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素云
摘 要:語文課堂的高效學習,必須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具有趣味性、開放性、實踐性、拓展性的學習。
關鍵詞:趣味性;開放性;實踐性;拓展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1-01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105
如今,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我們的語文教學生活中,一場“互聯網+”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變革正在展開著。曾今有一位專家這樣說:“互聯網+教育=智慧教育。”身處教育前線,我們有責任積極推進這一遠大計劃,讓智慧之樹扎根在學生心中,讓智慧之花開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更應該具備信息技術搜集和處理的應用能力。因此“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創設情境,讓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和諧地統一起來。
下面筆者就“互聯網+”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更具趣味性
網絡課件直觀性較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聲音、圖文并茂的東西興趣較高、好奇心較強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縮小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陌生度,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
為了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性,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更深層次內涵的文章,教師往往需要借助網絡媒體,把整個事物發生的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和作者優美的筆觸得到很好的碰撞,產生心靈和視覺上的共鳴。如《鞏乃斯的馬》一文,這篇課文的語言很有魅力,運用“披頭散發”“淋漓盡致”等四字詞把馬群奔跑的壯闊場面描寫得非常壯美。但是要想讓學生從視覺和心靈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在于表達內心對于自由的向往與追求,教師就需要借助互聯網,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當時生活的時代背景,并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馬群奔跑場面,這樣才能拉近學生和作者的距離,使他們更深次地理解文章的內涵,與作者在心靈上產生共鳴,實現高效教學。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更具開放性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師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更多的是變成了語文學習過程的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對知識的獲取絕不僅僅是來源于教師,因為教師不是萬能的。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不但從互聯網上學到了更多的知識,而且更多的是獲得了學習語文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前預習是學好語文的前提,但是以往的預習可能只局限于對字詞的學習。 “互聯網+”背景下的語文預習更具多元化的特點,學生通過互聯網自主學習,了解作者、時代背景、寫作特色等,還可利用互聯網實現課后檢測,實現了語文高效學習的開放性。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筆者在課前讓學生借助網絡,查閱關于魯迅的資料(包括魯迅的侄女),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等。上課時,學生在課堂上呈現了關于魯迅的好多資料,有的介紹魯迅的作品,有的介紹關于魯迅的故事,有的介紹魯迅的生活經歷,有的介紹魯迅生活的時代背景,還有的介紹魯迅的侄女等。諸多的資料介紹完之后,在學習課文時,距離學生很遠年代的故事卻一下子變得不再遙遠了,他們對文中的“碰壁”“四周黑洞洞”都有了準確的定位。由此可見,互聯網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的高效學習更具有了開放性。
三、“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更具實踐性
生活就是一本沒有頁碼的語文教科書。如果離開生活單純地去學語文,這樣的土壤也就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他經常帶學生到野外去實踐,并把外面的世界稱之為“藍天下的學校”。然而,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去參觀大自然。而“互聯網+”背景下的語文學習已經和我們的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了。為了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情感,我們在課堂上就要借助互聯網,讓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展開學習語文與體驗生活的翅膀,真正領悟生活,學會人生的道理。如在教學《幸福在哪里》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正體味“幸福在哪里”的真正內涵所在,教師先給學生播放了童話視頻《寒號鳥》,看完后讓他們談看后感受。有的學生就談到了這是一只懶惰的寒號鳥,教師也相應給他的回答做了補充,不勞動的寒號鳥是沒有幸福生活的。在學完課文之后,教師又播放了《幸福在哪里》這一首歌,學生聽得非常認真。看得出來,一節課的視頻音頻再加以PPT課件,學生也確實體味到了“幸福在哪里”的內涵所在,實現了語文學習的高效性。
四、“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更具拓展性
如今信息技術已經有了高速發展,課堂上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可以直接和互聯網相連,學生感興趣的很多知識都走進了課堂,實現了語文的延展性,使得我們的語文高效課堂資源充實豐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搞好閱讀教學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一個前提,也是培養孩子諸多能力的基礎。但是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閱讀只拘泥于課內,并沒有真正到課外去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互聯網就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他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音頻、視頻、圖像、文字等廣闊的資源,來豐富自己的語文世界,拓寬視野,真正體會到語文高效學習的內涵所在。
總之,“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具有趣味性、開放性、實踐性、拓展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延展語文學習的內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智慧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中,讓智慧的花朵開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參考文獻:
[1] 王麗華.互聯網+小學語文教學[J].小說月刊(下月刊),2016(1):188-
189.
[2] 馬永麗.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初探[J].發展, 2012(5):160.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