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峰?オ?
在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環境下,結合學校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的任務,我校在專業建設與生產進校園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項目教學”“高效課堂”等多種教學模式成為主流,機電類骨干專業基本完成了“基于工作崗位”的課程改革和在“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改革。我們選擇了微型數控銑床產品開發制作,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較好地引導學生動腦和動手,控制了實習實訓成本,還培養出一大批高水平的技能競賽選手,促進了跨學科實踐型教師隊伍的成長,創新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但是,由于學生認知能力、企業參與度、教師項目教學開發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學效率還是比較低下。
一、中職項目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些年盡管中職教學模式改革一直在進行,但存在重教育管理部門要求,輕教師培養;重教學進度完成,輕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對項目教學缺乏準備,學習效果難以顯現。
(一) 學習習慣不良
部分學生既不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也不配合老師把項目教學做好,只想投機取巧,蒙混過關,該做的實習實操不想動手或大打折扣,該做的筆記、該看的教材和資料也不認真看或根本不看,一切都指望老師一手搞定。
在老師這邊,原本應該嚴格要求的實習難度不得不降低,原本要求獨立完成作業也只能改為老師講學生抄,原本要求考取技能證才能畢業,也成為一句空話,教與學被“劫持”和被“脅迫”。
(二)師資培訓不到位
由于合作企業技術保密,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大,專業建設的師資培訓往往不到位,教師到企業實踐成了為下企業而下企業,無法確定教師的雙師素質是否有提高,專業實踐和專業開發能力沒能得到企業技術骨干人員深度、全面的培訓,使教師在課程開發、完善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成果沒有落實到教學上。
(三)實習原材料成本高
許多中職學校都遇到了機電類專業實習耗材大,實習成本高的難題,學校財政難以支持學生按教學計劃全員參與常規實訓,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不允分。由于學校資源的限制,技能競賽培訓受限于選拔幾名種子選手的層面上,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技能競賽的設想難以實現,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
(四)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不一致
由于認識不足,研究不深,工學結合也流于形式。為了達到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工學結合的要求,一些學校在原有的教學計劃中,生硬地嵌入“工”的內容,在沒有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認真研究的情況下,倉促上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與企業溝通不順暢,管理上又存在盲點,導致了工學結合的形式大于內容。第五、六學期的頂崗實習,往往只是讓學生做一些瑣碎的簡單勞動,學生很可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卻沒有學到應當學會的技能,學生在企業能夠進行崗位輪換的比例也是少之又少。
機電專業真實崗位項目教學的探究
(五)教學科研風氣不盛
科研創新平臺老舊,多以教研組為主,每月教研活動兩次,教研活動重點在宣講和執行學校的教學考評制度,組織一些聽課評課。這兩次教研活動后,基本沒有交集,教師教學工作各自為政,缺乏必要的溝通,論文發表很少,課題研究更少,教科研項目難以開展。
二、 項目教學能力培養策略與機制建設
(一)用邊學邊做的方式重構學習習慣
微型數控銑床產品開發制作和“學做一體化”的實踐,即以產品為教學活動載體,結合專業技能模塊,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材,讓學生在參與產品設計、加工、安裝、調試、檢測的一系列生產過程中,通過邊學邊做的方式,系統學習和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和技能指標。關鍵是把單個的項目與系統的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微型數控銑床產品的開發制作項目,完全符合專業教學需要。
(二) 教師在真實崗位項目教學中成長
通過微型數控銑床產品開發制作和“學做聯動”教學模式的實施,教師與企業技術專家深入溝通、相互啟發,在帶領學生邊學邊做的過程中,實現了知識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保證了教學的質量,學會了設計項目教學。
(三)有效控制實習實訓成本
通過微型數控銑床產品開發制作,解決機電及相關專業實操高耗材、高成本的全國性難題。把學生制作的微型數控銑床成品用于教學,讓學生在微型數控銑床成品上完成產品的生產,實現對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掌握。由于生產的成品是微型化的,材料的消耗已不成為問題,這就解決了實訓高耗材、高成本的難題,也解決了實訓環境與真實性(不是仿真)的問題。
建設一個數控機械加工實訓室需要上百萬元資金,還滿足不了一人一崗的教學要求。若使用我們師生開發的微型數控銑床只需要幾萬元,經濟效益特別顯著。
(四)學生在真實崗位項目教學中培養職業能力
通過微型數控銑床產品開發制作和“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實踐,解決了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不一致、實際產品同專業教學相脫離的問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產教活動中來,使學生全員全程參與產品的生產過程,讓學生在享受生產帶來的成功感的同時實現技能的訓練。學生在“學做聯動”的教學模式下,通過自主學習、真刀真槍的實訓和及時的總結實現了技能的提升,有效保證了訓練的質量,也解決了競賽的普及化問題。過去和企業合作生產加工產品,很多與專業教學不符合或是缺乏教學的系統性。通過自主開發項目,編制符合專業的項目化教程,能夠很好地解決產品和專業對口銜接的問題。
(五)引導教師走上教科研道路
通過微型數控銑床產品開發制作、“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實踐,培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意識,努力由知識型向科研型轉變,更多教師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科研中來。開展了課程結構項目化、課程內容綜合化、課程形式多樣化、課程體系柔性化等四個方面的改革,突出了中職課程的應用特色,培養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提升了職業素質,學會了做課題。
三、 總結與建議
中職學生的素質、知識、技能的提升是螺旋而上的,教師產學研結合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的培養也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綜合學校乃至社會各方力量,分析學生面臨的困境、學習習慣、興趣、知識層次等。要著力于教學有效性,大力推進真實崗位項目教學,要及時做好總結,并形成指導性文件,爭取輻射相關專業和兄弟學校。近一年的微型數控銑床產品開發制作、“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實踐,我們實現了課題研究的設想,創新了校企合作的模式,結合教學開發設計的“實際微型數控銑床產品開發制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產學結合。讓學生在參與產品生產的活動中實現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升,確保競賽訓練的常態化、普及化,2015年參加省技能大賽獲一等獎4名,二等獎9名,三等獎3名,在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亞龍杯”機電一體化設備組裝與調試比賽中,由我校教練和選手組建的廣東省代表隊,榮獲團體一等獎。通過開展“產品開發制作”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在參與教學和生產活動的同時,在生產任務的驅動下,以專業的方式組建教學團隊,深入開展教學課題研究和教學資源的開發,創新了師資培養方式,本課題組的“一種微型數控裝置”獲得國家專利。在專業教材編寫過程中采用教學組織、技能訓練和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不但提供了標準規范的作業,而且給出了詳盡的一體化教學考核評價方法,便于職業學校進行一體化教學組織和考核,公開出版一本《機床電氣線路控制與維修》教材,一本《機械綜合實訓》校本教材。
責任編輯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