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蘊迪
科技革命仍然在繼續,它影響的范圍也必將越來越廣泛。傳統的媒體在時代的催生下不得不轉變媒體形態。其中多媒體中的廣播電臺,為了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一席之地,于是,要求不斷提高電臺編輯的整體水平。因此,以下內容重點針對新媒體廣播電臺編輯在新時代應具備的具體能力進行分析。
新聞講求時效性、感染力和親和力。在新聞的報道過程中,新聞編輯的實際工作能力直接影響到新聞發布的意義。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借助網絡平臺等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讓受眾共享。所以,新聞編輯若能夠及時把新聞發布,受眾也會從中更加快速便捷地獲取到所需要的信息,滿足對生活的需求。但是,網絡的作用也是把雙刃劍。某些廣播電臺更加看重商業利益,目的性色彩濃厚,就會在新聞編輯中催生出許多不合時宜的消息,制造點擊的噱頭。比如,帶有低俗封建迷信的新聞。這類新聞在很大程度上會毒害人們的精神世界,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在新媒體時代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更對我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責任。
與以往傳統的手抄筆錄編輯方式相比,現在對一個電臺編輯最基本的就是要學會計算機中各種工作軟件的操作。計算機的出現使得工作人員的效率明顯的提高了。除了這個基本的要求外,新聞編輯的策劃能力和采編能力都是不能忽視的。對于一個新聞策劃水平的評價,可以從其后期的新聞傳播效果中看出來。時代是不斷進步發展的,新聞的策劃能力也要相應地時代相契合,在其中不斷尋求新的思路。與此同時,新聞工作者的采編能力也是要引起重視的。如果把策劃看成一個計劃書,那么采編就是實際的操作過程。在實際的采訪環境中,必須要做到新聞真正地反映事實,也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樣子出來的新聞材料才會讓受眾覺得有親和力和感染力。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應變能力的培養。不管在策劃工作,還是采編工作中都要注重這一能力的培養。在前期的策劃工作中就要把能想到的因素考慮在內,但是,某些人為因素可能導致采訪不成功,這就需要發揮新聞編輯的應變能力,果斷選擇一種新的方案。總得來說,新聞的編輯的業務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從廣播電臺編輯的文字功底可以看出他的實際水平,同時這也是他們獲得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文字編輯的功底一定要做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切莫要追求效率而忽視編輯中的細節。比如,有時候在文字中寫錯了一個標點符號或者字就會使原本的句子換了一種意思,有時候在編輯數字的時候一個小數點就會造成嚴重的問題。因此文字編輯工作最基礎的要求就是保證準確無誤。其次,對于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要明白文字編輯并不是單純的按照新聞的模板生搬硬套,這也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在進行文字編輯時可以采用故事性或者散文式的形式進行編寫,然后優化其排版,整個版面盡量符合大眾的審美,這樣才能最大可能的調動受眾去關注新聞,讓新聞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因此,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工作要有敢于創新的意識,勇敢地打破不良的舊理論觀念,豐富自己的閱歷,為廣播電臺探尋新的發展點。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各樣的新聞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這其中不乏一些商業性的廣告新聞,也就是說它們是以軟文的形式用新聞這個擋箭牌在推銷他們的產品,甚至有的新聞嚴重不合事實,只是廣播電臺營銷的一種策略。特別是如今有些直播網絡電臺的興起,其中的主播們為了引起關注就會通過一些非正常的低俗形式來達到目的,社會的風向標受到了影響。同時,各大瀏覽器或者聊天軟件,都會有各路明星的八卦新聞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也正是新媒體時代的問題。過度關注明星們的世界,讓很多人在其中迷失了自我,成為了“鍵盤俠”。追根溯源,還是因為廣播電臺編輯在發布新聞時出了問題,也就是說他們對新聞的篩選和把控能力上表現出不足。
因此,面對這種能力的缺失,這就要求廣播電臺的編輯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在選擇編輯、發布新聞的時候從社會效益出發,注重其社會積極的影響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商業利益,謀取私利。人民的精神風貌是推動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的動力,而人們精神風貌的建立與廣播電臺等新媒體的引導分不開的。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是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認準了一項工作,就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不怕吃苦,迎難而上。當有消息爆出的時候,為了能夠及時獲取到第一手的新聞發布,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免不了要與時間進行一場比賽,只有贏在時間的前面才有可能實現新聞的時效性。這場戰斗注定是辛苦的,遇上緊急的情況,女編輯們也會扛上沉重的設備走向現場。因此,不管是我們正處于什么崗位,都要學會從內心去接受它,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才可能從中收獲自己的價值。
[1]何梅.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J].聲屏世界,新聞世界,2013(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