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試論女性對石窟發展變化的影響

2017-03-31 20:44:19林梅甘霖
絲綢之路 2016年24期

林梅++甘霖

[摘要]在佛教文化的發展傳播歷程中,女性發揮了重要作用。女性接受佛教思想影響后,虔誠信仰,加速了佛教文化思想的中國化、世俗化、生活化。本文以甘肅麥積山石窟和重慶大足石刻為例,探討女性對于佛教石窟發展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佛教石窟;女性造像;孝道思想

[中圖分類號]K8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24-0032-05

麥積山石窟始于十六國后秦,①而大足石刻始于初唐。②考察佛教史和中國女性史,我們可以發現,女性和石窟的關系非常密切。筆者通過考察麥積山石窟和重慶大足石刻兩地女性造像,研究這兩處從早期到晚期女性造像的發展過程,從中發現突出的共同點是貫穿始終的“孝道思想”,孝行孝舉是石窟開鑿建造的重要動力。麥積山石窟早期女性造像反映的是女性獲得社會宗教地位,尋找心靈和精神的慰藉,創造了走向家以外,建造佛教石窟、寺廟過程的第一步。后期的大足石刻女性造像,展現了佛教在中國世俗化、本土化的演變進程。作為佛教文化的載體,石窟寺廟展示了佛教文化中女性內在的精神能力和思想才智。女性加速了佛教文化思想的中國化,使其尊道、敬儒,并滲透融合,讓佛教傳播世俗化、生活化、功利化。可見女性對石窟藝術發展的貢獻。本文以麥積山北魏至宋時期女性造像,重慶大足石刻唐宋女性造像為例,就女性和佛教石窟發展的關系試作探討。不足之處,祈請斧正。

一、女性接受傳播佛教思想對石窟發展的推動作用

從佛教產生初期到石窟的興建,大量有思想覺悟的女性開始接觸佛教思想。受其影響,女性為從佛教領域獲得自身生存的社會地位,繼而弘揚佛教,皈依佛門,開窟造像,加速了佛教中國化、世俗化、功利化進程,使佛教石窟在中國得到充分的發展。在釋迦牟尼誕生之前,女性在印度得不到尊重。在古印度,女性是沒有社會、政治、宗教等權利的。女性地位和首陀羅地位一樣,是最低賤的一類公民,她們無條件地服從男性,違背就是大逆不道。女性被置身于各種無可奈何的生存情勢之下,被貶低為“照亮通往地獄的火炬”。在印度種姓制度制約下,女性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可言。在婆羅門教的《法典》中,就明確寫道:“女人不但能使愚昧的人墜落,誤入歧途,也能使博學的人成為貪欲和嗔恨的奴隸。”在家庭中,不管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女性,都不能單獨從事活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且完全沒有自由。在佛教發展過程中,為追求人格的圓滿和男女平等的社會地位,女性對社會及其家庭中男性產生影響、傳播弘揚佛教思想的實例眾多,這里先介紹幾位對佛教發展影響巨大的杰出女性。

首先是千古第一比丘尼大愛道夫人。《大愛道比丘尼經》主要記述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姨母、千古第一比丘尼大愛道夫人從幼年撫養悉達多長大成人事跡,這是一部敘述比丘尼祖師大愛道出家因緣的經典。③大愛道紓尊降貴,接受“八敬法”的要求,身先表率,帶領500位釋迦族的女子出家,是比丘尼僧團成立功不可沒的第一人。她也是影響佛教文化的第一女性。《大愛道比丘尼經》說,女性修行必須嚴格遵守八敬法 ,學會自覺、自尊、自重、自愛 ,并如法的依止僧眾 ,從差別中完善自身 ,達成人格的圓滿 ,實現最終的平等——修煉成佛 。這是八敬對女性修道者最大的意義與作用。比丘尼僧團的建立對女性無疑是一種福音。在這里,王后、公主、貴夫人、寡婦、喪失子女的母親、孤獨的女人、妓女、被遺忘之人,無論種姓和地位怎樣,由于皈依了僧團,她們在同一立足之處相遇,享受至高的精神慰藉和安樂,呼吸著生活在邊遠之鄉或皇宮大院之人無法得到的自由空氣。許多或許會被遺忘之人,由于皈依了僧團,從而使自己在各方面得以聞名,并且獲得了作為人的基本尊嚴,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觀。這一切不能低估大愛道這些早期杰出女性沖破男女之間不平等的性別歧視,從差別中完善自身 ,達成人格的圓滿 ,最終實現的男女平等社會地位的行為。我們知道石窟的開鑿是有愿求功利目的性的,石窟是表現佛教思想的載體,先有佛教思想而后有石窟開鑿,石窟是用于修禪、觀想、禮拜、弘揚佛法的。佛教初期,釋迦牟尼在佛教思想形成時,佛陀的姨母大愛道這位杰出的女性就紓尊降貴,接受“八敬法”,出家為比丘尼。她對佛教思想戒律制度起到影響。同時,女性自身獲得社會宗教地位。比丘尼身份,使她們從家庭走向社會,使自我價值獨立存在于社會,擺脫了附庸地位。由于女性生理的特定條件限制,居住、修心需與男性分隔場所,這是導致女性開鑿石窟、興建寺院的重要因素。

在佛教思想產生初期,女性就已經和石窟形影不離,佛教石窟一出現,女性造像隨之出現。佛教石窟始創于佛教發源地印度,最早的佛教石窟是開鑿于約公元2世紀初年、位于印度西海岸蒲那城附近的巴雅石窟。其次為開鑿于公元175年左右的貝德薩石窟,大約開鑿于公元1世紀初年的卡爾拉石窟,位于奧蘭加巴德城西北、約開鑿于公元前一二世紀至1世紀的阿旃陀石窟,約建于1世紀的納西克石窟等。在佛教產生造像時期,大約是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統治時期就已經出現女性形象。如印度早期佛教藝術,山奇大窣堵波西門一件表現佛陀“返家”浮雕中,浮雕板頂部的“托胎圖”是摩耶婦人在迦毗邏衛城橫臥榻上的形象。④新疆臨近中亞、印度,佛教大乘、小乘向中國本土傳播,首先經過新疆,新疆地區的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7窟壁畫中,就有建于南北朝末期鞠氏高昌時代的女性供養人造像,身著長袍,頭不戴冠,身后一條長絹及地 。

在佛教發展史上,借用佛教影響男性思想的第二位女性是著名女性佛教學者、鳩摩羅什的母親耆婆。她出生于公元4世紀西域的四大佛教文化中心之一龜茲,父親和哥哥都先后做過龜茲國王。她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屢次治愈佛弟子之病,曾引導弒父之阿阇世王至佛陀面前懺悔,曾經攻讀許多佛教的經論。可是在那個充滿偏見的封建社會里,她身為女性,也只能給達官貴族做個顯赫夫人。后來嫁給龜茲國師鳩摩炎,在兒子鳩摩羅什7歲時,猛然悟道,并發誓:若不能剃發出家,就不吃不喝。之后,她將兒子培育成舉世聞名的佛教學者。羅什母曾對羅什說:“方等深教,應大闡真丹。傳之東土,唯爾之力。但于自身無利,其可如何?”羅什說:“大士之道,利彼忘軀。若必使大化流傳,能洗悟蒙俗,雖復身當爐鑊,苦而無恨。”⑤耆婆不但自己舍棄王宮的榮華富貴,且度子出家,教育兒子成為佛門龍象,為佛教經典的翻譯流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公元401年,十六國后秦時期,由于姚興推崇佛法,于弘始三年(401)討伐后涼,將鳩摩羅什迎至長安,待以國師之禮,請鳩摩羅什于逍遙園澄玄堂演說佛經。姚興親自參與翻譯佛經,“羅什持胡本,興執舊經,以相考校”,“共相提挈,發明幽致”。在姚興的扶持和影響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消息傳開,后秦國就有八百多名頗有素養的僧人也來拜鳩摩羅什為師,其中有著名的高僧道生、僧肇、道融、僧睿,號稱四大弟子。鳩摩羅什在這八百多弟子的協助下,經過十多年的辛勤努力,用漢文翻譯出《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法華》《維摩》等經書,以及《十二門》《大智度》等經論共74部,384卷,完整系統地介紹了大乘派空宗的唯心主義學說,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譯經使佛教造像內容有了依據,開窟使佛教教義得到形象化傳播,使修行者有修煉的道場。此后,佛教思想在中國得到了廣泛傳播弘揚。這是耆婆這位女性慈母通過對家庭男性及社會產生影響,推動了佛教思想的傳播。

佛教傳入中國后, 北魏皇室在云岡和龍門等處興建佛教石窟,在石窟中反映世俗社會皇室貴族的人物事情,女性造像和題記數量眾多。云岡第11窟《北魏太和七年邑義信士女造像記》是北魏王室的皇家女性皇后參與造像的史料。女性太后開鑿的洛陽龍門石窟中,具有代表的是“皇甫公窟”。該窟是由北魏孝明帝與其母胡靈太后為代表的的胡氏家族與皇甫家族經過多年經營而成的洞窟,洞窟中表現的是“君權神授”的政治內涵。皇甫公窟北壁龕下亦刻供養人行列。最顯赫的是賓陽洞門內側兩壁下方浮雕大型供養人(現藏美國波士頓和紐約藝術博物館)。左為孝文帝及群臣禮佛圖,右為文昭太后及妃嬪禮佛圖。在古陽洞南壁(正光三年,522)、西山老龍窩(正光五年,524)、西山蓮花洞北壁(孝昌元年,525)和西山火燒洞(年代不詳)中迄今都還可見到與胡靈太后及其家族有關的題記。⑥北魏正光二年(521),宣武帝元恪的女兒永泰公主,在中岳嵩山“出欲入道為尼”, 弘傳佛法。南朝梁武帝時,其女兒明練公主等女性信徒出家為尼。西魏時,有乙弗后在麥積山出家為尼。《中國佛教史》記述了隋文帝受女性比丘尼智仙女尼教化的事例。隋文帝即位后,改變了周武帝毀滅佛法的政策,把佛教作為其鞏固政權的工具,佛教在此時期也綜合了南北體系,形成了新的特色。這與隋文帝出生在般若尼寺受到智仙女尼的撫養和教導有著密切的關系。隋文帝下令改變佛教政策,命令每家出錢營造經像,允許人們出家。隋文帝一生都致力于佛教的傳播,對當時的佛教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唐代,佛教石窟更是蓬勃發展,奉先寺石窟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是武則天捐出了二萬貫脂粉錢修建的造像。現存有《武則天為父母寫經發愿文》,這些地位崇高的女性行孝弘揚佛法的舉措,⑦自然會形成眾多女性上行下效的風氣。這也是女性推動佛教石窟寺發展的歷史見證。唐代《禪宗大德悟道因緣薈萃》一文講述了女性無盡藏比丘尼對六祖慧能成佛的影響。慧能是禪宗之六祖,在禪宗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慧能經常聽比丘尼無盡藏讀誦《涅盤經》經文,因悟性極高,由無盡藏比丘尼引導成為佛門大德之人。唐代,著名的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大都有女性造像, 其場面宏大,與女性造像相關人物圖眾多,如張淮深夫婦出行圖、榆林窟慕容歸盈夫婦出行圖等。現保存最完好的西魏第285窟,現存人物畫像124身,題記50條,記載了女性供養人造像,其中題名 “比丘尼道容供養之像”“信女阿丑供養”“清信女”“史崇姬”等敦煌女性畫像,在唐及其后五代宋久興不衰。唐朝文成公主嫁到了西藏,把佛教文化也帶到了西藏,為西藏佛教的源流播下了重要的種子。藏傳佛教密宗認為,進藏嫁給松贊干布的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是度母神的化身,分別尊她們為白度母和綠度母,亦是觀音之化身,這種思想在密宗傳弘范圍內的諸石窟女性造像中很有影響。這也是唐朝前后大乘佛教思想興盛傳播的體現。榆林窟也有西夏時期藏傳佛教壁畫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綠度母的形象。這些都反映了女性信徒對佛教的熱情追求及對石窟發展作用的相關內容。

綜上所述,女性對于佛教的影響深遠,她們堅定的佛教信仰使得佛教精神得以傳播。同時,對社會的男性,包括皇帝、高僧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佛教對女性本身的意義也十分巨大,它使古代女性從封建思想束縛中得以解放,讓她們從家庭走向社會,實現自我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石窟藝術的迅猛發展

二、麥積山女性相關洞窟在石窟發展中的歷史價值

北朝是麥積山石窟興建的一個興盛時期。北魏時期,盡管太武帝進行了滅佛運動,但文成帝很快恢復佛教地位。《魏書·釋老志》記載,沙門統曇曜于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于一世”。 《魏書·釋老志》提道:“今之僧寺,無處不有。”受佛教迅猛發展影響,麥積山石窟出現空前繁榮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麥積山石窟的興盛也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麥積山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的開鑿和修繕,現存大小窟龕221個,現存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近1000平方米。⑧現存洞窟有 23個窟龕中保存有女性造像資料。其中,80窟有3身女性供養人造像,76窟共6身女供養人及比丘尼造像,21窟共4身女供養人造像,156窟有1身女性造像,100窟共4身女供養人造像,16窟有女供養人像10身和比丘尼10身,142窟共5身女供養人造像,92窟有5身比丘尼及女供養人造像,93窟有比丘尼女性造像 3 身,131窟有2身女供養人造像,163 窟影塑比丘尼1身、女供養人造像3身,159窟有女供養人造像8身、比丘尼1身(此窟影塑女性供養人造像可見題記:榜題框內墨書“比丘……”“亡母龍歡□供養……”“亡媳三雙……”“……供養”“亡媳阿奴供養佛”等),161窟繪女供養人造像2身,126窟現存女供養人造像3身、比丘尼1身,165窟現存女供養人造像2身,26窟女性現存供養人造像2身,27窟現存女性供養人造像2身,110窟女性供養人造像約10身(存有題記,殘存造像墨書榜題:“□□□……”“玄寶妻……”“□□妻……”“伏生妻鄭旬女供養佛時”“ □□□春花供養佛時”“夏侯妻皇□□……”“喬妻遠……養佛□”“ 供養佛時談妻王勝”“比丘尼……”),120窟共有女供養人造像4 身、比丘尼 2身(存題記,殘存2條墨書榜題:“比丘尼法靜供……時”“ 比丘尼道□供養佛□”)。 麥積山石窟中,早期北朝洞窟保存相對較多,由于氣候多雨潮濕,大多洞窟文字壁畫內容脫落無存。現就壁畫內容保存較完整的西魏第127窟女性內容對石窟發展的作用進行解析。

從現存石窟及大量的精美彩塑藝術可知,麥積山石窟保存女性造像內容較多。西魏時期,秦州地區已是佛教中心,有大量僧人活動于此,麥積山石窟的開鑿活動十分興盛。西魏乙弗后在失寵后,以女尼的身份來到秦州,《北史·后妃列傳》記載:西魏大統元年(535),“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失寵,依子秦州刺史武都王戊在麥積山為尼,召僧設供,令侍婢數十人出家,手為落發,事畢,乃入室,引被自覆而崩,年三十一,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后號寂陵。”乙弗氏出家于麥積山,與其子武都王元戊任秦州剌史有一定關系。作為當地父母官的秦州刺史武都王元戊,在朝廷的安排下,把母后安置在有“秦地林泉之冠”的麥積山石窟。從佛教發展歷史過程可以看出,許多古代女性,在生活中自身遭受磨難時,大多依托佛教寺院或石窟作為自身生存的避難所。她們因禮佛,在磨難時身份轉變成為比丘尼,從而獲得等同于男性而不必依附男性或家庭、并能獨立面對社會的生存空間,如寺院或石窟寺等修行場所,從而改變自身附庸可悲的生存命運。早期,女性從佛教思想的庇護中受益匪淺。到后期,在女性現實生活思想的影響下,佛教中國化、世俗化,女性信徒增多,并積極從佛教思想、經典、情感各方面影響男性,從而推動佛教石窟興盛發展。保存于麥積山的宋代《秦州雄武軍隴城縣第六保瑞應寺再葬佛舍利記》云:“昔西魏大統元年,再修崖閣,重興寺宇。”西魏文帝廢皇后乙弗氏,令其“出家為尼”,“復徙后居秦州,依子秦州刺史武都王”。⑨麥積山43窟,據專家考證,為“鑿麥積崖為龕而葬”的“寂陵”窟。因西魏文皇后乙弗氏依子秦州刺史武都王,在麥積山出家為尼,并在大統六年由于政治的需要而被賜死于秦州,后奉敕“愿至尊享千萬歲,天下康寧,死無恨也”“鑿麥積崖為龕而葬”。據這一重要的歷史記載和一些專家學者考證,麥積山127窟當是乙弗后功德窟,⑩而洞窟主要的主持營建者是乙弗后之子、秦州刺史武都王元戊,洞窟內的所有內容有一個明顯的主題,就是對乙弗后之死的深切懷念。這與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其中孝道思想內容貫穿始終。孝道思想中涉及女性的情感、地位、生存生活與現實相關內容,是推進此窟興建的主要動力因素。由此可見,女性對佛教石窟營建發展的作用。由于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在麥積山的活動,使麥積山北朝石窟藝術突出表現其中的孝道思想內容,并貫穿整個127窟。

麥積山石窟127窟正壁是涅般經變。這應與功德主乙弗后被賜死有關。洞窟壁畫是乙弗后死后由武都王元戊發愿主持營建的,武都王把對母后乙弗后的懷念曲折地通過佛教涅般思想表達出來。壁畫中最為精彩的情節是八王爭分舍利,是在寓意懷念之情。右壁的西方凈土變,是武都王元戊希望母后死后能往生西方凈土,永得安樂。壁畫中表現天國凈土思想的如宮殿、侍從、樂舞、凈水池、蓮花、樹木等各種美好的事物,應有盡有。

127窟維摩詰經變,在“觀眾生品”壁畫中繪有一形象極為飄逸灑脫的天女,位于主要人物維摩詰與文殊的中間,似有特意表達懷念之情,或許這一天女象征乙弗后,是武都王戊再次提高母后地位。

127窟地獄、十惡十善圖,是以勸惡行善思想,要求人們的行為規范。乙弗后在生前善良而多行善事。這與大足16 窟孝道“勸惡行善”內容相似。

127窟頂壁繪帝釋天。帝釋天是三十三天的最高統治者,是一種權力的象征。壁畫中形式是以中國傳統的東王公乘龍車來表現,以突出權力的象征意義。但壁畫中并不是如莫高窟249窟等一樣,同時也畫出帝釋天妃形象,而是在帝釋天的前面畫一飛行的女性天人形象。這種畫法很有可能就是繪畫者要表達的是當今帝王與王后,即文帝與乙弗后。這與乙弗后早已被廢帝后稱號有關。

127窟薩垂太子舍身飼虎本生故事畫的繪制,寓意乙弗后的死是一種“舍身飼虎”的精神,也寓意乙弗后將成佛果。

127窟睒子本生,突出表現的是洞窟的實出資者武都王元戊的個人功德,即強調一個“孝”字。在這里武都王元戊以兒子的身份,表達了對母后的孝敬與懷念。

聯系到乙弗后之死的社會背景,回過頭來再考察127窟壁畫內容時,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綜觀127窟洞窟壁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特征:在洞窟壁畫中有幾處突出表現女性的畫面,如窟頂帝釋天前之天人、維摩詰經變中之天女、七佛中之女尼。這些都是一種以曲折表達的方式,反映對乙弗后本人的懷念,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孝道思想。

麥積山127窟是乙弗后功德窟,主要表現涉及女性內容的孝道思想,此窟的主持營建者是乙弗后之子、秦州刺史武都王元戊,洞窟內的所有內容有一個明顯的主題——對乙弗后之死深切懷念,強調 “孝道”。孝道內容貫穿洞窟始終。孝道思想中的女性因素影響,推進了石窟的發展。

三、大足石刻唐宋女性造像所反映的石窟發展的重大變化

從目前眾多研究中可知,無論是大足寶頂山大佛灣第15~17號龕,還是小佛灣第3號窟,都是表現佛教融合儒教孝道思想的內容,可以看出佛教同中國傳統儒教思想融合及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過程。《孝順儀》引宗賾頌文說:“佛以孝為宗,巖前古道路。微塵菩薩子,盡人此門中。 ”密宗“釋儒皆宗之,其唯孝道矣。”11寶頂山石窟是大足名僧趙智鳳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1174~1252)主持建造、先后經歷70余年完成的一座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其中大佛灣是向外界說教宣傳的外道場,小佛灣是密教信徒修行、觀想、受戒的內道場。四周圍分布有13處結界像,有龍頭山、佛祖巖等。在大足石刻造像群中,規模較大是北山佛灣共5處,約450龕,寶頂山15處,摩崖60鋪,窟2個。其它地區有的3龕,有的10多龕等。大足唐宋石刻中涉及女性造像內容的窟約有29窟,龕約有37個以上。分別是58、240、52、24、51、243、245、281、32、279、168、149、137、252、136、110、1、40、249、279、253、168、176、15、17、18、20、31、122窟。12其中,寶頂大佛灣15號窟(龕)《報父母恩重經變》中的女性造像最為突出,將父母養育兒女的辛苦不易集中為“十恩圖”,其左右刻有懷胎守護、臨產、受苦、咽苦吐甘、推干就濕、哺乳不盡、洗滌不盡、為造惡業、生子忘憂、究竟憐憫等“十恩”。集中表現了母親從懷胎到兒女成長為之付出的“十恩德”,也表現了女性寄托佛祖的庇護以求平安的過程。懷胎守護恩中,孕婦端莊,頌曰“母黃如有病,動轉亦身難”,表現生育艱辛。“第二臨產受苦恩”,圖刻產婦立像,有侍女攙扶,還有接生婦女,右邊,男巫師手持“令牌”驅邪。頌曰:“……慈親苦……人眼淚……慈父聞將產,空惶不自持……生都未報……”從這些言辭和造像中,就能感到對生育的恐慌與不安,同時也有她們對神靈、佛祖的祈求保護依賴心態。“咽苦吐甘恩”生動表現了慈母吃苦育兒的生動情景。“推干就濕恩”頌曰“諸佛亦何偏”。從中可見尋求佛祖的庇護慰藉的心情。此窟雖是依佛教《報父母恩重經變》雕刻表現,但是實際表現的是現實女性的多種苦難,借佛教引導子女用孝道修練佛性的儒教孝道思想內容。以孝道思想引發開石窟造像的還有兒子為母親造像刻經的,例如大足宋代多寶塔刑信道鐫造善財參禮龕、題記等。編號為3號、5號、6號、11號、13號、14號、16號、17號、19號、22號、24號、26號、32號、34號、37號、38號、40號、42號、49號、56號、59號、66號、67號。題記為:“砌塔道人刑信道為母親王氏二娘自備錢鐫五十三位善知識愿母親超生佛地。”男子無論追思亡妻或為女子求福貴,為母親造功德,這都體現出女性在當時男性心目中的情感地位和家庭生活中的社會地位的變化。可見孝道思想是女性誘發石窟開鑿發展的一個極大動力因素。寶頂大佛灣17號窟龕“吹笛女”,20號窟龕石刻“養雞女”,北山122號龕《袔利帝母》左壁龕內乳母造像。其中,女性頭飾包髻源于巴蜀女性遺風裝扮——絲帕纏頭。這些都是本土世俗化、現實社會中的女性造像內容,從中可見佛教文化在中國世俗化演變的進程。

在女性的佛教信仰中,民間是按照自己的愿望來組織經典的,佛教給人們以慰藉,以希望,以精神的指引,人們則賦予佛教以新的內容和形式。在《報父母恩重經變》中所倡導的某些思想,也折射出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下的女性生活狀況。大足女性造像題記不少是為亡故的親人所寫的,是孝道思想推動石窟發展的實例。還有北山佛灣137號窟,南山5號窟、4號窟,佛耳巖2號窟。另外類似的還有110號窟,168號窟、51號窟、149號窟、253號窟、峰山寺7號窟、佛耳巖4號窟。如北山佛灣249號,北山佛灣52號“女弟子黎氏奉為亡夫劉□設等。這些都是包含女性的全家共同開窟信佛的實例。

歷史上,大足地區觀音信仰極為廣泛。隋、唐以來,由于大乘佛教思想流行、《觀音經》深入流傳,大足北山佛灣有觀音像窟龕85龕,其中觀音造像龕45龕,確實 “是中古代女性造像的大觀園”。13《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音能以各種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幫助世人解救困難,觀音有三十二變化身等。大乘佛教主張女性可以成佛,《法華經》上就有龍女成佛的故事。她們所證的果位和智慧與男人一樣。在中國佛教中,影響最大的菩薩是觀世音菩薩。他很久以前就已經成佛,號正法明如來,有三十二相。大乘佛教中,他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因為他可以根據眾生的不同需要而化現各種形象,度化眾生。觀世音菩薩在大乘佛教中現女身,說明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的提升。眾多女性造像、題記等內容說明,女性信徒是石窟發展的催化劑,是加速佛教中國化、世俗化、功利化進程的主要動力。

大足石刻的女性造像,無論是表現孝道內容,或菩薩、世俗人物,都有眾多涉及女性現實生活的內容。從中我們看到佛教在吸收儒教思想內容后得以在中國發揚光大,外來佛教文化在大足石刻幾乎本土化。大足石窟的佛教藝術文化向著世俗化、儒教化轉變發展,其中眾多體現孝道思想的女性造像內容對石窟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

四、結語

通過對麥積山石窟和大足石刻女性造像、題記內容整理歸納,可以發現,佛教石窟中的女性造像比比皆是,佛教擁有眾多女性信徒,女性信徒廣泛傳播佛教思想并影響男性,推動佛教在中國的扎根發展,使佛教在中國本土化、世俗化。佛教在吸收儒教思想內容后,得以在中國發揚光大,女性起到了重要作用。麥積山石窟和大足石刻共同的特點是中國儒教“孝道”思想影響下為其母(女性)開功德窟,其中“孝道”思想是石窟開鑿的重要動力因素。女性對佛教思想內涵體系的形成、石窟開窟建造及繪畫藝術的完善精美產生了深刻久遠的影響,是佛教石窟發展強有力的推動者。

[注 釋]

①初世賓、初昉:《麥積崖的開創年代與相關問題》,載《麥積山石窟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44頁。

②劉長久:《由大足石窟研究綜論》,《大足石刻研究文集》(第三輯),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8頁。

③《大愛道比丘尼經》,大正藏律部二四冊,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第9945頁中至9955頁上。

④[英]約翰·馬歇兒著、王冀青譯:《犍陀羅佛教藝術》,甘肅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頁。

⑤慧皎:《高僧傳》,南京金陵刻經處1987年出版發行,第497~554頁。

⑥該題記拓片載《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北朝卷第4冊,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86頁。

⑦鄭炳林、徐曉麗:《讀俄藏敦煌文獻12冊幾件非佛經文獻札記》,《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第81頁。

⑧孫曉峰:《麥積山石窟北朝供養人調查》,載《麥積山石窟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175頁。

⑨李延壽:《北史》卷13《列傳第一》,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506~507頁。

⑩鄭炳林、沙武田:《麥積山第127窟為乙弗皇后功德窟試論》,載《天水麥積山石窟研究文集》(上冊),甘肅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第614頁。

11侯沖:《宗賾孝行錄及其與大足寶頂勸孝石刻的關系》,《大足石刻研究文集》(第四輯),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版,第 313頁。

12林梅:《由大足唐宋造像內容談婦女與宗教的關聯》,《大足石刻研究文集》(第五輯),重慶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頁。

13劉光霞:《大足北山佛灣觀音坐式芻議》,《大足石刻研究文集》(第五輯),重慶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欧美午夜性视频|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毛片在线播放a|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91伊人国产|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538精品在线观看|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 无码'专区第一页| 成年A级毛片| 国产自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色偷偷一区|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视频二区|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天堂|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五月天福利视频| 天天躁狠狠躁|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成人网| 国产色婷婷|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亚洲天堂高清|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在线综合| 久久综合色88| 99一级毛片| 亚洲性一区|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欧美色丁香|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