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澤慧+宋承益
摘要:指出了華寧縣柿子以早熟、優質、供應期長見長,并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化、規范化的生產管理模式。分析了其柿子產業發展情況和現有優勢,探討了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思路,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柿子;栽培;現狀;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S66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5005002
1引言
柿子,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原產地在中國,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華寧縣廣大山區農民自古以來就有種植柿子習俗,到了秋冬季節,每個村子都能看到紅艷的柿子掛滿枝頭,既妝點了風景,又提高了經濟收入,為村民喜聞樂見的常見水果。
2自然條件
華寧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公元前111年就設毋單縣,1932年改稱華寧縣沿用至今。
2.1地理位置
華寧縣位于云南省中部,地理坐標處于北緯23°59′~24°34′、東經102°49′~103°09′之間。北倚澄江、宜良,南連建水,東鄰彌勒,西靠通海、江川。境內東西寬34 km,南北長59 km,總面積125090 hm2。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53 km,距省府昆明148 km。
2.2地質地貌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東西狹、南北長,山地、峽谷、高原、盆地交錯分布。華寧縣最高峰磨豆山海拔2663.1 m,最低海拔磨法沖江邊1110 m,相對高差1553.1 m。
2.3氣候特征
華寧縣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由于地形復雜,“立體氣候”較為明顯,具有光足質好、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雨熱同季、干濕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在17 ℃左右,2014年降水量956.6 mm。
2.4水文特征
華寧縣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分屬珠江水系,珠江上游南盤江的一段,在境內流經華寧縣,長度90 km,流域面積5044 km2,其主要一級支流由北向南有海口河、青龍河、龍洞河、曲江河。
3柿子產業發展情況
柿子是一種廣泛種植的重要果樹,主要種植地區在河南、山西、陜西、河北等地山區。果實直徑在5~8 cm左右,黃色至紅色。柿子含有維生素A和少量維生素C,具有清熱、潤肺、生津、解毒等功效;對咳嗽、吐血、熱渴、口瘡、熱痢、便血有療效。同時,柿子為優良的降血壓食品,適宜高血壓、痔瘡出血、大便秘結者食用,還適宜飲酒過量或長期飲酒者食用。
3.1基本情況
截至2015年底,華寧縣累計種植柿子4萬余畝,柿子產量1.7萬余t,產值4000萬余元。其中:澀柿產量近1.7萬t,產值近4000萬元,銷往廣州、深圳、福建、上海、湖南、貴州,平均價格為2.3元/kg(最高7.0元/kg),其中盤溪鎮產量10700 t,占全縣柿子總產量的62%。
3.2發展特點
早熟、鮮果供應期長、優質是華寧柿子的亮點。
華寧屬于典型的山區立體氣候,海拔高差1500余m,特殊的氣候決定了華寧柿子的以眾不同。正常氣候條件下,華寧低海拔地區柿子及高海拔地區甜柿從8月上旬開始采摘銷售,而遇到陰雨天氣較多的情況,則從8月中旬開始采摘銷售。比廣西提早20~30 d成熟,比北方提早30~60 d。高海拔地區澀柿則可在樹上保存至次年1月,鮮果供應期達半年之久。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加上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保證了華寧柿子果多、果型正、風味濃郁的特點。這無形地增加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鮮果主要銷往廣東、福建,有一部分又由廣東客戶轉銷香港。2011年,產品又銷到泰國、越南,近兩年又開始銷往新疆等地。
3.3產業發展推進方法
(1)科技入戶、典型示范。抓住時機,適時開展技術培訓,加大綠色食品柿子生產技術的推廣力度。
(2)市場帶動、項目推進。產業經濟是市場經濟,重視引導企業進行市場的拓展,運用市場機制,推動產業發展。
(3)品牌認證、增強后勁。華寧柿子注冊了“阿貝楚”柿子商標,認證了“綠色食品”, 審定了“阿貝楚”澀柿、“次郎”甜柿良種,認證了“華寧柿子”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認證促進了該縣柿子產業健康發展。
(4)整合項目、發展產業。近年來,柿子產業發展整合了林業的石漠化項目、扶貧的整村推進項目和良種推廣項目,有力的促進柿子產業的穩步發展。
(5)雨季種植、省時省工。從常規的冬春季節種植轉變為夏季種植(6~9月),有效解決了種植后澆水難的問題,減少了農戶種植柿樹的用工量,節約了種植成本,提高了種植成活率并縮短嫁接周期,為柿農早日收益打下了基礎。
4華寧縣柿子產業發展的現有優勢
4.1擁有云南省“第一個”柿子“綠色食品”證證書
為樹立華寧縣柿子品牌形象,在縣委、政府和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公司注冊了“阿貝楚”柿子商標,組織申辦了“綠色食品”,并于2004年12月榮獲“綠色食品”認證,成為了云南省“第一個”、全國“第二個”柿子“綠色食品”,使其在全國全省同行業據領先地位和有較強的競爭力。
4.2通過了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阿貝楚”柿子韻涵濃郁的民族文化,“阿貝楚”是華寧縣偏遠山區的一個彝族村寨,系彝語“柿子”之意,說明柿子在該縣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是一個承載云南彝族悠久歷史文化有生命力和靈魂的智慧之果。
4.3有一整套科學化規范化的生產技術標準
華寧柿子整個生產流通過程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的嚴格管理。該縣按照國家有關綠色食品生產的要求,結合“華寧柿子”地理標志認定,開展了產品地方規范工作制定了《華寧柿子綠色食品地方規范》,目前已通過專家評審。規范系統地闡述了柿子的育苗、栽培、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疏蕾、疏果、病蟲害治、果品采收及貯藏與加工等生產種植技術,使生產達到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
5存在的問題
華寧柿子栽培雖然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后續深加工不能滿足要求。華寧柿子鮮果低海拔地區早熟果及甜柿以外銷為主,而高海拔地區果子成熟時已無外銷優勢,本地鮮果消耗有限,在平原地區流行的柿子醋、柿子醬、柿子餅無人做,僅有的小型柿子酒加工企業滿足不了需求,造成高海拔地區鮮果無人問津的局面,嚴重制約了柿子產業的發展。
6發展思路
發展深加工企業,促進柿子產業發展是華寧柿子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
品種引進及推廣。華寧澀柿以水柿為主,甜柿以次朗、富有為主。水柿在本地很難進行深加工,引進推廣適宜深加工品種,改變品種單一現狀是華寧高海拔地區發展柿子產業的重要途徑。
華寧全境均適宜種植柿子,低海拔地區種植只需加強引導,但面積有限;引進適宜深加工的品種加與推廣、加工技術的培訓、發展加工企業是高海拔地區發展柿子產業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先明,秦仲麒,涂俊凡.湖北省柿子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5(26):47~50.
[2]張延華.洛陽市柿子栽培技術及優化措施[J].中國園藝文摘,2013(9):181~182.
[3]穆娟.富平縣柿子產業現狀與發展思路[J].陜西農業科學,2012(4):188~189.
[4]張曉宇.富平縣柿子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現代園藝,2012(1):21~22.
[5]武江泳.冀南山區柿子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11(21):39.
[6]王英.富平柿子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20):105~106.
[7]石玉瓊.淺議滎陽市柿子生產現狀及產業發展對策[J].科技風,2010(17):81.
[8]巫燕.廣西平樂恭城柿子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廣西熱帶農業,2007(1):14~15.
[9]石娜娜.青州柿子產業發展現狀[J].農技服務,2016(7):196.
[10]胡青素,龔榜初,譚曉風.柿子的應用價值及發展前景[J].湖南農業科學,2010(1):103~106.
[11]趙紅茹,程鐵鎖,劉立峰.渭南市發展柿子產業的優勢、問題及對策[J].防護林科技,2010(1):78~80.
[12]錢海榮,李建軍,王清江.涉縣柿子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河北林業科技,2009(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