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華
【摘 要】“創業教育”是高校就業指導的重點工作,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專業性的就業指導服務,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就業率。基于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高校要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式,結合企業人才需求方向擬定教育體系。文章結合創新教育發展趨勢,提出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高校創業教育 創新型人才培養
新時期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高校就業指導模式更加多樣化,以“創新精神”為指導開展人才培養工作,體現了當代人才培養理念的新方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對眾創空間,辦公用房、網絡等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等給予稅收支持,這些都推動了大學生創業改革之趨勢。
一、創業教育發展趨勢
(一)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夠在社會經濟、文化、政治領域內進行行為創新,開辟或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并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機遇的探索性行為的教育活動。面對創業教育改革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調整現有人才模式,從創新型人才培養角度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人才教育與培訓計劃。因此,高校要深入學習創新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內涵,加快就業指導服務體制改革建設。近年來,當代大學生培養工程中,對教師執教能力研究更加廣泛,面對大學生培養工程廣泛實施的局面,要掌握專業能力內涵,從理論及實踐等方面展開教學工作。教師要結合專業能力發展需要,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機制及改造方案,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教學設計思維。
(二)發展趨勢
未來,“轉型”是提升人才培養價值的基本路徑,企業在轉型期必須注重戰略模式規劃與發展,深入挖掘內部崗位員工的潛在價值。高校創業教育要采取綜合性培養方式,結合人才培養戰略轉型發展趨勢,提出切實可行的戰略轉型方法,倡導高校重視青年人才價值發揮,共同創建現代化人才培養戰略模式。創新機制教學需堅持創新原則,從多個角度為教師呈現藝術知識形象,才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學習平臺。專業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專業課程教學特色,把傳統教學模式與當代教學思維相互融合,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才能幫助大學生建立更加正確的創業觀念。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核心原則
(一)創新品質
新時期企業步入新戰略計劃時代,全面提升盈利收入水平是其根本目標,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崗位員工的內在潛能,為企業經營創造更加優越的條件。創新型人才必須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具備良好的獻身精神和進取意識,強烈的事業心和歷史責任感等可貴的創新品質。具備了這樣一種品質,才能夠有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闖、敢試、敢冒風險的大無畏勇氣,才能構成創新型人才的強大精神動力。結合專業能力發展趨勢,能對教學進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就業指導方案。
(二)創新知識
人才培養是企業可持續戰略實施的根本保障,為了適應新市場經濟體制變革要求,企業必須重新調整人才培養戰略模式。創新型人才須具有廣博而精深的文化內涵,既要有深厚而扎實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鄰學科及必要的橫向學科知識,又要精通自己專業并能掌握所從事學科專業的最新科學成就和發展趨勢,這是從事創新研究的必要條件。只有通過知識的不斷積累才能用更為寬廣的眼界進行創新實踐。當代專業教育需要從多個方面展開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維領域,保持專業能力達到預定的目標,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三)創新實踐
專業人才管理旨在為企業或者組織提供優質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手段。然而隨著教學改革政策的推進,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高校組織知識密集的特點與人事管理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創新的過程是遵循科學,依據事物的客觀規律進行探索的過程,任何一種創新都不能有半點馬虎和空想。因此,創新型人才必須具有嚴謹而求實的工作作風,嚴格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從實際出發,以科學的態度進行創新實踐。
三、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式
(一)增強人文素質
新的教學改革政策實施后,我國現存的專業人才管理體制越發難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例如: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圍,專業人員正確的價值觀難以樹立,沒有正確的工作態度,導致高校工作實效性不大。創新型人才每前進一步都需要非凡的膽識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為了既定的目標必須始終不懈地進行奮斗,鍥而不舍,遭到阻撓和誹謗不氣餒,遇到挫折和挫敗不退卻,犧牲個人利益也在所不惜。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創新意志,才能不斷戰勝創新活動中的種種困難,最終實現理想的創新效果。
(二)培養觀察能力
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優化改革階段,大學生是高校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培養教師專業能力有助于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大學生是高校教學改革的主力軍,努力培養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可不斷提高專業課程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環境。創新型人才的觀察力同時還應當是準確的,能夠入木三分,發現事物的真諦,具有善于在尋常中求不尋常的創新觀察能力,這些都說明了敏銳的創新觀察能力在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專業能力改革趨勢,大學生要深入分析自身專業能力的不足之處,借助創新機制不斷提高個人創新教育,更好地服務于專業教學改革工作。
(三)創新教學模式
對于教師來說,創新機制是在相互鼓勵、相互發展、相互提升的環境下,鼓勵自身參與專業教學改革,提高自己從事專業教學的創新教育。“專業能力”是衡量大學生創新教育的硬指標,其利用多個專業能力標準進行評估,對大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分析,掌握大學生從事教學工作的具體能力。隨著專業教學改革不斷發展,對專業能力進行指導與培養提出高要求,教師要懂得靈活應用教學方式進行引導,培養學生參與專業課堂與教學設計的能力。
(四)優化人才結構
針對我國高校專業人才結構現狀及問題,各高校應進行系統化的總結與分析,掌握當前高校專業人才結構真實性的發展狀況。其次,結合專業人才發展問題,以整改制度創新為中心思想,重在“創新”,重在“改革”,以全新的專業人才理論為指導,對高校專業人才整改制度創新進行合理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制度改革方式。以“創業教育”為研究區域,以“高校”為研究對象,對我國高校專業人才結構整改策略進行研究。以專業人才結構“標準化、形象化、績效化、信息化”為主要創新趨勢,對一線城市高校專業人才整改制度創新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革策略。
四、結論
高校是以培養專業人才為目標的,其辦學宗旨是經過專業化培訓,提高學生的專業化能力,不斷優化課程教學體制以實現專業化發展,這奠定了高校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趨勢,也是學生專業規劃與發展的主要方向。為了全面推廣創業教育模式,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高校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必須建立專業技能項目,增強個人的專業知識能力,為培養大學生人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高校創業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推動[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5):95-95.
[2]張洪波.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J].江西科技學院學報,2015(03):96-96.
[3]唐力,周旸.論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優化的探討[J].勞動保障世界,2015(33):8-9.
[4]張寶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創業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86-89.
[5]王大將.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創業教育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