專業合理定位、特色發展,落實人才培養中心定位,完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促進教學質量提升〔5-8〕。本次研究通過對學校3個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滿意度調查,發現總體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評價較高,這一結果與樊明成〔9〕等人對我國31個地區175所普通高校的低年級學生的調查結果相反。學生專業滿意的研究差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學生專業選擇的達成度,即學生選擇報考大理大學專業的志愿與被錄取的志愿達成一致,故導致了學生對所就讀專業的滿意度較高;另外,學校對專業建設很重視,通過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見習等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此外,學校允許一年級成績優異的學生可再次選擇所學專業,這樣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專業達成度和滿意度。
研究中發現,各年級組間學生專業滿意度存在差異,高年級組尤其是四年級學生對專業質量的滿意度評價較高,二年級學生最低,這一研究結果與前期國內的研究相一致〔10〕。專業滿意度年級間的差異,可能是高年級同學修完全部基礎和專業課程后,對自己的所學專業有了系統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學習認識,另外,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深刻的理解,對未來的人生有了良好的規劃,故對所學專業的認識更加全面,專業滿意度較高;而低年級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只停留于表面的理解,且只有理論性的學習認識,會感到枯燥無味,故專業質量滿意度認可較低。
本次調查研究中發現學生對所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是影響學生專業滿意度評價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層次高校的定位和培養目標不同,大理大學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地方本科院校,其人才培養定位是:培養思想品德優良,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較強,思維視野開闊,個性發展充分,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然而,由于新辦專業的教師隊伍仍在建設過程中,專業培養目標在學生中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中宣傳不夠,導致了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滿意度較低。目前,學校管理部門已在辦學中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確定了符合學校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定位和學科專業發展目標,并根據學校定位制定專業培養的質量標準,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11〕。
調查中也發現專業教育中需要改善和加強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師生交流、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環節、硬件設備的投入、講座論壇和書籍等學習資源等方面的改善,仍然是專業教育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影響學生專業滿意度的重要因素。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關鍵在教師。加強中青年教師國內外培養,是提高師資素質的捷徑〔12〕。在這一工作中,大理大學采取了動靜結合法,即“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請行業中成績卓著的國內外學者以及具有實踐經驗的人才和本校畢業生講授他們成功的經驗和經受的坎坷,這些對學生和老師都是很好的教育。“走出去”就是到國內外優秀高校學習取經,借鑒其他高校的理論教學和實踐安排模式。此外,通過組織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多媒體課件比賽、教案檢查評比和師生交流等活動,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強化師生的溝通。總之,通過基于滿意度的專業質量調查評估,充分發揮行業專家的作用,加強學科專業特色的凝煉,發現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為專業的發展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整改意見或建議,這些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滿意度。
(二)加強專業質量建設的建議
為提升專業質量建設水平,應該圍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提高新辦專業學生滿意度重點在于提升人才的培養質量,關鍵是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和能力。首先,應該擴充和保障專業師資隊伍的數量,努力引進學科人才,彌補師資缺口;將高學歷專業教師和具有實踐經驗的實業組織中的人員引進到教師隊伍中來,使理論和實踐在教學中有機結合在一起,同時嚴把新進教師的質量關。其次,對現有教師隊伍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例如,主動派出教師在對口援建的高校學習;聘請國際或國內教學名師到校對現有教師進行短期集中培訓;鼓勵教師獲取更高學歷,同時,給教師提供到企業實踐和學習的機會,不斷促進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最后,建立兼職教師隊伍,尋找優秀人才作為兼職教師,有效利用社會力量為新專業的教學建設和發展提供人才資源。
第二,重視和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對于新辦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較薄弱,但其地位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要保證校內實驗課程和校外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的時間和經費投入,并進行效果追蹤調查。結合專業特色開展校際、校企、校所之間的合作,并多方面籌集資金建立各類實訓基地。
第三,資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獨立的專業圖書館,保障有充足的專業圖書資料供學生使用。
〔1〕藍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國際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高教探索,2006,11(1):4-7.
〔2〕鮑威.學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學質量:高校學生教學評估的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07(4):16-22.
〔3〕章建石.高等教育質量觀的多元表達與教學評估變革〔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2):43-45.
〔4〕姜文秀.數據挖掘技術在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系統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2.
〔5〕孟凡.以學生為本的高校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及其構建〔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2):84-89.
〔6〕徐明珍.高校教學質量評估中如何發揮學生科學地進行評估〔J〕.廣西高教研究,1997,11(3):92-93.
〔7〕童華煒,彭巖.對我國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的深入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7,4(1):147-148.
〔8〕陳世誼,李君.對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的思考〔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4):431-433.
〔9〕樊明成.我國大學生專業滿意度調查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1,6(10):43-45.
〔10〕宗曉武.大學生專業選擇影響因素及其與專業滿意度的關系〔J〕.江蘇科技信息,2012,11(12):25-26.
〔11〕段利華,杜一民,楊澤恒,等.邊疆民族地區本科院校專業質量標準建設研究:以大理學院為例〔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8):70-73.
〔12〕皮建輝,吳鏑,胡興,等.地方教學型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途徑探索〔J〕.大學教育,2013(6):20-21.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Based on Undergraduates'Satisfaction
Xu Li,Zhang Tai,Huang Hefei,Cao Huimin,Zhang Yue,Duan Lihua*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Taking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f evaluating undergraduates'satisfac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this paper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in-school undergraduates of three different majors in Dali University.95.3%of students in the survey was satisfied about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with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seniors and lower in sophomores.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satisfaction were:unclear training objective of the major,weak practice,limit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lecturers and students,inappropriate teaching model,limited experimental equipment.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n professional quality was high among the undergraduates;however,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till faces pressing problems in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graduate;professional quality;satisfaction;survey
G64
A
2096-2266(2017)03-0102-06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3.018
(責任編輯 劉英玲)
2016-12-23
2017-02-25
徐立,副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和評估研究.
*通信作者:段利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