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潔 孫紅萍
當代美國文學中,艾麗絲·沃克的《紫色》頗為著名。作為一位非裔美國黑人作家,艾麗絲·沃克在《紫色》中大膽地采用了新現實主義的文學手段,并根據她生活的苦難經歷,深刻探討了黑人民族主義政治思想。在《紫色》里,艾麗絲·沃克出色地運用了獨特的文學手段來表達她的政治思想,這也是這本著作的意義所在。
20世紀70年代,美國文壇出現了一批赫赫有名的黑人女作家,她們把倡導的女權主義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艾麗絲·沃克就是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在作品里提出鮮明的“婦女主義”思想,成為當時許多黑人婦女們的精神依靠。小說《紫色》是艾麗絲·沃克的得意之作,獲得了文學界的奧斯卡獎——普利策獎。幾十年來,《紫色》憑借其豐富的政治內涵和創新性的寫作技巧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正如一位白人女性主義學者葛洛利亞·斯坦納在她的文章《你知道她嗎》中所說:“《紫色》的描寫是難以想象的誠實且真實”。同樣,學者凱文·拉格讓在他的《艾麗絲·沃克的紫色》一書中提到:“這是一部展示人性蛻變和力量的優秀小說?!辈患s而同,他們都給予了艾麗絲·沃克《紫色》中極高的評價和肯定。但國內評論界20多年來對這部小說和艾麗絲·沃克本人的研究和探討局限地集中在主題思想,敘事策略,角色分析,象征意義等方面。因此,諸多關于《紫色》和艾麗絲·沃克本人的研究便開拓了我們的文學視野,為將來的文學探討提供了更廣泛更有價值的線索。但是,還未有學者從艾麗絲·沃克的寫作方法入手,討論艾麗絲·沃克如何在此基礎上建構其政治思想。因此,這就構成了本文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
一、艾麗絲·沃克和她的《紫色》
美國當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麗絲·沃克于20世紀40年代出生在美國南方東南部佐治亞州的一個黑人佃農家庭,由于家境貧寒及黑人的身份,使得小艾麗絲·沃克歷經生活的艱辛,受到不平的種族歧視。作為一名有思想的黑人女性,艾麗絲·沃克憤怒于不公的命運和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血液里流淌著反抗的力量。童年的種種遭遇沒有將艾麗絲·沃克打倒在地,反而培養了她堅強不屈的品格。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高漲時期,艾麗絲·沃克便奮不顧身地投身到了這場爭取種族平等的政治運動中。
艾麗絲·沃克在其大學畢業時創作了她的第一部作品《一度》。接著又在1982年寫下《紫色》這篇長篇書信體小說并獲得巨大反響,成為美國大學中黑人與婦女的必讀作品?!蹲仙啡珪?4封書信構成。故事發生于20世紀初,在艾麗絲·沃克出生的美國南部小鎮,14歲的黑人女孩西莉亞慘遭繼父強奸,在生下兩個孩子后又被迫嫁給已有四個孩子的黑人鰥夫X先生。X先生沒有給她希望得到的愛,反而把她當作發泄性欲的女奴。面對這一切,西莉亞卻選擇沉默和接受。在內心備受煎熬的過程中,西莉亞通過不斷地給上帝寫信,傾訴自己的悲慘遭遇。幸運的是,她經受的苦難感動了X先生的情婦——黑人女歌手莎格。在莎格幫助下,西莉亞逐漸變成了一個擁有獨立個性的黑人女性,她們最終一起離開了X先生選擇獨自謀生,滿懷信心地開始新的生活。
二、黑人民族主義思想的產生、發展及對非裔美國文學的影響
黑人民族主義思想產生于被誘拐和販賣到美國的非洲黑人奴隸中,這些黑人雖來自于非洲不同的地方,但同樣的膚色卻使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后,非洲黑人奴隸的解放給了黑人重新站起來的機會。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黑人迎來了黑人民族主義的崛起,它是美國黑人自強道路上的重要斗爭形勢,是一種民族意識和期待增強自我民族力量,增加獲取自由和財富機會的思想。
非裔美國文學的產生和發展與黑人民族主義思想的發展息息相關。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美國南北戰爭之前,非裔美國文學作品多是由從奴隸制中逃脫出來的黑人所寫的傳記。盡管在當時還沒有清晰的黑人民族主義概念,但黑人作家們卻勇敢地把他們的遭遇寫進了作品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量的非裔美國人移居美國北方,非裔美國文學迅速發展起來,經歷三次高潮:一戰結束到20世紀30年代的哈萊姆文藝復興、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的第二次非裔美國文學高潮以及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又一次非裔美國文學高潮?,F在,仍有大量非裔美國黑人作家活躍在美國文壇,為美國文學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三、艾麗絲·沃克的黑人民族主義思想及在《紫色》中這一思想的建構
1961年,艾麗絲·沃克進入亞特蘭大一所大學學習,此時正值美國民權運動高漲時期,這使得她隨即投入到了這場振奮人心的運動中。與此同時,艾麗絲·沃克的《紫色》受到美國偉大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愛戴。在他的鼓舞下,沃克回到家鄉參加了爭取黑人選舉權的運動,為取得黑人婦女的合法權利做出了艱難的努力。在《紫色》中,艾麗絲·沃克從政治、文化、宗教三個方面闡述了其黑人民族主義思想。政治上,黑人白人地位不平等,白人在非洲的殖民主義統治比比皆是。美國的種族價值觀及黑人內部男尊女卑的傳統造成了黑人婦女巨大的精神壓力,形成了對她們的雙重壓迫。艾麗絲·沃克就巧妙地透過美國現實中重大的社會問題,用細膩的筆觸控訴了不平等待遇。文化上,沃克捍衛著黑人傳統文化。從美國黑人布魯斯音樂到代表黑人婦女情誼的百納被,我們都可以看到沉淀在小說中的黑人民族文化。宗教上,沃克把自己的自然主義宗教觀投射到了《紫色》的創作里。從主人公茜莉對上帝的無限崇拜到后來因人格蛻變造成的對上帝的質疑都體現著沃克的宗教觀念。
四、新現實主義寫作手法與構建黑人民族主義思想的關系
20世紀70年代,美國文壇中興起了新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作家們在寫作方式和主題的選材上更貼近現實,著重刻畫和批判社會中的主要矛盾,寫作內容正視現實,受到了包括底層讀者在內的廣泛歡迎。艾麗絲·沃克的《紫色》就毫不例外地繼承了傳統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吸取后現代主義的寫作經驗,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敘事手法。沃克在構建其黑人民族主義思想時運用了黑人英語、雙重敘事聚焦、心理描寫、書信體等幾種新現實主義風格的創作手法,展現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別和種族雙重壓迫的悲慘境界,以及對這種雙重壓迫的反抗和完美生活的追求。正因如此,艾麗絲·沃克的《紫色》也就成為了當代美國黑人文學界中一部不可多得的新現實主義寫作風格作品。
五、結語
艾麗絲·沃克的《紫色》是美國當代文壇中一抹濃重的色彩,是當代黑人文學的最高點。本篇文章從艾麗絲·沃克的生活和學習背景入手,依據其黑人民族主義精神的內容,梳理出《紫色》中所反映的黑人民族主義思想。在文學作品中,作家政治思想的表達必須要有合適的文學途徑來構建。因此,沃克在構建自己黑人民族主義思想時運用新現實主義風格的創作方法,成功地將其黑人民族主義的政治思想淋漓盡致地傾注在了她的《紫色》一書中。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