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卿?オ?
怎樣保證教學過程中信息有效的傳遞,保證知識遷移后實現新知識認知理解的有效儲存,并使能力得到應用?關鍵涉及到教學參與者是否采用了適當的注意進行知識的獲取,是否使用了適當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完成知識在質與量的交換過程實現教與學對象間的傳遞和轉移。
市面上商品買賣關系發生時,物質交換過程中往往把商品以質為單位,按量進行封裝為包并進行交換,完成完整的一次性交易。該常見的購物項目過程中以包的形式結束的交易的過程,實現了節省交易時間,快捷有效地轉移商品,并保證了商品的質量和儲存的安全性。同樣在學校特殊的教學環境中,教與學的關系同樣是需與求的統一體。怎樣保證教學過程中信息有效地傳遞,保證知識遷移后實現新知識認知理解的有效儲存,并使能力得到應用?關鍵涉及到教學參與者是否采用了適當的注意進行知識的獲取,是否使用了適當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完成知識在質與量的交換過程實現教與學對象間的傳遞和轉移。
一、嘗試應用“項目教學法”的目的
職中基本知識結構層次良莠不齊的學生,在信息獲取的經驗上,還是比較幼稚,信息的儲存能力與理解能力未發展成熟。學習中學生容易注意力分散,身心未能協調穩定到課堂中來;而因在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下,注意力的分配過程中出現“一心多用”,而“一事無成”的學習狀況。在專業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顯得“身心疲憊”后“教而無所用”。學習者對知識的接受與拒絕的學習心態如果是建立在無意性的意識選擇時,興趣會帶引學生進入學習的空間,而心態建立在有意性的意識(有目的性)選擇時,學習精力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容易導致疲勞,如果堅持不下,則延誤了接受學習的好時段,只有張馳有致地安排教學對象,靈活地調整與安排學生的無意性注意與有意性注意在課堂中的調度,才有可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效地實現知識的認識、理解、儲存過程,實現優化課堂的教學目的。往往熟練程度不深刻的學習過程中,調動與調整學生注意力是解決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心理條件的外因。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性發展,擴展學生觀察的廣度與寬度,使學生能自主合理地分配注意,實現在轉移注意力的過程中完成有效學習任務,成了開展培育與鍛煉學生素質的目的所在。
二、在專業教學中嘗試把對象進行封裝為項目的課堂優化
1.構架安靜的課堂環境是優化課堂的保證
“只要能靜下心來,就等于集中了一半的精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常強調課堂遵守紀律,專心聽講,是開展教學的前提。課堂中,利用聲音進行傳遞的知識是靠耳朵感官接收的,當學習對象的心理沒有對象的指向與集中時,若在吵鬧的環境中,學習往處于一種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不協調的互相轉移,所引發各種對知識的認識不單不完整,并存在各種的錯漏。只有處理好目的性接收,指向性學習,系統性認識才能使知識在課堂環境中占據主導地位,使課堂安靜下來,是優化課堂教學并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保證。
2.活學活用,構建互動性強的課堂
學習如果缺乏實用性,缺少學習的積極性,認知、理解、實踐等則變成了孤立脫節,未能聯系上發展的應用思維,那么學習者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只能被稱為知道而不深刻,更談不上活學活用。
“問泉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在感知的基礎上的認知能力,發展為信息自覺地進行加工與存儲,成為了學習者的記憶。讓學習與實踐有機結合并發展起來,只有及時地開展“從學中用,從用中學”的反饋式教學,把知識以點帶面地開展互動互助的課堂,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的學習心理,配合課堂上師生問答,師生、生生討論,教師引導性教學操作,輔助性的學習指導。適當地把自主性學習引入課堂,利用互動性的課件實現人機實時交互與對話,把學與習雙方的關系合理組織與安排,充分地互動性學習使課堂活躍起來,師生共同營造樂學、活學、好學的課堂氛圍。
課堂組織的優化,不但需要因地制宜,適時變遷,把教學中的靜與動為兩種互為對立、會產生矛盾的對象結合起來,把組織與管理為課堂學習的助手,在安靜學習的環境中,引入活學活用互動性強的教學法是構架并優化課堂的有效之究。
3.架構知識型的學習項目,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的教學離不開教學目的的實現。把知識點歸類劃分成章與節的范圍開展點與線、線與面、以面構架的空間思維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根據知識學習的興趣與經驗而選擇無意注意性學習和有意注意性學習。信息在喚醒、更新、儲存過程中循環,在基礎性的新知識學習過程中,往往因知識點過分散,面過寬而出現了知識結構跨度過大,學生在應用過程中出現遺忘、脫節、中斷等不良情況,大不利于學生注意力在學過程中的分配,實現知識遷移的新知識學習。為加強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對知識記憶與再現能力,架構“層次性分類、目的性安排、小步子實現”學習項目的教學模式,引入了新型的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法”,開展有效地整理零碎的知識點進行組合的分析,結構的架建。在“引”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注意力,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改正學生無意性和隨意性不統一的學習目的。
課堂是開展主要教與學過程的場地,參與到課堂的教與學的雙方,在各自目的的驅使下,把注意引入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增強注意力的穩定性,參與分配注意力的環境營造,把教師的教建立在引起學生興趣培養的前提下,把簡單有意義的例子安排在課堂引入處,較易地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到環境中,在有趣性、有意義、有積極性的知識點教學與應用中;把舊知識引起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的學習心理,正確處理學習過程中方法與辦法之間的關系,調動有意注意所觸發能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的學習興趣;在營造安靜、注重自我訓練的學習環境中,引入注意能力分配與轉移的協調性的新知識學習,把類別不同,目的一致的內容安排到結構模塊中,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聯系與遷移的學習與應用能力。
例:講授“數據處理——數據篩選”一課中,新課程教學中注意把握好時間分配的尺度,把知識的講授采取在實例中解決問題的應用。
(1)設置數據“排序”的操作
在舊知識的應用中,學生的無意注意力在知識記憶喚醒過程中被轉移到有意注意的認識點上。對讀懂題目,找出關鍵數據項,提供了可實現的操作實踐機會。以“引”的方式把要求的條件關鍵字段提到認識上,幫助學生認識條件的意義。
(2)安排“自動篩選”的數據處理操作
把從認知中取得經驗的條件,按條件進行關鍵字表達式選擇,并操作,從而加深理解條件的意義。
(3)把“邏輯表達式”引到“高級篩選”的操作中
點出“高級篩選”操作中,條件區域為把文字轉化為邏輯表達式的有意義的條件描述,按關鍵字,邏輯表達式的組成關系與形式進行書寫,實現數據另存儲到新位置的篩選目的。
(4)安排利用互動表“數據透視表”進行有條件的篩選操作
按關鍵字段進行分頁,分列,分行,分數據顯示,并根據條件進行選擇,實現有目的數據條件篩選過程。
上例中涉及到四個完全不同的操作知識點,但由于以二維表表示數據,故其間有密切的屬性與數據項的關系,即涉及到條件問題,利用科學的方法,把知識點為對象以“關鍵字→條件選擇表達→書寫邏輯表達式→綜合互動表條件選擇與表示”為主線索,把教與學聯系起來,選擇“數據篩選”為項目教學任務,層次式安排多個所涉及的知識點的綜合。克服了學生由于各種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等內外因素引發的各種學習差異性,解決了在學習過程中階段性目的的實現方法,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有意注意的學習過程中得到培養和發展注意力分配和遷移的機會,提高了有意后注意的實踐能力。
三、重視對象封裝為項目的教學反饋
在教學以“引”“領”的方式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注重認識、理解、應用的層次式學習,訓練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提高教學效率,協調師生互動教學的雙邊活動;課例中通過列舉典型的例子及嘗試操作處理實現,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規律組織、安排教學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從感官活動中接受知識;提升到動腦、動手、動口的身體活動中來接受并理解知識;進一步安排設置根據互動的“數據透視表”進行描述邏輯條件的表示及篩選的結果。進而在活躍學生思維過程中把學生的想與做統一到自我分配與轉移能力的生理活動過程中。
學生受身心發展的內外因素影響,表現出接受新知識能力,理解能力的各類差異,能準確地實現解題,完成了在學習、記憶、應用過程中實現的目的,在評定教學質量往往以完成項目的層次或解決問題的多少來決定,即按知識安排順序進行解題的目的所在。安排學習簡易次序,知識出現先后順序,能有效地幫助和提高學生學習與記憶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階段實現的效果不同,課堂不單直接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接收和理解能力,還直接反映了課堂上教師交流的有效性,為進一步優化專業課堂學習提供了具有實踐意義的嘗試。
責任編輯何麗華