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嬌嬌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勵志教育實施途徑探討
滕嬌嬌
黃巖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浙江臺州 318020
我國的職業院校大多數都側重于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有時候會忽視對學生意志品質的教育。本文對現階段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況進行了分析,闡述了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體系中的現實意義,提出了勵志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途徑。
中職;語文教學;勵志教育
社會對于職業教育的認知就是讓學生掌握一門技術,這個觀點雖然極具功利色彩,但卻是主流的思想,相當一部分的職業學校一味地重視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文化課程的教育,使得部分職業院校學生修養不高。
在我國,學生選擇中職院校學習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績欠佳,無法升入普通高中學習,這部分學生經歷過考試的失敗,相對而言缺乏自信心,中職院校文化教育的缺失加劇了這部分學生的消極情緒,使得他們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同樣,陷入尷尬局面的不止中職教育,語文教育本身的發展也是困難重重。調查顯示,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對語文課程有興趣,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學習語文是一件很無趣的事情,他們認為語文與將來的職業發展幾乎沒有關系,因此對語文課的態度就比較消極,提不起干勁。對于中職院校的語文教育者來說,讓學生克服消極倦怠的情緒,重新樹立起人生目標是極為關鍵的。因此,在中職院校語文教育當中加入勵志教育的元素,重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恢復自信心,重新樹立人生目標。
(一)明確學生自我定位,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受中職教育實用性強的影響,中職院校語文教育的功利性也被放大。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求學的目標就是掌握一項技能,方便日后就業,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遠比文化修養的提升重要。但是,這些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為了更好地保障這部分學生的發展與成長,學校就要力行勵志教育,明確學生的定位,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二)強化學生意志品質
語文并不是一門多么高深的學問,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語文學科注重人文品質的傳遞,這就要求中職院校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入勵志教育元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鍛煉到自己的意志品質,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看似平淡無奇的語文學習中學會準確自我定位,樹立長遠的人生目標,磨礪自己,強化自己的意志力,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一)提升教師道德水平,做學生的勵志榜樣
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時候老師是出于主導者的地位的,老師的思想以及道德品質對學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在中職院校,語文老師在講解和傳授語文知識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正因如此,老師自身就需要具備極高的道德水平,對學生來說老師必須是一個正面的學習榜樣。與此同時,老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道德水準,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積極上進,態度端正,言行得體,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思想上和行為上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多途徑挖掘教材素材,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優秀的語文教育素材是充分考慮學生階段性的身心狀態、學習規律和學習能力的,具備科學性,能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在這些教材、素材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敬仰、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生命的敬畏等積極的情感表達。因此,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利用勵志教育的素材,通過對作品中人物以及事件的深入剖析,向學生們傳達作者所表述的態度、思想以及情感,引導學生們向善,學習作品中人物的優良品質。
(三)教材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即語文的教育資源不僅僅局限在課本當中,網絡影視作品、民風民俗等文化主體都包含著豐富的勵志教育資源,中職院校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都可以將其作為勵志教育的素材。優秀的老師自然不會拘泥于課本,而是留心生活,將使人奮發向上的故事、凈化心靈的美文當成寶貴的勵志教育資源合理運用,使這些素材來源于生活,進而又服務于生活。
(四)強調勵志教育的現實意義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具備勵志教育作用的素材有很多,這些素材基本能夠滿足對學生的激勵與教育。但從實際作用上來看,教材終究是教材,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以及自身的狀況有一定的差別,因此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僅僅是停留在書面上,缺乏實際效用。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以周圍的人和事為對象,通過學生身邊的勵志故事來引導學生,敦促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醒學生要積極進取,勇于拼搏;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將課堂開放,不僅僅是傳統的教與受,而是邀請社會上成功的技術人員、創業人員走進課堂,分享他們的故事與經驗,讓學生近距離地體會什么是拼搏,什么是奮斗,讓他們對于不懈追求的人生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切實強化勵志教育的現實意義。
[1]畢瀅.關于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勵志教育探討[J].教育,2016(39):00151-00151
[2]李丹.就業導向背景下中職語文課中勵志教育的滲透策略[J].學周刊,2016.14(14):59-61
[3]王娟,周偉.中等職業學校勵志教育的必要性與策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