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立波
相比于傳統大眾媒體平臺上的新聞而言,社區新聞有了更加廣闊的傳播空間,而且微信上新聞的傳播更突出關系趨向。當社會新聞和微信公眾平臺相結合后,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新聞傳播的各個方面。從理論上講,社區是具有共同利益關系的人,聚居在一起形成的共同體。社區的共同體所具有的共同利益使居民對那些與社區有關的信息非常敏感,這同基于關系圈層進行信息傳播的微信公眾平臺有明顯的內在一致性。微信公眾平臺與社區新聞的結合,讓社區新聞真正作為一種獨立的新聞類型而發揮其作用。
社區新聞的來源,同歐洲和美國當地的卜文,當地的社區報紙有著密切的聯系,國內社區新聞更是直接受國外社區報的影響,才發展起來的。此外,國內社區新聞還同熱線新聞和民生新聞關系密切,其得以發展的原因同我國社會的轉型是分不開,社區規模的擴大,以及社區意識的提升都成為擴大社區新聞需求的關鍵因素[1]。
微信公眾平臺出現后,傳統媒體便及時的實現了微信公眾平臺同社區新聞的結合,進而開辟一個新的新聞傳播的模式。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的社區新聞,仍然是以“內容為王”,在此基礎上不斷打造自身獨有的品牌。社區新聞只有保證內容質量的基礎上,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去訂閱和傳播,從而不斷的擴大社區新聞的影響力。借助微信公眾平臺的社區新聞更精準的契合了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并且使信息能夠更加精確的轉播給不同的用戶。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社區新聞,具有更強的社交互動性。微信提供了一個能夠使新聞受眾之間彼此互動的社交平臺。借助這個平臺,受眾可以及時將自己對新聞的意見、想法傳達出去,在傳播上達到一個雙向回饋的模式,彌補了傳統媒體單向傳播的不足。
同傳統媒體的付費模式相比,微信自媒體在現階段大多是不收費的,而且微信自媒體對受眾的強制性明顯的降低了,但與此同時,自媒體新聞的內容針對性卻明顯的增強了,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對公眾號進行關注或者取消關注,如用戶不喜歡某個公眾平臺推送的內容,可以隨時都可以取消對該公眾號的關注。這種更強的自主性對社區新聞的受眾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
微信公眾平臺的創辦者不單是負責生產新聞內容,而且也負責公眾號的運營管理,這種特性激發了創辦者進行內容服務的積極性。此外,微信公眾平臺的操作比較簡單,內容傳送的效率比較高,而且言論的自由度也比較高,創辦者受到的束縛在一定程度上更小,這也使他們的工作效率變得更高,在寫作上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變得更大[2]。
雖然微信公眾平臺為提升社區新聞的差異性和精度帶來了可能,但公眾平臺自身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推送次數和數量等局限性,所以要對其傳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
社區新聞的內容取決于質量和相對獨立的編輯隊伍,要能夠收集、整理和推動重大的社區新聞。此外,社區新聞推送的內容要從基于圖形的傳播形式中實現創新,通過使用視頻和音頻來吸引更多受眾來進行關注,在內容中適當的添加跳轉鏈接。此外,傳播的內容要避免同質化,如此一來,才能有效的優化社區新聞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傳播效果。
社區新聞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傳播和發展過程中,信息服務越來越細化成為了一個新的趨勢,這就需要對受眾的訂閱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以便實現對受眾訂閱喜好的精確把控。受眾的數據分析可以讓信息生產者更清楚、更準確地了解受眾的基本特征。因此,借助微信公眾平臺來傳播的社區新聞,能夠將曾經的團體分眾傳播模式逐漸演變成向具體的個人傳播的高精準傳播模式,通過微信客戶端鎖定服務對象,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為他們針對性的定制社區新聞。
微信公眾平臺適時組織一些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通過設置獎勵等方式吸引更多社區居民來參與,從而實現社區新聞在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同時,還可以利用社區名人來對實踐活動進行宣傳推廣。通過組織社區實踐活動來增進受眾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在公眾平臺和用戶之間形成一種立體的交流方式。而且,通過各種新聞表現形式來對活動進行報道,從而調動用戶參與的積極性以及進行新聞分享的熱情,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對推廣和傳播的效果進行優化[3]。
社區新聞內容所具有的專業性同微信公眾平臺所具有的推廣效果的有機結合,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傳輸模式,其更好的提升了社區新聞傳播的效果,從而使社區新聞在信息傳播上具有了強大的力量。社區新聞能夠迎合社區居民多樣化的需求,更好地實現社區新聞同微信公眾平臺的共生、共榮和共贏。
[1]謝世偉.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5(1):59-62.
[2]李進.淺析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與控制措施[J].工業,2015(4):79-79.
[3]夏小慶.論建筑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重要意義[J].四川水泥,2015(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