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躍
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不斷的進步,現代社會也進入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階段,新媒體的出現,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接受途徑,還為人們提供了更快、更便捷的交流方式。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從最初的紙質文字,電臺廣播,電視等方式,到現在的互聯網,各種的視頻,音頻等等,人們也不再是信息的受眾,而且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一份子,滿足了人們多方面的需求。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媒體的出現和傳播是一種潮流和趨勢,線下傳統廣播媒體也逐漸順應這種發展潮流,正在努力改變滋生的發展方向,探尋資金的生存方式,變挑戰為機遇,在新技術的支撐下開創更大的發展空間。
傳統的廣播媒體傳播的范圍很小,受到科學技術上的限制,電臺廣播的節目只能是固定范圍內的聽眾能接收到,而且還受到環境的影響和接受設備的影響,往往一個節目聽眾都不能完全聽完而且音質非常差。而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以及手機的使用,極大化的增加了廣播接收的移動性能,讓人們能隨時的聽到相應的廣播節目,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還是什么時段的節目,都可以通過網絡收聽到。比如:現在你在成都,想收聽山東的節目,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而現在是需要打開手機上的廣播,就可以聽到自己想聽的節目了,所以說傳統廣播的新媒體化,擴大了廣播的傳播覆蓋范圍,突破了傳統廣播的傳輸限制。
傳統的廣播向受眾傳遞信息的形式一直都是以聲音的形式傳遞,但是這種傳播是線性傳播,并且轉瞬即逝。不僅受到線性傳播的影響,而且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聽眾經常錯過自己喜歡的節目。而傳統廣播的新媒體化,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且也不再是單向的線性傳播,傳播的平臺更加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信息傳播,聽眾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隨時隨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節目,進行收聽。
傳統廣播與聽眾的交流互動方式,就是通過電話和書信進行交流,這種互動模式僵化,對受眾沒有吸引力,而傳統廣播的新媒體化,不再局限于書信和電話,利用互聯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新媒體手段,促進了聽眾和廣播電臺的互動,并且廣播媒體之間,聽眾和聽眾之間,都能夠進行交流,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聽眾的收聽興趣。媒體與媒體、受眾與受眾之間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交流。
傳統媒體中,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新媒體化最大的就是傳統廣播,改變了只有聲音的傳播模式,把聽覺上的盛宴發展到視覺的盛宴,電臺廣播通過新媒體化,可以在互聯網上見到現實的文本、圖片、視頻、聲音等,還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同步直播。打破了廣播只有聲音傳播的單一模式,傳播模式更加多樣化。
現在我國已經逐漸步入了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時代,不管是在我們的生產還是生活方面都受到了影響,所以廣播媒體應該充分利用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推進廣播互聯網的建設,利用互聯網實時在線的特點和廣播本身特有的資源優勢,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聽眾能夠隨時隨地的在網絡平臺上點播自己喜歡的節目,利用互聯網促進信息的傳播。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種新媒體的出現,收到了大眾的追捧和認可,現在各種微信、論壇、博客、微博等新媒體成為人們多層次全方位的互動交流平臺,所以廣播電臺不僅可以申請建立網絡互動的平臺,還可利用微博、微信、等多種方式,實現互動。另外再推出相關的手機客戶端,這樣能夠方便聽眾收聽節目,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可以與廣播主持人或其他的聽眾朋友,再或其他的媒體都能夠進行互動和交流,不僅公眾的參與度高,節目的內容也會變得更加豐富。還有微直播、微訪談等多種方式,不僅調動了受眾的積極性,還滿足了受眾的參與、互動需求。
在我國廣播媒體已被列為第三產業,因此我們需要實現企業經營的市場化運作和產業化經營。因此我們要以市場為中心,分離廣播的事業身份和企業身份,把廣播媒體的宣傳職能和業務職能分離開來,對傳統廣播媒體機制進行創新,不僅可以促進傳統廣播媒體的制度進行合理化的重組,還可實現電臺廣播的制播分離,使廣播行業更加的成熟。
傳統廣播新媒體化,新舊媒體融合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條道路必須堅定不移的走下去,這樣傳統的廣播媒體才能在多變的媒體融合時代生存下來,不斷地創新進步,才能進入更多的細分市場,重新聚合多方面的受眾,實現多平臺跨媒體產業化發展,開啟廣播事業新的篇章。
[1]滑冰.淺談網絡時代廣播傳媒的發展[J].青年文學家,2010(3).
[2]欒軼玫.傳統廣播“新媒體化”的途徑[J].現代視聽,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