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瑤
所謂低碳文化,就是指一切對人類的身心健康具有建設功能的文化,其主要德性標志是陶冶人的情感,慰藉人的精神,緩解人的焦慮,凈化人的心靈和啟迪人的思想。所以,詩詞本身就是一種低碳文化。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文化精華的指示精神,2016年2月12日,《中國詩詞大會》在中央電視臺首播,節目的主旨在于喚醒國民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本檔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進行詩詞鑒賞和比拼,帶領觀眾重溫古典詩詞的意境,是一檔全民參與的文化類節目。節目播出之初,即收獲了較高的收視率,為低碳藝術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領異標新之處在于,它不同于當下看到的高碳類電視節目,例如綜藝節目、真人秀等。它是一檔純粹的益智競賽類節目。不僅能夠與廣大受眾一起重新領略中國詩詞經典,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從詩詞的角度入手,傳播極具低碳美學魅力的中國文化。
這檔節目的創意可以先從表現形式來看,《中國詩詞大會》的賽制是本節目最大的創新亮點之一。節目采用內循環的競賽制度。每場比賽,共有106位詩詞愛好者參加,包括個人追逐賽和擂主爭霸賽。每場比賽結束后,“百人團”中答對題目最多且用時最短的前5位詩詞達人成為下一場比賽的參賽者。在個人追逐賽中,臺上的5位選手依次參賽,每人可最多回答10道題。其間如果回答錯誤,此人的個人賽便隨之結束。每位參賽者的得分是每道題百人團中答錯的人數的總和。最后,參加個人比賽的5人中,擊敗百人團人數最多者為個人賽獲勝者,個人賽獲勝者同時成為攻擂者,在擂主爭霸賽中與守擂者進行比賽,爭奪本場比賽的擂主寶座。這種難以預知性的多維度比拼模式,既避免了選手互動不足的缺憾,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參賽者的積極性。同時,又能以這種新穎的競賽方式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和期待度,避免了復雜的規則擾亂受眾對詩詞的理解,增加了比賽的戲劇性。《中國詩詞大會》的另一亮點就是,節目采用專家解答的方式來引導觀眾感知和領悟中國古典詩詞的精華。為了使受眾更加準確的了解詩詞的深層含義,達到節目創立之初的目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組邀請了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知名教授作為點評嘉賓。他們或是深刻地解讀詩人創作時的社會風貌、文化背景,輔以現場精彩震撼的舞美效果,鮮活的再現詩詞背后的典故,或是精巧地把每句詩詞引申為與生活脈脈相通的話題。筆者認為,《中國詩詞大會》的這種創意表現形式,正是低碳美學中所提倡的直觀真實。所謂直觀真實,是一種基于藝術客體形式元素所產生的藝術真實。直觀真實主要是一種感官主導的藝術體驗,其本質是藝術文本的形式元素符合甚至無限接近觀眾的歷史經驗和生活經驗,因而能在第一時間喚起受眾的注意力和親切感。正如專家學者所解釋的,每首詩詞都不是獨立個體,每首詩的背后都是開啟話題的鑰匙。詩詞簡單的題目下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情感、故事和情懷,每一首古典詩詞的情懷和其中蘊藏的深層含義給受眾帶來了直觀真實的藝術體驗。便于讀者理解其中的人文關懷和作者情感,再通過專家講解的形式,從而引起觀眾情感的共鳴。
中國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珍寶,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之所在。酌古參今,從《詩經》、《楚辭》到近代,每一首都能給讀者帶來客觀真實的藝術體驗。所謂客觀真實,是指在真實的人性的表現和再現方面入木三分、回味無窮、引發共鳴的藝術真實。節目制作人之一梁紅曾表示,做《中國詩詞大會》的初衷就是要達到使盡可能多的古詩詞變得膾炙人口的效果。她說:“推廣詩詞文化,當務之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門檻,這個門檻便是‘熟悉的陌生題’”。是以,《中國詩詞大會》在選題方面稟承著“帶領全國人民重溫中華古詩詞”的口號,節目中幾乎所有詩詞都來自中小學課本,涵蓋了詠物、詠懷、邊塞、田園、婉約、豪放等各種風格。題中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灑脫,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浪漫,還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感嘆。節目提取了中國詩詞經典中獨一無二的文化內涵,展現了中國詩詞的特殊魅力。以此激發觀眾品詩賞詩的興趣,帶領觀眾在“熟悉的陌生題”中領會中國古典詩詞的精髓,使受眾體會到詩詞獨有的客觀藝術真實。例如,當選手回答蘇軾的名句“人似春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時,現場的點評嘉賓就立即將蘇軾的儒道結合的思想進行了闡述與解釋,表達了人生灑脫的哲學。節目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的客觀真實,傳遞給觀眾。觀眾細細品味的同時,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國古典文化。
《中國詩詞大會》在節目發展策略上,堅持理性與感性的有機結合。節目在解讀詩詞經典,分析絕妙詩句和傳播中國文化精華上是理性的。同時節目中對詩詞的品評,是節目感性的一面。這使得節目更加具有人文關懷。另一方面,個性鮮明的選手們、知性端莊的主持人和博學廣識的點評嘉賓讓節目有了更強的感染力。
總的來說,《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的制作與播出,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曙光。筆者認為,在節目制作方面,編導們應注意將文化與娛樂有機結合,使文化節目更加大眾化,更加具有親和力,避免使文化競賽類節目給受眾帶來說教的感覺。此外,堅持原創也是節目創作中一項重要的原則,《中國詩詞大會》為今后此類低碳藝術品的創作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