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可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行業也迎來了屬于大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有了更為緊密的聯系,而這個聯系成為了二者之間的融合,使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有了更為明確的發展目標。大數據技術對傳統信息的顛覆,使得傳統媒體的信息獲取與傳播有了極大的轉變,傳統媒體的受眾、權威性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來自于新媒體的影響,新媒體的成長又帶有著傳統媒體的影子,二者之間的有機融合,成為了媒體行業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傳統媒體的傳統形式雖然較為單一,但是它有著更強的權威性。而新媒體雖然有著更為豐富的傳播形式,但是它的社會公信力還需進一步提升。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是存在的,而二者的融合是推動二者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針對于社會大眾而言,他們是媒體行業的發展目標所在,媒體行業的發展也是為了滿足受眾所需。因此,按照融合概念的模糊與認知的局限,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得以不再僅僅是局限于現階段的簡單拼接,成為了當今時代媒體融合的重中之重。這個融合過程,受互聯網技術的影響而得以不斷推進。當然,現階段的網絡媒體擁有著良好的傳播渠道,但是缺乏成熟的管理機制,而傳統媒體擁有的社會公信力,又缺乏一個良好的平臺。
這些問題,在大數據時代,有了新的解決辦法,也讓媒體行業本身的發展有了新的方向,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需要做到對現有資源的重置,也需加強對現有資源的共享,才能更好地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例如,一些國家級重量新聞媒體紛紛創辦自己的網絡媒體,政府機構中電子政務的開通和運行,使得傳統媒體中諸如群眾來信的版面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公眾直接運用新媒體進行意見的表達。
新媒體通過互聯網實現的發展,其本質是通過傳統媒體為基礎來實現進一步發展的,而新媒體也為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二者優勢互補,共同影響,才能讓媒體事業新時期的新發展。
現在,傳統媒體面臨著來自于新媒體的嚴峻挑戰,二者的融合是面臨挑戰的有效辦法。這既是媒體行業的未來發展所需,也是時代環境下的選擇表現。傳統媒體構建多元化的信息發布渠道,來將不同類型的信息內容準確傳播顯得尤為必要。例如,傳統媒體可以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來設計網絡手機報紙、數字電視傳播等等。同時,也可以設置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來與受眾加強溝通。
我們認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整合,可以促使媒體的互動性、傳播速度以及輿論導向得以形成互補,繼而讓受眾得以在新的市場環境中與媒體本身有著更為緊密的互動。當然,這樣的融合需要結合高效的反饋機制,促使傳統媒體與群眾之間的溝通聯系得以更為緊密。舉例來說,紙媒體的報刊或期刊開通微信平臺或新浪微博后,它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平臺發表一些信息或公司的一些觀點。在大數據時代,新媒體方面的信息傳播與更新都比較迅速,這一點應該是作為傳統媒體學習、改進的方向,只有快速地傳遞信息,受眾才更愿意接受傳統媒體的更新。所以說,傳統媒體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另外一方面要提升信息素養,加強時效性的改觀,傳統媒體可以向新媒體學習,要關于搶抓住一切先機,使兩方面融合在一起,培養相應的人才,以期用微信與微博等媒介及時發布動態新聞等。傳統媒體的輿論導向較為權威,新聞的真實性較為可信,因此,新媒體在輿論導向方面應與傳統媒體相互融合,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從而打造新媒體的權威。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通過與新媒體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地實現對現有市場的拓展,提高對市場受眾的開發度。在這個過程,受眾所產生的新需求將會成為推動傳統媒體實現改革升級的內動力,促使新的科技成果成為傳統媒體升級改革的助力所在,讓現有的傳播渠道更為多樣,將擁有的信息內容與受眾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而每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都可能成為媒體業的受眾。其次,定制化服務將媒體傳播服務化被動為主動。定制化服務根據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將市場細分為若干個細分市場,定時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對象推送不同的信息,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不僅更準確地找到合適的受眾,也不會引起受眾的厭惡。
新世紀的到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都需正確認識到大數據環境的實際需求,只有增強了對信息資源的掌握度,才能更好地獲得話語權,而忽視創新,將勢必會被整個市場所淘汰。傳統媒體只有正確認識新媒體,做到互相融合,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全新的媒體時代。
[1]倪寧,金韶.大數據時代的精準廣告及其傳播策略——基于場域理論視角[J].現代傳播,2014,36(2):99-104.
[2]尹寶君.大數據時代檔案管理中新媒體與傳統紙媒的融合研究[J].蘭臺世界,2015(23):114-115.
[3]張蘇秋,顧江.大數據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特征、動力與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5(11):50-54.
[4]李延.大數據時代下新媒體信息傳播模式解讀[J].新商務周刊,2017(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