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云龍 嚴珊華
在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對體育新聞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中,從注重賽事信息已轉變成為關注運動員的人文精神層面上。但在利益的熏陶下,很多媒體都忽略了新聞報道中的人文性,從而引起了很多受眾的不滿。各大體育媒體傳播新聞中缺乏人文關懷精神,不但嚴重影響著和諧社會的建設,而且更深程度的阻礙著我國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如何才能轉變當前體育新聞報道中嚴重的人文向度失落情況,這是我國各大新聞媒體需要重點探討的課題。可見,重構體育新聞中人文向度刻不容緩。
在新時代的今天,在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快速融合的背景下,社會公眾對體育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開始對體育的價值與功能進行定位與審視,突破了傳統體育的限制,逐漸追求健康、平等、自由為主的人文體育價值觀念。這一體育觀念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相符,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體現。當前,我國很多體育報道新聞中都秉持“以人為本”的體育理念,充分挖掘體育的內涵,對良好向上的體育精神充分挖掘等,這些都有助于引導社會公眾樹立起正確的體育觀。在媒介長久發展歷程中,所謂的媒介公信力指的是一種可以被公眾信服與信任的力量,如:在我國央視報道中的“人文奧運”,其就能夠最大限度上尊重報道的對象,站在報道對象的角度替他人照相;堅持真實性與及時性結合的原則,對奧運賽事的新聞第一時間內報道,并對來自各個地區的運動員、觀眾及教練等等人物進行報道;“不以第一論英雄”,對奧林匹克精神大力宣傳,對于一些與冠軍擦肩而過的運動員及時給予鼓勵和安慰。在關注奧運會主體過程中,央視并未忽略這些默默為奧運會能夠順利成功舉辦的人物,對于他們為奧運會成功舉辦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的肯定[1]。這些舉動不但提升了體育媒介的公信力,而且還使體育媒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贊賞和肯定。
在體育新聞報道過程中,很多媒體都沒有做到“以人為本”,表現出忽視人感受和存在的情況,報道的內容缺少對相關人物的真正關懷,忽視了他們的感受,沒有設身處地的從運動員自身感受上入手,忽略了他們的實際存在。這樣的做法體現出媒體對運動員的不重視、不關心,缺少人文關懷精神。特別是很多小媒體,沒有結合實際情況,為了能夠吸引眼球,片面或者虛假報道一些體育信息,為當事人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這更是缺少人文關懷的一大體現。
雖然體育競賽比賽目的是為了取得一個好成績,但是更是為運動員提供展示自我智慧、實現自身價值的空間。而在體育報道中,媒體應該多報道有關于運動員鍥而不舍、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體育精神,應當對體育賽事的各個方面進行關注和傳播,而不能只是強調某個方面。而在體育信息報道實踐過程中,很多媒體都是以是否奪得金牌來衡量一個運動員的價值,賽事過程、競技雙方實力、運動員情況等這些全然不顧,只是將采訪重點放在取得金牌的運動員身上,對于那些在比賽中失利的運動員毫不關心,甚至帶有一些嘲諷的口氣,這樣的行為顯然與當前體育賽事中推崇的人文精神理念不符[2]。奧林匹克的發展目標已經不再停留在只重視運動員成績的時期,而是注重運動員的全面健康發展,是一種推動全國各地區人們互相交流溝通,增進國際友誼的重要內容。所以,那種一味只報道金牌得主的新聞勢必會遭到人們的厭煩,勢必不會得到人們的關注。
可以說“金牌至上”這一傳統思想觀念在我國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在這個傳統理念的影響下,很多媒體報道記者就會過度關注比賽名次,引導受眾的注意力始終停留在獲得金牌的運動員身上,而對于一些與金牌失之交臂或者發揮失利的遠動員毫無關心,雖然這些運動員沒有取得第一,但是他們也付出了汗水,身上也有體育運動員的精神,也是值得人們肯定和贊揚的。為國家爭光、獲得金牌是應該值得關注和贊賞,但體育媒介需要掌握好報道的“度”。若是過度的向社會公眾傳遞這種“以金牌論英雄”的理念,就會造成體育新聞內容過于失衡,這樣既會給廣大運動員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會造成社會公眾對體育本質理解有所偏頗,甚至還會影響著整個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
所謂的“以人為本”就是需要以人為重點,所開展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為中心。體育媒介作為社會傳聲器,有必要承擔起自身的職責,在報道中突破傳統體育報道模式的局限,將受眾的視線擴大,不但要受眾關心金牌得主,更要關心那些失利運動員和辛苦付出的教練們。這樣既能夠對體育新聞內容進行豐富,而且也將體育新聞報道范圍不斷擴大,滿足了廣大受眾的實際需求,最為主要的是體育新聞中蘊含的“人文精神”逐漸提高,這對于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都能夠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通常情況下,“以人為本”的體育新聞理念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關注運動員。對于運動員取得的進步和實際發展要重點關注,對體現體驗細節的各個方面都要詳細報道。二是,重視體育新聞受眾。作為一名體育新聞工作者,應站在普通受眾的角度上來考慮報道的方向,確保報道的內容可以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不斷促進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體育傳媒企業想要使自身的產品更具有人文性,就需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人文素養,可以說工作人員的素養高低與新聞質量高低有密切關系。所以,不管是小職員,還是傳媒企業領導,都需要不斷強化自身人文素養,對生活和工作認真負責,在提升自身業務素養的基礎上,不斷強化自身道德素養。另外,在招聘人員中,需要對他們是否具有人文精神進行考驗,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員工開展業務培訓與道德培訓,促使他們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與理論素養,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在報道體育新聞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擁有這樣的員工和領導的傳媒機構勢必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站穩腳跟,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與其他新聞對比來講,體育新聞有其特殊性,它的受眾與報道對象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在采寫和報道新聞過程中,需要先深層次了解報對象與受眾需求,這樣才能在傳播新聞中更好的體現人文關懷。在報道運動員之前,應先對其生活經歷、家庭背景、愛好興趣等進行了解,對其內心世界有所洞察,唯有對其生活狀態與心理發展規律充分了解,才可以在新聞中報道出受眾想真正看到的內容,才能在新聞中體現出對運動員的關心和尊重。
當前,導致我國體育新聞中嚴重缺少人文關懷精神的主要原因就是新聞監督管理體系不完善。我們都知道,健全的政策與法規才可以確保有效實施監管制度。所以,政府需要盡早出臺《新聞法》,以此來加大監督管理新聞媒體的力度。并且,作為一名受眾,在接收媒體傳遞的信息中,需要理性思考,一些不健康的報道應及時摒棄,主動做一名品德高尚、信息素養高的公眾。最后,各大體育新聞媒體間應互相監督,同行中若是出現低俗的、缺少人文性的報道內容,第一時間內展開批判,營造出良好的、向上的體育新聞人文關懷氛圍。唯有做到這樣,才能讓那些缺少人文性的媒體得不到發展。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見,體育新聞所具有的人文性對于促進體育事業可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作為體育新聞工作者,應秉持“以人文本”的報道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在報道新聞中滲入人文精神,為營造良好的體育新聞人文關懷氣氛積極做出更大的貢獻。
[1]王洪娥.網絡體育新聞報道的基本特征與傳播[J].新媒體研究,2015(18):9-10.
[2]張擎,韓麗婷.體育新聞報道的特征及發展趨勢[J].新聞戰線,2015(2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