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慧,倪亮亮*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蘇 鹽城 224001)
經皮橈動脈穿刺腔內介入治療冠心病人性化護理干預體會
孫 慧,倪亮亮*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蘇 鹽城 224001)
目的分析經皮橈動脈穿刺腔內介入治療冠心病人性化護理的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6年1月~6月收治的行經皮橈動脈穿刺腔內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26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來院先后順序進行平均分組,各133例。接受基礎護理的患者設為參照組,接受人性化護理的患者設為研究組,最后對兩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發癥發生率、末梢循環情況、患者疼痛感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護理后,在止血成功率、肢體末梢循環情況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患者血管穿刺并發癥發生率、疼痛感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冠心病患者治療期間予以人性化護理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舒適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經皮橈動脈穿刺腔內介入;冠心病;人性化護理;干預效果
經皮橈動脈穿刺腔內介入是近年來臨床治療冠心病的全新技術,該方法具有多種優勢,如:創傷較小、具有較高的安全,可促進患者快速恢復[1-3]。但是多數患者對該治療方法不是十分了解,且術后較易出現并發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復,因此在治療期間需配合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本次實驗為尋求有效的護理措施,選擇我院近半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66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6年1月~6月收治的行經皮橈動脈穿刺腔內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26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來院先后順序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133例。研究組男100例,女33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56.7±8.1)歲。參照組男90例,女43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7.3±8.6)。統計工具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經皮動脈穿刺腔內介入治療,首先選取患者的仰臥位,將右手進行外展,即50°~70°為宜,手掌朝上置于固定板之上,使用紗布予以固定,這樣可以使穿刺部位充分顯露。而后在患者肘上10 cm將無菌巾鋪好,選取橈骨莖突上1~2 cm橈動脈搏動最強的地方,實施局部麻醉,使用用1%的利多卡因進行。行橈動脈穿刺,穿刺成功后,將指引鋼絲置入其中,置并插入5 F或者6 F的動脈擴張鞘管,行冠狀動脈造影,如有必要行支架植入術[4]。參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予以基礎護理,研究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予以人性化護理,詳情護理內容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以及并發癥護理,最后對護理效果進行總結。
1.3 指標觀察
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統計,主要為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發癥發生率、末梢循環情況、患者疼痛感等。依據視覺模擬評分對研究及參照兩組患者的VAS評分進行評價[5],無疼痛為0分,輕度疼痛范圍在1分~3分,中度疼痛范圍在4分~6分,重度疼痛為7分~10分。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主要為低血壓和心律失常,最后將結果予以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予以人性化護理,參照組患者予以基礎護理,結果顯示:止血成功率、肢體末梢循環情況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對血管穿刺并發癥發生率、疼痛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及參照組護理結果分析 [n(%)]
術前護理:患者行手術前,會因為擔心手術效果產生不良情緒,同時會引發血管痙攣,在一定程度上使手術難度加大。因此,護理人員需普及該手術方法的必要性、手術流程以及手術后需要注意的事宜,進而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手術工作能夠順利開展。與此同時,協助患者進行術前常規檢查,若患者的情緒較為緊張,可以予以鎮靜劑。此外,術前需予以患者抗凝劑[6]。
術中護理:患者在手術期間,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對手術期間潛在的問題進行預測,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從而使其心理壓力得以減輕。護理人員需將手術期間使用的急救器械進行充分準備,一旦出現異常可以得到及時處理。
術后護理:患者完成手術后需再次對患者的血壓、心率以及脈搏等生命體征進行監測,靜脈通道需保持在通暢狀態,與此同時將患者尿量排泄情況予以記錄。護理人員需囑咐患者術后加強水的攝入,這樣一來可以加快造影劑的排泄速度。對患者的穿刺肢體進行觀察,必要時予以氣囊止血,與此同時對患者術肢皮膚以及感覺進行觀察,看是否出現異常,一旦局部滲血嚴重需對壓迫情況進行調整[7]。
并發癥護理:患者完成手術后較易出現并發癥,如:低血壓和心律失常。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實施心電監護。與此同時,術后需將飲食恢復,避免患者出現低血壓。除此之外,待麻醉藥效消失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因此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疼痛誘發因素,并對患者予以安撫,若患者的疼痛明顯,可以在醫囑條件下予以鎮痛藥[8]。
本次研究結果中,兩組在治療期間分別予以不同方法護理,在止血成功率、肢體末梢循環情況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患者血管穿刺并發癥發生率、疼痛感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充分體現了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可知,冠心病患者治療期間予以人性化護理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 雷云麗,陳建紅.護理健康處方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臨床護理雜志,2010(01):37-39.
[2] 林海英.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0(33):130-131.
[3] 陸新芬,嚴忠慧.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28-131.
[4] 方曉華.冠心病患者心理護理治療及藥物治療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02):301+303.
[5] 康 然,蔡偉萍.ECMO聯合IABP輔助治療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13(03):14-16.
[6] 單彩云.淺談冠心病心絞痛病人綜合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2(06):22.
[7] 胡啟華.循證護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4):310-311.
[8] 李子鳳.167例冠心病介入治療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2(27):123-124.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