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蕓
【摘 要】就當前的教育現狀來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紅色革命文化是一種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現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對高校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紅色革命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動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紅色 革命文化 思政工作 策略
高校是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發展的重要陣地,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主要場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了解祖國的優秀文化,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成長與祖國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從而使其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厚重使命。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從而能夠讓他們自覺地維護祖國的利益和榮譽。但是當前大學教育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創新教育方式,有效解決教育方面的問題。
一、當前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育形式比較單一
當前高校的思想教育形式仍然采用傳統教學中單一講述的形式,不能與現實先進的教育形式相融合,缺乏人文關懷。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受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有限,且因人數較多,高校教學中都是大教室上課,教學秩序難以得到很好的維護。教學往往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會產生厭倦心理,學生也會厭倦這種教學方式,學習積極性不高,最終導致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育內容枯燥
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內容從中學到大學各個階段都有重復,許多內容學生非常熟悉,無法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此外,思政教材的內容過于強調知識性和系統性,對時代發展的脈搏沒有很好地把握,內容僵化空洞讓學生感到教學枯燥無味。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缺少針對性,教學中很多內容只是流于形式,沒有貼近生活實際,利用這些內容進行教學缺乏說服力。全國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版本都是統一的版本,從表面上看是統一意識形態,實質上卻削弱了黨政國策的宣傳力度。我國傳統文化發展有悠久的歷史,尤其是中國革命涌現出的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更應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題材。為此,教師應該跳出課本的局限,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
(三)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發揮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數教學仍然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采用講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學任務比較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沒有時間在課堂上進行研討。此外,高校思政教育課堂都是大課堂,學生很少有機會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較少,影響教學效率和教育效果。
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
(一)利用紅色文化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大學教學可以通過創設校園文化活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中通過營造紅色文化傳播的氛圍,使大學校園中能夠處處見到紅色文化,從而讓大學生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紅色革命文化教育要立足大眾,鼓舞學生、引導學生,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大學校園中,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服務。校園紅色文化建設應該以藝術的形式展示文化的魅力,在其中挖掘與時代精神相契合的精神,以此來增強文化的感染力。紅色革命文化之所以能夠發展至今,主要原因在于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和探索。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紅色革命文化應注重文化的創新形式。只有不斷創新教育形式才能夠使其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校園文化建設在融入紅色革命文化的同時也應該融入各種現代化的文化元素,打破時空界限,采用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體現教育的表現力。紅色文化教育的大眾化只有堅持思想性和實踐性的統一要求,才能夠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求。
(二)利用紅色文化充實思政課的教學內容
思政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熟悉教學內容,構建教學的基本框架,在保證基本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再組合,將教學重點及難點巧妙結合,實施教學突破,將紅色文化資源充實到大學思政教學內容當中,將教材體系變成教學體系。例如,在講解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時,還可以開設《新民主主義論》以及《論人民民主專政》等學習專題,通過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大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新民主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形成;在講解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時,可以開設《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專題講座,加深大學生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其從學習中感悟老一輩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樂觀主義精神。
(三)利用紅色革命文化創新教學方式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可以采用專題式、案例式教學,也可以采用訪談式教學。其中,專題式教學就是提煉出教學的重點內容,然后再圍繞紅色革命文化為特點的專題開展教學,最后集中組織教學。針對思想政治教育所開設的專題進行教學時,可以采取課前讀原著或者是課上進行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案例式教學是指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設計相關教學案例,按照教學的難點以及教學內容選擇紅色革命文化中相關的案例進行思政教學,將爭議和觀點帶到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訪談式教學則是通過走訪歷史當事人或者是權威的專家,引導學生學習歷史文化,從中感受到歷史事件的真相,深入理解史實的文化內涵。教學方式的創新能夠增強學生學習思政理論的新鮮感,同時還能夠讓他們學習更多的紅色革命文化,進一步強化思政教學的效果。
三、結束語
紅色革命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精神財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文化教育,不僅能夠改變傳統的單一思想文化教育形式,同時還能夠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思想文化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方式除了采用訪談教學、案例教學、專題教學的形式外,將紅色革命文化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當中;還可以借助于現代互聯網發展創設紅色資源網,將紅色革命文化知識匯集在一起,通過網絡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學生的自我完善,從而為國家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江貝貝. 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2]王慶林. 論廣東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運用[J]. 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6(02):47-50.
[3]劉立平. “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2.
[4]舒前毅.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創新高校思政課體驗式教學[J]. 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4(05):23-26.
[5]婁曉林. 論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4.
[6]李子君. 挖掘江西紅色資源 創新思政教育形式[J]. 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03):128-13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